星期一, 十月 15, 2007

在局域网上谈婚论嫁

引子:

呵,昨晚一个女孩子给我打电话来求婚,我见过她,嗯,我问她“你勤劳吗?你会做家务吗?”她说:“这跟做家务有什么关系?可以请保姆么。”我不理她那些,我就是说:“你先甭学英语呢,先学做家务,什么时候你会做家务了,就有很多男人追求你了。婚后不一定非要让你做家务,不过你得懂这方面的东西,要有实践的。”

很客观的考虑一个问题,如果突然发生了一场天灾人祸,社会构架和经济体制崩溃或者混乱了,什么样的人能够生存下来呢?会计算机的?还是会说外语的?呵呵,你可以说具有户外运动经验的,嗯,我把这个再推广一些,就是会做家务活的人能够生存下来。如果和一个没有基本生存能力的人生活在一起,遇到问题她帮不上你什么,连活都成了问题,还要感情做什么呢?反正早晚也是死得很麻烦。

这两天看《古兰经》反复说到了不要以为天灾人祸这样的报应不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会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你是不知道的,可能就是很快,你不知道的真主知道,真主是全知的。《古兰经》说的这些我觉得有些道理,缺少生存能力就是缺少家教么,缺少家教的人能组织好自己的家庭么?

何况家务劳动是我现在知道的最减肥最锻炼身体最延年益寿的一项运动了。

正文:

训诂一下“嫁”,它的本字就是“家”,“家”的本意是“有所养的房子”,养人也成,养猪也成,总之是有所养。现代有些人结婚之后,也就是有收入可以消费,但那个不叫“养”。“养”是形声字,羊小为养,有抚养,过得舒适的意思。通看一下,“嫁”的意思就是女方有一个进行抚养且过得舒适的房子了。

抚养,可以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比如说子女父母,这都是抚养。最关键的还是对自己,如果单身,而且自己能够过得舒适且保养自己很好很健康,那也算是个“家”。

到了汉朝才出现“嫁”这个字儿,到了宋朝才引伸出有女方进入男方家进行生活的意思。而其本意,始终没变的。也就是说,结婚了,不一定就是找到家了,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她出嫁了,但也就是字面上而已,实际上,尤其是现代婚姻,一没有聘礼,二没有对天地父母的承诺,那根本不算是成家了。

原来说“红白喜事”时用的词是“婚丧嫁娶”,注意这里是把“嫁娶”和“婚”是分开说的,此说法的本质就是避免有些人把结婚当儿戏。

中国人的双声词很有特点,比如说“开关”“左右”这些看上去是并列关系的词,实际上是有顺序的。开关,不开也就无所谓关,左右,左为贱右为尊,这是有一定顺序的。同样“婚嫁”,这也是顺序,先婚之后才能算是嫁了还是不嫁。

有这么一个词“谈婚论嫁”,很有道理的。婚姻是谈判出来的,类似于现代的“谈恋爱”的谈,而“嫁”呢,你没婚的时候还说不到嫁,也就只能论一论,看不到影子的事儿还不能谈判。另外“谈论”这个词也是有顺序的并列性词语。

怎么才算是嫁了呢?中国古代婚俗分三个阶段,婚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最复杂,先提出保证和承诺的;第二阶段是婚后第二天到一周之内,这要看娘家婆家离得远近而定,再拜,女的拜舅姑,男的拜岳丈。舅姑,就是男的父母,有时候也有兄弟,此时女方可以提出解除婚约的要求。拜舅姑说些什么呢?这个主要是男方母亲听的,男人一般也听不到,就是具体评价一下男方的性能力,是不是“临床不举”嗯,也就是说结婚的第一夜相当于双方进行一次私下的婚检。如果男方有病,媳妇儿就会告诉老太太,然后就卷铺盖回家,不过那些聘礼(以及女方的嫁妆)她是要拿走的。男方见女方父母,则是完全客套了,也是为了掩盖一下拜舅姑的实质。为什么女方有权利说这个呢?因为古代结婚前接受婚前性教育的是女性,初夜是要女性指导男性进行交媾的。嗯,此时如果男方要留下这个儿媳妇儿,就要花更多的钱了。这第三阶段是婚后一个月到半年(有时可以拖到两年)的再再拜,就是双方对对方的生活习惯进行评价了,比如说男方可以以女方懒惰而撤销婚约,女方也可以当方面撤销婚约,此时男方撤销在明清时候就算休妻了,不过此时女方可以再嫁,不涉及道德问题。不过往往三拜的时候提出离婚的很少了,因为夫妻俩底下已经开始有些自己的主意了。第三拜相当于给双方一个同居谈恋爱的机会。如果此时女方怀孕了,那么就不用第三拜了。三拜之后,才算是踏踏实实的成家了,每次拜都要有大量的礼品往来。成家之后,才算是“男婚女嫁”这个过程结束。而且每年过年的时候双方父母都要对这对夫妻进行一次考核,也就是婆婆挑媳妇儿毛病,丈人骂女婿的过程,这很有意思,如果这个婚姻能够经受住如此五年(南方也有八年的)的考核,那么生下来的孩子,才算是这家族人的子孙,才可以列入家谱的。

汉人的古代婚俗就像《剑桥民俗史》上评价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也是最合伦理的婚俗。也有资料表明犹太人的家庭聚会式的婚俗更好一些,不过发出的声音因为缺少具体统计资料的保证——犹太人分不太广了——九线的微弱一些。天主教的婚俗也有婚后考核制度,很严格的。日本的婚俗就呈现一边倒的状况了,男方的责任相比女方要小得多,它大概还是中国唐朝婚俗的模样。

中国现代婚俗就像我说的“文化跨脉”现象很严重,不伦不类,把世界上所有婚俗中最恶俗的那一部分都吸收过来了,而考验忍耐力和持家能力的部分几乎都给扔掉了。比如说现代中国人搞西方天主教的婚纱婚戒这一套,却忽视了订婚仪式(这几乎可以说是天主教婚俗中的核心部分,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婚礼),还有洗礼问题,还有子女的洗礼问题,子女不受洗礼,那么婚姻也就没有教会的考核和监督,所以就显得形式主义了,就显得浅薄得多了。

没文化,嗯,没文化保障的婚姻你能指望它有多大的概率可以幸福?

中国汉人古代虽然严重的“男尊女卑”,不过单单就是这个婚姻这方面却是“女尊男卑”的,很多考古文物和文献都已经提供了证据。除非是某人很有钱有势,抢男霸女的那种人,不过这个终归在古代是少部分的现象了。所以说“嫁”是喜事儿,也是如此,这是女性唯一说话理直气壮的算数的地方,之后女性的持家、养育的发言权几乎都来自于“嫁”,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出了那么多怕老婆的大丈夫的根本原因。

尾声:

当然也有打老婆的,这个更普遍,而这个一般都发生在“嫁”之后,原因各异,大多数的原因是女性违背了当初对天地父母许下的诺言,当然其他原因中也有男性性饥渴虐待狂变态的原因了。

hawk插话:号称老古话:打不死的老婆 花不完的银子.......

呵,我去贵州玩儿的时候还看到了这样的家庭教育VCD光盘,一套五张,看上去很权威哈,叫《如何打老婆》,嗯,当时就想买……可临时兜里没钱。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