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六月 21, 2008

  刚才google了一下“林云铭”,我在读后感里写错了,应该是“林云铭字西仲”,也有说“林云铭,字道昭,号西仲”的,不知道。
  他是崇祯元年出生,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三十六年死的,他的书是在雍正和乾隆是出版的。在《古文笔法百篇》里误说林云铭是乾隆时进士,而且我把名和字搞反了。
  蒲松龄是崇祯十三年出生,康熙五十四年死的。
  林云铭和蒲松龄是一个时代的人,都是明末清初的。这么一说,我在《聊斋》里也好像见过“林云铭”这个名字。按《聊斋志异》卷二的最后一篇儿是《林四 娘》,林云铭也写过一个《林四娘记》,另外《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的姽婳词就是歌颂林四娘的,还见于王士祯《池北 偶谈》,看来林四娘的故事在清初是很有名的了。
  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是在林云铭死后二十七年。
  《古文笔法百篇》此书编于《红楼梦》出版之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手抄本问世在乾隆十九年。
  《红楼梦》里用的是当时的白话文,在《古文笔法百篇》中的林云铭的评注也有白话文。只是不知道他们分别用的是哪里的白话文。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后来到北 京,林云铭出生在福州,后去了徽州和杭州,对吴方言有些研究。不知道从这两位的白话文的比较中是否能够得到一些当时白话文的面貌。
  在通篇的白话文里偶尔冒出两句文言文,给人感觉很转;在通篇的文言文里偶尔冒出两句白话文却是谐谑的效果,很锋利,冷讽的样子,那句白话文就像个嘴巴摔到你面前了。
  就像《何典》开篇词:“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前面的四句还是压住火气的,后面这两句 爆发,一下子读者的情绪就被挑拨起来了。这个手法好像上个世纪的重金属摇滚乐在音乐开篇时经常使用,一开始很静很沉很缓和,然后突然的爆发,从而使观众大 呼其煽。
  另外按,郑老的父亲是在福州买到的那本儿《古文笔法百篇》,而林云铭也是福州人,说不定石印的《古文笔法百篇》还是个当地土特产呢。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