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剑》概述
哎,怕自己到时候上台紧张,影响发挥,我就写了一篇儿讲稿,可是呢,写完了之后发现自己除了照着念之外好像还是紧张。不知道,终归写下来了,录入进来吧。希望到时候我能够脱稿讲了。
思想:
此剧本的思路发端于《吕氏春秋》中刻舟求剑的故事,这里作者把这个故事发展下来了,即当时的那个武士找到了剑,于是事件发生了,有主仆二人见此事很迷惑,也要去刻舟求剑,这里除了虚荣心、好奇心之外,在随着故事的发展,还出来了对美好对奇迹的追求,渐渐的就说到了人们的理想,而这些东西都是用主仆二人的精神状态来表示的,通篇都没有点明这一思考。在与不同的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的交错中,主仆二人的作为本质得到了升华,不仅是为了寻剑,而是在探讨人生的境界和意义。这么一件傻事作者让它一次次的表演下来,让人们笑话,渐成为一种人生存的状态,一个人生目标了,再从这个目标折射出了各个时代各个阶层人物的荒谬,更加的荒谬。可能你不是在刻舟求剑,但你的境界远不如刻舟求剑者那么超脱。生活是一种修行,信仰是不可少的,即便这个信仰再荒诞不经,也是个信仰,那样作为人,你会有自己的意志之光。并且说到底哪种信仰才不是荒诞的呢?刻舟求剑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求”字,并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中的不重视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么简单,可以说这个剧本里主仆二人始终在和大自然作斗争,在和时空作斗争,结果他们输了,但又像是赢了,因为在做斗争的同时他们修养了自己的心性,使自己不再固执于时空,不再重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自由了,有了自在的心态,自然也就不再以主仆相论,此种豁达,作者用这一出喜剧完成的演绎出了它的形成过程。
人物:
此剧中人物性格变化很大,很好的说明了人性的柔软性,主仆关系这种严格的封建三纲之一,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渐渐淡化了,人因为不讲究这么多关系而活开了,我想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也会接受一次如此的洗礼吧。而这些都是在近似荒谬的舞台表现中完成的,并且舞台的存在也同样使观众在观赏戏剧的同时也随之舒展了。
结构:
此剧中用了“普遍照应”的手法,从文章一开始到文章结束都在运用这个手法,有大照应,某一句话照应全剧,有小照应,话赶话的时候,微妙的改变了情节发展的方向,整出戏剧因此紧凑而柔软。
特点:
此剧中把戏里和戏外的概念连成一体,表演中提到了编剧,还把作者本人的现实生活也穿插进了对话中,很有新戏剧的效果了,使观众产生错觉,在解构了的情节中,观众不知道正出席聚会有多大,因为他自己也是演员之一了。舞台化的动作与现实的动作相提并论,舞台与现实合而为一,这都无形中深化了人们对戏剧的感觉并拓展了舞台,也就是说因为这是舞台才会有这样的表演,而且拓展舞台的内容又是和具体情节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结合得自然,而在舞台被拓展的同时,也打破了时空,也就帮助观众来理解刻舟求剑的可能性,这是用形式的悖谬来和谐统一内容的悖谬的一种手法,整体是很统一的,也是合理的。
语言:
此剧中的对话非常简洁,句句都有必要,并且弹性很大,给演员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只要抓住了整个情节的大概脉络,人物此时的性格、想法,就可以配合着发挥了。有几处关键照应是不可少的,这是这出戏剧的筋骨,可能就是一个词,这是这出戏严谨性的表示,也是照应艺术的必需。
各幕梗概
第一幕:
摆渡者有了孩子成了他摆渡众人过河的原因,也成了前半部分的主要话题。拿剑的刻舟求剑,卖剑的一心卖剑。张子功和小三的地位成了第一幕的主要矛盾,导致了戏弄摆渡者,摆渡者生气,乱摇船,剑落水,然后又开始嘲笑侠士的刻舟求剑,最后面子扫地,子功是觉得好玩儿,也有咽不下这口气的心理在里面,小三追求子功,吃亏又犯贱,这几个人物性格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卖剑的人把所有的剑都卖给了子功。
第二幕:
第一场先式了两次,使主仆二人进入疯狂状态,意志开始发光了。这里画外音有一种推波助澜的效果。第二场引入了更过的舞台拓展,整个第二亩的四次寻剑,作者利用这个机会运用戏里戏外统一的手法打破了时空观念,使观众接受这种时空,从而提供了第三幕寻剑成功的心理基础,并且同时探索和演绎了主仆二人的心理历程。
第三幕:
因为第二幕的已经够荒诞了,在此时用这种作弊的方法来寻剑就不足为怪了,这里是一个心理手腕。另外作者利用此时继续探讨时空时,戏里的时空发展很快,而对于主仆二人来说却又是很慢的,一天经历了两千年,有反衬出两千年间的历史人们追求的荒诞本质。这些为结尾的极尽虚无作了很好很厚的铺垫,使刻舟求剑的理想性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升华。
标签: 读后感
时间
19:57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