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
《说文》:跪,拜也。
跪这个动作一说出来,古今中外任谁都能够想出一个大概,不过做起来则是千变万化的富有表情。单膝跪,双膝跪,跪坐,危坐,双手直撑地,双手曲肘撑地,三拜九叩,五体投地,屈膝礼,打肩儿,万福,作揖,膝行,屈腰股,挺腰股,是否抬头好像都有说道。这两天看《水浒全传》,说鲁智深和杨志在二龙山下碰头,也互相跪拜,叫“剪拂”。有一次看个小录像,说的是某话剧演员为了话剧里的“飞跪”来回练习,那可是高难度的,先是有助跑,两三步后利用冲劲儿膝盖向下猛扑且滑动,挺胸腰股还要抬手作召唤状,又猛地伏下身胳膊砸地板,要的是那种衣襟缭乱五体抖擞,煞的是有视觉冲击力,后对镜头指自己的裤子,“你看看,膝盖又磨破了。”嗯,这些只是动作上的,还有动作的速度,是徐徐的跪下冉冉的起来呢?还是扑啦叭叽嘎崩脆呢?还有人物表情、下跪的前因后果、人数多寡,是齐刷刷下跪呢?还是此起彼伏的跪了再跪?还没完全跪下的就被搀扶起来了,那是面子;长跪而无人理睬不带你玩儿,那是丢脸。
跪是爬的先行动作,说谁爬行,定是先屈膝后用手扶地,然后四肢运动,反过来,先做俯背运动,手是否能撑到地还是问题,弄不好还会闪腰,多少就有些古怪了,而且最后还是要屈膝才能爬。并且跪和鞠躬是一辙,都要弯腰,都是显著的矮下一截自降身份,和鞠躬不同的是,有长跪,这样跪着可以说话,没有长躬,弯腰九十度说话不方便,而且别人也不一定能够听得清楚。这样大礼节就用跪,短小的礼节用请安、鞠躬、作揖、万福之类的简化衍生动作就可以了。这些衍生动作也各有千秋,比如说在手势上动作次序上对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讲究,这里且略过。
跪完了还可以磕头。我见过一个磕头的,可能是头一次磕头吧,没经验,脸朝下生砸核桃,不见响儿不说,还弄得满脸是血。啊,我也没磕过头,惭愧。民间要求的磕头就是要见响儿的,不管是噗噗的闷响还是梆梆的脆响,只要响了就或许能够达到磕头的目的。至于为什么要磕头我没搞明白,如果说跪还有一些实用价值的话,磕头就算是纯粹的礼节了。是五体投地么?那只磕一下儿或几下儿就起来岂不是太敷衍了?我感觉就是要听响儿。想想用额头那块比较硬的骨头磕可能会好一些吧,见响就成,不要太重了,容易脑震荡。在五台山黛螺顶一位师傅教我的一个朋友三拜九叩的一套动作,双手合十胸前,屈膝弯腰,右手撑地,下跪,左手也撑地,俯身向前,头着地,然后两手手心朝上摊开,头再磕两次,双手撑地,先撤左脚,后右脚,直腰站好,这算是完成了标准的一拜。后来读《佛教手册》可知那位老师傅所言不假。我看五台山上经常磕头行乞的比丘那脑门子都是紫的,往往还有一层洗不掉的尘土。
有各种各样的跪具,比如说蒲团、跪枕、衬垫,天主教教堂用的长凳。这些跪具有些是在特定场所里已经给大家预备好了,有些则做的很轻巧便于随身携带,比如说僧侣用的拜席,卷起来就可以背在身上,再比如说中国古代官宦朝服在膝盖上做的厚补丁,就是方便随时下跪用的。不过呢,子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对于平民的下跪来说,往往就没有这么多零碎准备了。有酷刑让人戴夹棍,又叫跪棍,也有跪瓷片儿碎玻璃的,查西方酷刑里有跪钉板的,后来印度苦行僧艺人把这个发展成了一个好看的节目,后来这种刑罚在中国渐渐的被裹小脚这个风俗代替了。早先也有“妻管严”跪搓板跪瓦片儿的,现在科技发展了,大多是跪键盘。中国古代有刖刑膑刑,去掉你的脚或者膝盖,让你一辈子跪着,这算是个“先礼后兵”的典型例子吧;或是自从有了这两种刑罚之后,人们才把跪当成一种下贱耻辱的动作,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跪这个动作除了翻床底下的杂物或者满地捡钱之外,大多都可以用蹲代替,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它多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表示自我下贱耻辱的礼节,已经不是单纯的恭敬谦虚了,而是豁出脸面的乞求或者强烈的感激,是一个大礼,从动作幅度上到视觉效果上都可算是大礼。
先说两种并非乞求或感激的例外。
一个是中日韩文化中的跪坐,把腿团起来用布盖上,像个小馒头才好,下半身安分守己,上半身灵活自如,给人感觉很是拘谨谦虚内敛有涵养。读古书,可知这种坐法实际上也是一种礼节,是表示尊重对方的,如果把“跪”改成了“踞”,伸开腿坐,露裆了,那就难免要惹祸了。嗯,这是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往往是双方对跪,而且如果有一方有事儿起身则要马上走开,回来时在原地尽快跪下,懂些礼貌的往往还会鞠一个躬然后跪坐。如果你回来之后就对方面前站定,低着头看着他,甚或用脚拨弄拨弄对方的膝盖,嗯,那也是要惹祸的。古人讲究正襟危坐,就是要把衣襟垫在膝盖下面,如果衣襟宽大呢,那就尽量对称的平铺在两旁,腰杆挺直,或许还要挺胸抬头,这才坐得精神。倘或立股而跪,就是大腿没贴着小腿而是竖起来了,这往往是遇到了大人物,想坐不敢坐,想跑又不敢跑,随时准备听使唤,不怠慢;或者坐不住,如坐针毡,小孩子多动症,没耐性不稳重,这种人因为跪坐的时候大腿总是竖起来的,总准备起来玩儿,就被叫做“竖子”,嗯,我瞎猜的;另外行刺的和感觉到自己有危险的也会如此跪坐,这样方便操刀,此时具体叫什么词儿《史记》里有,我忘了。
另一种。如果一方站着或者坐着另一方跪,则就会给人的感觉是矮人一截自降身份的效果了。这种效果在某些场合也不会让人感到刺眼,比如说在封建等级时代,三纲五常,晚辈儿给长辈儿下跪,这是懂辈分;徒弟给师傅下跪,这是懂规矩;下级给上级下跪,这是懂尊卑。现在时代变了,一些老礼儿人们也不讲究了,或许会觉得那个很迂腐,或许干脆就觉得那是在逢场作戏或者小题大做。可在一些传统的行当,徒弟给师傅下跪这是抬举,这是面子,这不是自讨其辱的事儿,这说明以后在行业内混能有哪位爷照着,而且人家确实有真本事,给有真本事自己真佩服的善知识下跪也是心诚的表现,别人说三道四实为不懂规矩少见多怪的。我收徒弟的时候我只让他们单跪即可,我心里知道我的半斤八两。另外就是朝拜的时候对着神像下跪,也是行大礼,有人说“心意到了不跪也罢”,不过我感觉如果心意真到了那份虔诚的时候,一时还真的很难想出用什么其它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尊敬了。说给钱捐款,可钱是死的,是流通用的,终不是自己的,要表达强烈的情感,没有礼节这个社会行为工具的帮助,大概只能使人们烦躁郁闷死了。发乎情止乎礼么,礼节的存在是有其必要的社会功能的,全世界的人类活了几千几万年得到且保存了跪这种用肢体来表达感情的礼节,这样,也不能不说跪乃是人类文明精华之一所在了。
可说,跪可是跪,不能见谁都上前去跪,既然是大礼就要稀罕着,如果对方并没有做出什么让我感到应该尊重他的事儿来,或者做出来了但我没经历没体会或者没领悟到,总之是没有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那我是肯定不会跪的,这也是发乎情止乎礼么,情有多强礼有多大。上大学时候我欠我们宿舍人十块钱后来我把这事儿忘了,到了年底他跟我提起这事儿我煞是惭愧,便连连鞠躬赔不是,这是情到那个地方了。后来一想十块钱也不是很多,当时那么鞠躬是有点儿过激,可情到那个地方了就得找礼来表达么,也是应该。我对宗教经典往往是佩服,但还没有达到强烈的尊敬把它当命的那个地步,所以我也没跪拜过,顶多是站着许愿来着。而跪于人前,我好像也没有过,多少也是有一些不好意思的心绪在里面,顶多是深鞠躬了。说人这辈子活得没有过深刻的敬畏心也是可悲的,我是感到了的。常施礼的人活得踏实,时不时跪个菩萨或者苍天,别人看着感觉他愚昧不可理喻,其实他心里踏实,因为他示弱了,他是心存敬畏的。敬畏了,就会示弱,就会多行善事,就会体恤他人,就会有人味儿,说来这也是宗教的礼节与思想的一体性的表现。当然也不排除有拿这些形式作幌子的假慈悲假善人了。
查看一些动物行为学方面的书可以知道,四足的哺乳动物受到了惊吓感到恐惧的时候就会后腿弓起来,像是向后坐,一种随时准备逃跑的姿态,又像是准备发力向前扑的样子,这种姿势很灵活可进可退,如果同时炸起了毛,就会显得浑身的体积比以前豁然大了好多,也起到了恐吓对方的作用。这种反应被人类理智的用于情感上,就形成了跪这样的礼节了吧。我是瞎猜的。
上面这两种并没有降低自己的身份,并不是卑贱耻辱的,封建等级社会,辈分规矩尊卑在那里明摆着呢,这或许让我们这个平等的社会的人们不好理解,总之他们的跪并不都是受强迫的,也有发乎情止乎礼的成分在内,也有理当如此的意思在内。有礼在先,“不礼”也是“礼”,说哪个好汉到了大堂上就是不跪,也是发乎情止乎礼的不跪。嗯,可是在我们这个宣扬平等的社会里非传统的原因下如果也来下跪,这种那就有些,呵,让我不好理解了。
至于自我下贱耻辱,有些时候是有一定政治意义的,说某国总理到某某国烈士墓前下跪,这是代表民族赎罪;有些是犯了大罪过,杀人放火贪赃枉法,犯人悔过求原告饶恕,下跪,这是不下跪就于心不安了;有些是对方救了自己家人村人一命,大恩大德又无以回报,此时不但有下跪的,还有造庙烧香磕头的呢,说这是愚昧也成,可终归是表示出来了于情于理于心也安。这个还好想得通。
还有就是行乞的,我就开始不理解了,为啥不凭着自己力气挣饭吃,或者申请国家福利,偏要去下跪,给路人磕头。如果在早先,社会福利保障还不很健全时,还可以理解,求口饭吃,活下去,不过我还要问活下去干什么?有一口气就应该去争口气的。更有把下跪当职业,拿耻辱当饭吃的,这就有些辱没礼节了,没骨气。更有给女朋友下跪的,给外企老板下跪的,给政府下跪的,给拆房工人下跪的,给军人下跪的,能够站着说话的偏不站着说,仿佛只有膝盖软了,才有说话的份儿,才能打动对方,当然这些也可以理解为是权宜苟且之策。也有的是被迫下跪的,你本站得很直,后面有人踹你膝盖窝子一脚,你不跪也要跪,你必须跪,这就是站着的人不对了,为啥偏要对方下跪呢?眼看着对方低你一截很过瘾么?我感觉这种不平等社会里的跪的动作在现在这个平等的社会里仍然是人们心目中尊卑的表达方式,人们并没有因为社会平等了就放弃了跪这条刑罚,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如此看这个平等的社会也只是貌似平等罢了。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国外,因为我不了解其他国家的国情我也就说不上什么话,可是发生在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了。
想当年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个响亮的声音使广场上群情雷动,通过广播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洲各国,邻里相传家喻户晓,其豪迈其骄傲其雀跃其鼓舞,成为了一句名言。这是有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换回来的,是多少中华儿女日思夜盼的,是多少劳苦大众在建国后用血汗付诸实践的。这是一个标志一个表示,我感到也是一句誓言,它告诉大家在新中国,我们就不会再倒下。可仍旧有很多人倒下了,而且大多是跪倒的。文革批斗的时候牛鬼蛇神们跪着,去省里县里或者进京上访的时候农民们跪着,学生运动的时候大学生跪着,武警围攻村民的时候他们的亲属跪着,外企老板发怒的时候白领们跪着,为计划生育扒屋迁房的时候居民们跪着,某老师到某学校演讲的时候师生们跪着,还有家长跪着、司机跪着、警察跪着、砖窑的人跪着,一些小学进行国学教育索性把跪当成了一门必修课,不再罚站,而是罚跪。今天上午我又看到了一条跪着的新闻,说某村众村民跪求政府归还占用土地。给我一个感觉中国现在可能是世界上人民下跪最多的国家,不知道是不是一个错觉。人民仍然是要跪的,终是没有站起来。那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岂不成了个笑话?当然,要细说,这样的笑话还有很多。
我无意说中国如何或者中国人如何,不能诚实却一个劲儿的说大话,好听是好听,而且还好笑呢。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并非只有跪这么一条算礼,而据我的观察我国的诸多礼节现在却很少有人会行了,比如说书信语言怎么使用?谦辞和敬辞怎么使用?信封怎么个写法?等等,这许多礼节的润滑都缺失了,最后就认得了一个跪,也算是硕果仅存了吧。西方的礼节在中国慢慢的多了,鞠躬代替了请安,婚纱代替了红盖头,遇到行礼的事情先看国外的标准如何,该握手的握手,该拥抱的拥抱,实在找不到方法了,发乎情止乎礼么,情感非常强烈了,又不能全靠性交来发泄,怎么办?唯一的只剩下下跪了,那就下跪吧。看了人艺的八出话剧,出出都有跪,跪仿佛成了中国话剧表演的基本功了。《阮玲玉》里阮玲玉给她的丈夫下跪,《茶馆》里给康顺子老太监下跪,《骆驼祥子》里车夫给刘四爷下跪,车夫互相跪,《蔡文姬》里几乎处处都有跪,《北京大爷》里不孝的儿子给老爹下跪,《雷雨》里四凤给鲁侍萍下跪,周萍给蘩漪下跪,《咸亨酒店》是根据鲁迅众小说改编的,跪戏很多,《天下第一楼》里那俩儿子给老掌柜的下跪,做烤鸭的给稽查的下跪。都在跪,无跪不成戏了。而在其他的文艺演出影视剧作里,跪也是比比皆是的,如此耳濡目染,不跪好像还不成礼了。这种自我下贱耻辱,豁出面子的乞求和强烈的感激,我感觉在中国已经超出了礼节的范围,已经不再是《说文》中的“拜也”了,它真真的成了一个民族传统、民族特色、民族标志了。所以在奥运会会徽上设计出一个戴帽子下跪的人,并没有给我过大的震撼,我佩服那个作者的勇气,以及政府实事求是的精神,直白的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并没站起来,我们中国人都是跪着的,也是光明磊落。
跪看得多了吧,那种源于礼节的慈悲与震撼也就麻木了,不但是大官员们疏于理睬,就是我等小民仿佛也起了不仁之心。跪着就跪着吧,如果跪着能够管事儿能够成事儿呢,那你就跪着吧。一个人走到我面前猛的往下一跪,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又伸出手来,这怪动作,果然吓了我一跳。呵,教授都跪得你怎么跪不得?跪着就跪着吧,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时间
12:50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