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读后感
看完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美国盛岳著,奚博铨等译,东方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盛岳在写此书时的笔调大体上是追求客观的,只是在字里行间仍然带出了不少感情倾向。如果不联系以往我看的关于中共党史的书籍内容,很多段落是看不下去或者被牵着鼻子走了的。而且作者因为在追求客观,其叙述的感情和所叙述的内容往往还不能很好的对榫,有点儿像用川菜的调料作鲁菜,给我的味道是怪怪的。
这本书弥补了我对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的见闻上的很多空白,其中不少事情在《王凡西回忆录》和《郑超麟回忆录》中也有记载,立场不同,叙述的感情也就不同。书中对中共六大、国民党早期高官的一些记述和评价让我很开眼界,对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与毛泽东的斗争一节叙述得太少,分析得太多。另外我手里一直没有关于瑞金的详细研究文献,这本书中提到了当时中央上海局对瑞金反围剿的电报进行批复这个细节,倒是提醒了我,前年在潘家园我看到一本儿瑞金红军电报稿件汇编,当时觉得太琐碎就没买,实在是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原始资料了。
越看不同利益集团的人写的同一历史事件的书就越觉得近代革命史有意思,要比小说更复杂更好看。我倒也不是为了探究考证出一个子丑寅卯来,我手里也没有那么多原始资料,党史档案馆估计也不会让我随便进去。我只是觉得当时的情况那么复杂多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命运和精彩的表演,这比《三国演义》还让人解闷儿。而且我感觉中国历史里再没有比近代史更有意思的了,以往的历史涉及国外的不多,而近代史里有不少国际政治的因素,以往的历史人物总归还有一个统一的道德规范,近代史人物思想爆炸,人物自由度高,派别之间的斗争频繁。这个在解放后都少有这么精彩的了。而且看不同人的书,看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的叙述和评论,相当于从多维的角度看待一个四维的空间,世态人心历历在目,要较小说更刺激更鲜活。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够有笔力写出这么庞大活泼的小说出来,或许历史确实就是最好的小说了。
如此,再看我经历过的历史和世界,想到也会有那么多人那么多派别经历那么多事情存在那么多想法,油然的就有了一种幸福感哈。人世太精彩了!我作为一个未来的历史人物活在当下,虽说不似于演戏或者表演历史吧,就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旁观者,也算是参与过历史的人了吧。竟有些飘飘然。
标签: 读后感
时间
21:40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