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十二月 03, 2007

  昨晚看《红楼梦》我竟也小哭了一场,之后就再没缓过劲儿来。
  是这样,我现在看到了第五十八回,哭的是第五十四回,从这五十四回到五十八回,我感到《红楼梦》好像解开了两个扣子,一个明扣一个暗扣,这两个扣子又分别用两件事儿来解,这两件事儿用的又是一明一暗,而且这四个解扣子的事儿在安排上又都是先明后暗,很好的铺出了下文,确实是用心良苦啊,是精彩啊!
  从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整个这一回的笔调都和前面的不同,前面的大多家常琐碎,即便是元春来省亲也说的人情味儿很足,到了这一回立刻庄重威严了,拜宗祠的整个过程与前面相比都显得严肃大气,所以给我开始的印象倒有些别扭,再往下看,没想到整个作品的调子由此都改了。仿佛前面只是涎皮赖脸的说玩笑,如今才要正儿八经的说正经故事。前面什么神灵富贵情爱浮华的铺垫现在都放在一边儿,此章过后贾家的经济衰落人心不古的事儿就成了主要的话题,这才与前面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搭上调子。仿佛作者此时开始呼唤“悲气儿出来吧!出来吧!”那样,一应的酸楚如今才登了场,只还是渐渐的,作者的辛酸泪是不肯马上流干净的。
  故事也发展到这里了,伏笔也打够了。宝玉和姐妹们都长大了,书中明说是十五六七岁的孩子们了,此时男女之嫌也有了。前面的挥霍和第五十三章中贾珍得到的账单也告诉大家老贾家如今不行了,缺钱了,八九个庄子才贡上了两千五百两银子。从前面说到的婆子丫头小厮们的举止也看出来主子们是力不从心了,从贾赦讨鸳鸯、薛蟠挨打、王凤姐默认平儿是贾琏的妾等等都已看出这不是贾府这种当年救过皇上的贵族所应发生的排场。铺垫了这么多,到五十三回一下子一笔点出正题,贾家隆重祭祖宗,如此官宦家族繁华了半天也只是靠着祖宗的阴德,此时就安排下一个大扣子,贾家最终会怎么亡呢?曹雪芹开始要向观众倒自己的苦水了。且看第五十三回贾家宗祠的两幅对联,“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和“已后儿孙承福德, 至今黎庶念荣宁”,说明了这都是皇上的御笔,大约也就解释了前面铺垫中所说的种种原因,算是一个小结。
  第五十四回解开了第十三回埋下的暗扣子,并且非常感人,我就是在这里哭的。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开头说到秦可卿托梦给王凤姐说到了“树倒猢狲散”的话,并且嘱托凤姐应该如何为以后打算。实际上凤姐之后也是处处节省,即便是在宗族奴仆中间不受待接,也照样坚强的要把贾府的天下尽量延续下去,可因为写的都是具体事儿的,并且大多都被凤姐的泼辣劲儿掩饰过去了,可能读者终不会明显看出来。直到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班衣》,王凤姐借着酒劲儿干脆就把话说明白了。当时正在过节,一片年气,荣府大摆筵宴,因为有五十三回的庄重语言打底子,这第五十四回也是同样庄重的,从排场上就能看出来的,全家老小都在,女宾在屋内,男宾在廊前,是正式宴会的样子。后来回到暖阁,一家人挤在一起,做一个游戏类似于击鼓传花,传到谁,谁就要说笑话。说笑话本身就和五十三回下来的严肃气氛相左,此时史老太太说了一个笑话,人们想听凤姐的笑话,因为她平日是最会讲笑话的,就捣鬼让花落在凤姐手里。凤姐说了两个笑话,实际上不是笑话,可是气氛如此,周围人还是笑。说的是什么?就是秦可卿的那些变了个法子说出来了,“散”一再出现,散啦,散啦,“吃了一夜酒就散了”,凤姐一个人儿说的正言厉色,又说了个“聋子放炮仗——散了”别人只当她说疯话斗贫嘴,就也大笑,这是一个极悲的调子。大悲莫过于不知其悲反为乐,一家子人就这么欢欢喜喜的树倒猢狲散。
  第五十四回把秦可卿的暗扣子如此明解了一番,紧接着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和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又暗解了一番。说的是凤姐流产坐小月子,大观园内诸位都娇袭一身之病,探春、李纨、宝钗出来代替凤姐掌管家内一应事务,说了很多冷子兴当年说的话,只有出的没有进的,钱花的不合理,奴仆一个个也不正经,他们仨在和平儿开会的时候,提出了一套改革方法,里面的议论说得很痛快,让我感到这仿佛是曹雪芹早就想过的治国方略。古时候读书人都图着报效国家皇上,心里总会有自己的蓝图要展,曹雪芹定也有,就把这蓝图放在了大观园。可也就仅仅是个大观园,是姐姐妹妹们玩耍的地方,连荣宁两府都不涉及,由此又是一层悲哀,不过相较前面凤姐借醉要弱了些。终归还是有了这么个地方,再想到如此这个凝聚了诸位青春年少的梦想的地方不久就被抄了,此悲也绝对不是黛玉一哭就能够哭出来的。前文已经零星提到了各个屋子里都有了些西洋来的玩意儿,连吃的鸭子也是洋鸭子,一是说时间发展,新事物来了,同时也说贾府的钱又有了新的花销地方,《红楼梦》的笔调也渐渐开明,而不再拘泥于势力利益上人下人之间,稳中求变,到了这一章可算是把当年秦可卿对凤姐说的那个心愿给了了一些,也是自然而然,不见很大的唐突。也是有唐突,就是探春的突然登场,这个后备力量前面铺垫的太少。
  嗯,另外一个是明扣子,说太虚幻境有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其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有了明解。从前面的诗文和开篇甄士隐贾雨村和尚道士已经对此句有所暗解,不过不甚明白,而且除了涉及到和尚道士的章节其他全都写得活灵活现的,弄得观众难免都会当真,此时在第五十三回之后再次解这个扣子,一是提醒读者别太投入了,一是告诉大家这书说到这里该换板儿了,警醒读者细看后面的精彩章节,别被第五十四回凤姐的那话给唬了,实际上也是为了给后面的叙述再下一个大扣子。第五十六回来了甄家的四个女人,说到了南京有另外一个宝玉,与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一样的,这让贾宝玉还作了一个梦,梦见到那个甄宝玉。这边儿是贾的,可是戏都让观众看到了,那边儿甄的观众却不甚了了,大家关心的是这个贾宝玉,而甄宝玉则真亦假了。看书中前文出了有一处说到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又说起了那块玉发痴要把那玉砸了的时候,提到了这块玉由大变小之后坚韧不改,怎么砸也不砸不坏,也只此一处说到了这玉的成色,其他地方都是形容,所以到底这玉是真是假也只有此一句提到,可又是含含糊糊的。如今出来了甄宝玉,才叫读者明白原来曹雪芹此时提醒了大家,下面要说的事儿可都是我们家的事儿啊!曹雪芹原在江南织造,家破了之后进的京城,他又不能把家中此冤心中此愁闷明着写,所以就托说贾宝玉和甄宝玉形景一样,明着写的假的,实际上都说的是真话。与前文树倒猢狲散的意思又出来一遍相对照的看,可知曹雪芹如此铺垫了五十回终于说到了正题上了。想来这之后定会有甄贾两玉相见相认的戏,不知道高鹗是否在后四十回里指出来了,还没看到,这是一个明显的大扣子,如果最后不写,此书就逊色了。
  然后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再一次暗解了此句的扣子。说老太妃死了,天下禁止娱乐三月,贾府小戏班子散了,此时宝玉通过芳官知道藕官哭药官的事儿。藕官药官原来在戏班子里饰演夫妻的很多,渐渐的假戏真做,真就以夫妻互相伺候了,然后药官死了,来了蕊官,藕官又和蕊官成了“夫妻”,可每年都要为药官烧纸,说当丈夫的不能有了新的就忘了旧的,这事儿让宝玉哭笑不得。戏里的成了真,戏外的呢?邢夫人给她丈夫贾赦讨小老婆,香菱给薛蟠做妾,薛姨妈却想着给薛蟠找个正妻,秦可卿死后贾蓉讨了胡氏却不敢明摆在史老太太面前晃悠,还有贾琏喝醉了就和个下人说要把凤姐杀了把平儿扶正——却都成了假。这真真假假,却是现实得很现实了的。此中是有讽刺,再看这几章节中因岫烟与薛蝌订婚,扯出来不少太太姨妈们的哪个人配谁的话,都说是玩笑话,可又像是真话,姐姐妹妹们打趣时也是说婚配的玩笑话但又像是真话,如此看藕官哭药官虽然是戏里的事儿,倒还更像是真的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也是真真假假难辨别,曹雪芹可能是想说,不管是不是戏,动了情那就是真的,一方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另一方面又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醒读者别为后来的惨事儿伤心着急,那些都是假的,是个戏,是小说。可想曹雪芹当时的创作状态已经都想得大开了,权且把自己的人生当作大梦一场,虽然消极,倒是个宽心的道理。
  嗯,不过,这个真假的扣子,我看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开,只是明暗的解了一解,他想说的话不到最后他是不会说的,前面这些都是普发议论罢了,以后总会有某件事儿来点明要旨的。曹雪芹喜欢用故事来说道理,这也是明清小说的套路,只可惜,后来那四十回又找不到了,以致成了个悬案。这到底是真是假,呵呵,各位看官,你们还是自己活一辈子去了解吧。

标签: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