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六月 17, 2008

《美术家手册》材料与技巧卷读后感

  昨天看完了《美术家手册》材料与技巧卷,美国的拉夫尔·梅耶著,一大堆人翻译并校对的,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三次印刷。之所以我不列出翻译人和校对人的名字,是因为这本儿书的翻译太业余了,不是说美术上的业余,而是说翻译上的业余,通篇没有一句通顺的话,完全的直译,英语的语法汉语的字儿,如此做倒是很严谨,可读起来太费劲,而且错别字也不少,差不多每十页有一个错别字吧,翻译用词更是窠碜,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不是因为从我们单位的技术书店买来的,真能把它当成盗版。我开始想一口气读下来的,因为内容很棒,可是读起来太费劲,到后来我就隔半个月看一章了。
  这本书的英文版是第四版,第一版是1940年的,第四版是1982年的,每一版都新增加和删改了不少内容。而且我手里的这个中文版是从英国版本翻译过来的,英国版本在引进那美国版本的时候把一些不符合英国美术界市场情况的内容都给删掉了,又加了一大堆英国的特产名录,比如说雕塑用的石头,原书里都是美国的特产石头,在这个版本里则全是英国的特产石头了。中文版并未对英国版本作任何增删修改,所以这本儿书放在中国的美术界用途相对来说是有限的。而且关于美术的科技发展很快,所以《美术家手册》的头四个版本里的内容变化很大,有些颜料已经没有人用了,而又引入了新的有机合成颜料,有些则是国家标准的改变导致具体操作步骤的变化,还有美术史考古的新发现,对美术材料技法实验室研究的新进展,这些都说明这个1982年版的英美的《美术家手册》在1995年于中国出版其用途不会很大,而我是在2008年看完的这本书,虽然是在学习美术方面的材料学和技法学,实际上也无异于考古,而且还是异域考古,据我和中国的大量美术工作者接触得到的信息,这本《美术家手册》中说到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大多在中国市场上买不到,即使能够买到也不能保证质量,而且价格相当昂贵。不过有几个颜料和工具的世界知名品牌我倒是时常见到,所以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多少也不算是很生疏。
  我哥哥是搞美术的,从他那里我认识了不少搞美术的人,再加上我经常去美术馆、画廊看展览,多少也认识一些美术圈的朋友。自从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对诸位的美术作品中的颜料持久性、技法的合理性、对作品的保养措施等等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暗地里有所评价。艺术创作的成本费应该包括使用材料和制作工艺,好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即使是平涂颜色也照样会值钱的,可如果成本水平很低下,就算是他画的多漂亮,其艺术品价值也是要大打折扣,并且如果严重伤害了艺术品的永久性的话,即连半永久的作品都算不上,那就没有收藏价值,能否具有一般的家居装饰的资格都是值得怀疑的了。我半年前曾给我哥哥写过一封信专门说过我从这本书里看到的这个问题,相当于是我当时的读后感吧,我哥哥懒的回信,说电子时代了还花那么大力气用毛笔写信干吗?发个短信不就成了么?我唯唯。
  在这本书里说到的美术技巧都是通用的,不涉及某种具体的美术风格,比如说怎么制作画板、怎么图刷墙面预备壁画基材、怎么做美术品抗衰老实验、怎么对付颜料中有毒易燃易爆等因素,等等,说得很详细,并且印证的资料从几千年前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都有,洋洋大观,没有废话,书厚字儿小,全是知识,不管这些知识在现在的中国美术界有没有用吧,其字里行间的美术家的精神我是一览无余了。有些技巧是很专业的,比如说往作品上贴金箔,书里也说到了如果自己技艺不精的话,应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操作,然后又感叹说现在这种专业的技术人员太少了,进行工业操作还可以,但作为美术级别的精细耐心的高超水平的操作人员已经是很少见了。所以作者还在此书中提出了不少经过自己和同事的多年研究得到的相对简单易行的替代操作方法,有些是对原来方法的改进,有些则明文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按照传统技艺来做吧。在《美术家手册》里作者也否定了传统操作中不科学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一些操作规则;有些则是因为自己没有条件作那样的实验,或者是得不到那样昂贵罕见的美术材料,或者是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语焉不详,作者便不置可否,只提醒美术家们注意,说古往今来所有的美术操作都是一个大概,根据时间、地点、气候、日照强度等等因素要做部分或者全部的调整的,不可能拿来就用,一定要在作画之前尽量多做实验,以确保绘画时和作品完成后的安全可靠。
  此书的内容涉及到了绘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画室朝向的选择,室内画和室外画在颜料上的区别,用哪里的矿石研磨成的颜料效果是什么样的,怎么刷墙,怎么采集树胶树脂,怎么制作达玛光油,怎么使用图钉,铜板印刷的化学反应机理是什么,翻拍作品的灯光要求,如何调节颜料的酸碱度,如何给活动壁画防潮,太多了,所以读起来很累,每一句话都是知识,纯粹干货,一堆表格,连单位换算都给详细列出来了。此为人民服务之心切矣哉!虽然这本书已经过时了,我还是推荐给大家,尤其是搞艺术的朋友们,不一定非要是搞美术的,搞其他艺术的朋友们也应该看看,具体领略一下什么叫艺术的精神,看看一幅画的之前和之后要做多少工作,看看一个被称为是艺术品的东西是怎么诞生的,先别拘泥于去追求这个风格那个主义呢,基本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本身就是给艺术品加分的因素了。
  我原来还在朋友那里看到过一本儿《日本乐器研究》,里面涉及到各种声学的知识,以及在这些知识的背后的日本文化,我还浏览过《录音学》《乐队配器法》等等,都是基础知识,前人经验的积累。相对于创作时思想的天马行空来说,这些是很枯燥的,但若不具备这些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就不能可成就出满意的艺术品来。写小说也是如此,与美术作品相比,小说作品背后的工作大多都是无形的,不必去探究某种材质的耐久性,但需要探究语言的持久性,不必去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去反复做某个极其枯燥的实验,但需要在文本的写作和练笔时反复的推敲自己到底是要表达什么而且是否表达出来了。通百艺而后小说,半个月前我和一个写小说的朋友喝酒的时候,他也同意了我的这个观点,在小说作品的之前和之后要做的事情我感觉只能比其他的艺术更繁复,因为文字艺术是纯意识纯精神的,如果对其他领域对社会不了解,或者知道得很有限,那么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就不会很结实很宽广。说出自己拿不准的话,我感觉这是文字工作中最忌讳的事情了。一个小说作者的所有水平都会展现在他所作的文字中,一个水平不高的小说作者,即使他的思想再如何高尖端,再如何正义伟大,他的小说仍不会是一件值钱的艺术品,如此也就不能抱怨中国如何读者如何了,花五十年种出来的白菜也一样永远不能变成是玉的。写作的语言实验,不管你是不是实验派或者先锋派,都是要经常做的,而且要多做记录,也要多看别人尤其是先人的记录,争取使自己的语言用起来踏实可靠,不要出现“鍚荼壼”之弊以落文襄公笑。
  艺术中的创造总是愉快的,而其基础之操练也总是繁琐枯燥的,慕树果然仅图食其甘味,而不顾植之辛劳,其妄何如?其谬也哉!

标签: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