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十一月 11, 2008

  昨天在QQ新闻里看到了一个标题,“08年成警民冲突最严重一年,外媒称社会积怨使然”,打开看,是新华网的一个社论,也就是说是新华社的声音,这让我很激动。因为单就是承认国内警民冲突很严重这一点来说,已是新华社史无前例的,又在标题中打出了“积怨使然”,不禁让我为新华社捏了一把汗,新华社不想混了么?嗯,今天我写这个博克之前又到新华网上查找这篇社论,结果很让我满意,提到嗓子眼儿的心又落回来了——果然删了。嗯,这篇社论被tom、sohu等大网站转载了,也有网友进行了收藏和转载,否则我或许会认为昨天在QQ新闻里看到的那篇文章是个幻觉,是个梦。
  此文网络上还有,大家有兴趣自己百度,开始拉清单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很规整的三段论格式。嗯,当然没有某些网站上那种闲磕牙拌嘴的文章值得玩味,我只是认为这篇用这个标题写的文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里程碑了。它与快20年前的某个夏天的那次偶然社论很不一样,因为现在没有那时那么激烈,现在很稳定,现在很和谐。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使这篇文章出现在新华社社论里就显得卓尔不群,惊世骇俗了。

  中国一直都是个封建主义国家,不管是新还是旧,这点没有变。不同的是“封建”的对象不同了,古时候是土地,封侯封官封神榜;现在是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封的是“行业”“资源”,不再受土地限制,而是以政治经济等等利益为对象了。虽然“封建”的范畴变化了,可其实质及封建势力之间和封建势力与平民的关系没有变,仍然具有明显的封建主义色彩。中国自商周以来的老祖宗积累的封建智慧仍然是有市场的,而且由于没有了地域限制,它的市场无形中就扩大了,不但跨省,而且跨国,参与了国际资本的全球化进程,在人类文明的舞台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让一些宗教封建国家的人民都感到高山仰止瞠目结舌。至于封建道德规范,只要有社会土壤,就不会歉收,如今战场扩大了,主义被深化了,不管是灾年还是福年,年年大丰收,且出了很多新品种,大浪淘沙,一些旧品种很快淘汰,效率高,新陈代谢得很健康。
  嗯,我发现现在很多对中国当今政治经济的争执性和论述性文章都在于他们没有很好的对现在的中国进行定位,讨论方向错了,看了一些近现代西方的书使用的术语和概念也就错了,一错再错,错上加错,结果就是一团乱麻,除了穷发牢骚,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稍有一些征兆或者迹象,就认为自己的说法立住了脚跟,或者认为自己是想错了又硬着头皮犟嘴。这实际上是迷信的一种表现,这种迷信表现在后工业社会的中国几乎处处都有所体现。
  在这种封建社会的前提下和现实中,人们对本国与国外、外国国家之间的理解也是基于封建思想的,当然在表现之前也掺杂了很多后工业社会的人类共有文明。比如说文化交流、睦邻友好等等,我们常用的词汇句法以及表达的意思都可溯源到中国古代的灿烂封建文明上。外交还披着一层国际化全球化的外衣,不容易看出来,考察国内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这种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底蕴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嗯,新华社的这篇社论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来龙去脉,还有写作和思考的思维方式差不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了吧,当然这种文章国内是很多的,从封建思想这个角度观察,我说众口一词千篇一律也不为过。
  因为封建思想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问题,而是血统和民族历史智慧的血液沉淀问题,是每个中国人身上的具有种族性质的烙印(其他国家地区的人身上也有他们自己种族的烙印),所以我认为在中国搞三权分立根本不可行。因为三权在中国不可能分立,只能是封建势力之间的明暗勾结。在中国搞多党制也不可行,我刚才说了近现代的封建已经超越了地域的限制,进入了政治经济这些利益的领域中了,多党制能够导致的结果只能和当年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和长年内战的状态相似。意识形态决定政治格局,虽然现在自由民主人权的呼声很高,新华社都在叫喊了,但是封建主义思想并不是“扫四清”“破四旧”这些形式主义的运动就能够发生丝毫动摇的,恰恰相反,这些形式主义运动反而更稳固了封建的这个意识形态。立宪和法治是一个解决封建思想的途径,求稳不求快,先造成一个从封建到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再渐渐的脱离“封建”,走向纯粹的“资本”,然后期待着“资本”的缓慢崩溃,并利用“资本”这个桥梁逐渐实现国际主义,当机会成熟时,这个可能要翻过来倒过去反反复复很多遍,渐渐的走向“无为而治”,而不是“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这个过程很缓慢的,我估计可能要用3000年。
  我原来说过人类历史的车轮有它自己的行进速度,谁也不能推动它让它快一点儿,也不能阻拦它让它慢下来。而这个车轮行进的根本动力则是每个人对快乐的追求——这种原始的本能的精神力量。这与人多人少也无关,而是每个人在历史的坐标系中都会有他本身的存在意义的。极端情况是人类没了,死绝了,这时,历史仍旧存在,时间仍旧在发展,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被终结了,说白了就是观察人类历史车轮行进的那一双双眼睛消失了,但这并不能证明人类历史车轮停止了行进,虽然它后面的路都是空白。零和空集还是有微妙的区别的。我是想说时间和历史就是如此客观如此残酷无情。

  关于警民冲突,我只想到了我前一段时间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化学”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地球就是一个大化工厂,我们就是处在管道、蒸馏罐等等容器中的那些化学药品,每件药品都有它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药品与药品之间的可能性质相似也可能会发生剧烈反应。利用热力学第三定律,熵增,这个化工厂的整体趋势是趋向于流通、扩散和稳定的。但某些化学药品具有引发剂、催化剂的功能,他们的存在促成了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反应,而这个反应可能是链式的,就是说通过反应使某个惰性化学药品发生了变化,具有了反应活性,接着就和其他的药品发生反应,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大规模的传染性的反应。某些化学药品对于这个药品是惰性的,比如说有母子关系的,而对于那个药品就是活性的,比如说捕捉剂这样强选择性试剂。警民冲突相当于社会压力导向过程中发生了管道堵塞,使药品发生了沉积,它们之间的距离太近了,突破了范德华力的界限,发生了反应,又是链式的,而且反应热也被其他药品利用,形成了次级或者间接反应,渐渐的规模就大了。管道材料也是化学材料的一种,其可塑性和弹性如果不能达到及时疏通堵塞的要求的话,就可能会加强堵塞,之后会发生什么反应我也不好预测。
  关于社会化学的话题我还能说不少,嗯,研究事件结构不是文科的专利,还是需要有一些化学底子的,有理科底子的人用本专业的思维来观察思考社会问题往往会简洁明晰得多,或许还会更有说服力和可行性呢。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