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三月 08, 2009

《老残游记》读后感

  看完了《老残游记》,清朝刘鹗著,严薇青注释,齐鲁书社1981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刚才问蓝卡,他前几天也看了《老残游记》,齐鲁书社2007年出的洁本,与我手里的这本书大大的不同,本想问问他对这个小说有什么看法,他也在看洁本的基础上察看了一些太古学派的资料,可说是比我努力得多了,但他说他没什么看法,也是,看何必非要有什么看法呢?我手里的这本《老残游记》,开篇有四五页的图,照片、书影、书法作品等,让读者对鸿都百炼生其人其事其德有些直观的认识;有前言,前言分成四大部分,把《老残》寻章摘句的仔细品评了一番,引用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地方志,唯恐这根毒草害了人民大众,嗯,当然前言作者的苦口婆心终是有限的,有些地方说得很政治,结果就说歪了;有凡例,相当严谨,现在的老小说新版本里基本看不到什么劳什子“凡例”了;从第一章到第十七章后面有当时出版《老残》时随加上的评论,就评论深度而言不如《金瓶梅》的评,和《续金瓶梅》的评相当吧,可也是给读者多了一条思路,况且文采斐然,很助兴的;从第一章到第二十章有大量注释,有些注释不必看,都是基本的文史知识,有些注释则非常重要,不点出来,读者可能不但不知其“所以然”,可能连“其然”也不知了;正文二十章之后有九回续编遗稿和一个外编残稿,没有注释。蓝卡收的那个洁本只有正文和续编,我估计他得有90%没看明白。我也不是说我就能看明白多少,其实我也没咋看明白,嗯,我就是说,同样是齐鲁书社,为啥2007年的齐鲁书社和1981年的齐鲁书社编辑们的敬业心咋就差得那么远呢?
  《老残游记》没有留下全稿是一大损失。从那个外编残稿里,百炼生说到了自己作《老残》的过程,全稿一共有六十章,头二十章是出版发表了的,后面的由于给客户包药用了,都散失了,至少是在做外编的时候散失了,从此书前言里可以知道后来又找到了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九章。
  这一套稿子不是策划好结构之后有条有理的写的,而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根本算不上是小说,这从第一章开始就已经给出了这部小说的大概体例了,用一条大船比如晚清的中国,船上的各种人代表中国里的各种人,当时作者还很有耐心或者说游戏心,把自己的想法编成一个梦,有点儿写着玩儿的意思。后来的几章也是一样,把当时的时事政治都变成了故事,大部分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有一部分则是托梦一般的场景来叙说的。小说在这里只是一张皮,里面的骨头肉都是作者自己想发的议论和清谈,然后再用情节做一些实际上的演绎,给人一种图文并茂的效果。在前十几章里,作者还是尽量努力把这部小说打扮成个游记的样子,说了山东的各种风景,到后来这游记的痕迹可能作者认为是个累赘了,敷衍几句之后,马上就转入自己想说的大段大段的议论了。不过呢,貌似这一去掉伪装到让读者感到不自在了,因为这本书之所以出名都是因为有很好的景物、人物的描写,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到《老残》,方了一个“其书既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闻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信仰,并见于内,而攻击官吏之处亦多。”,而且民国老课文里选的都是《老残》的景物、人物描写,真正的老残牢骚一句没有。当然可以理解作者把小说伪装成游记的良苦用心,不过喧宾夺主的写法也真是难免让读者买椟还珠。幸好我还是看了《老残》的原文,知道当时的中国还有一个太古学派,知道当时的人还有这么多高论,并不是像老舍说的“莫谈国事”,还知道了当时有个“毓贤”有个“刚毅”,还有黄河决堤这么档子事儿。百炼生原来的专业是治理黄河的,当然它还有其他的身份,比如说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比如说串街的郎中,他写小说完全是业余,而且是自发的记载自己的想法,为了逃避文字狱,才给自己的那一大堆话穿上了“游记”的外衣。可后来憋不住了,不想再用游记敷衍了,就是想直话直说,从二十一章到二十九章登泰山开始的那一套言论已经能够看出来了,可以想象后面的三十几章书得有多激烈,怪不得去包药了呢,怪不得百炼生因言获罪被发配新疆了呢,也怪不得在外编里用了特别大的篇幅说阴间对胡乱说话的人的惩罚呢,我想,当他得知自己要被发配新疆去了,就冲着自己对清朝的那点儿拳拳赤子之心,那点儿愚忠,他也得感到后悔,然后就写了“堂堂塌,堂堂塌”,混到堂堂的时候就得小心“塌”,就感觉自己要死了,去阴间看到了对犯了“口祸”的人要有多么可怕的惩罚。外编没有写完,我估计是写不下去了,话说完了,或者说作者觉得说这么些有什么用呢?在去新疆之前,作者就死心了,不再像《茶馆》里的秦二爷那样继续搞工厂实业救国了,完了,这辈子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到了乌鲁木齐第二年,鸿都百炼生刘鹗就撒手人寰了。
  这本书毫无计划的随想随写的类似于“连载”的手法,除了能够提供给读者作者的思想变化之外,还能够看出社会风俗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玩艺儿,新思想,新动向,尤其是清朝洋务派的动向如何(当时朝廷势力分成保守派、维新派和洋务派,刘鹗是铁杆儿洋务派)。而且此书中记载大多是真事,可当作野史来看的,这对研究晚清历史无疑是非常珍贵的资料了。可惜,散失了,就像刘鹗收集的那堆甲骨文的命运一样,多半都当药卖了。
  从文笔上说,《老残》是晚清时学习西方小说写作方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学得很生硬,很不和谐,到后来还是抛弃了这套邯郸步法,走回了用阴间警示阳间的中国古代小说老路数。这套路数在我看的几本儿古代小说里都有,出现的篇幅大小不一,但肯定要有这么一段儿,不同的小说里有不同的阴间。不知道有没有人编写过《中国古代小说阴间思想史》,嗯,要真有这本书我觉得是应该细看的,研究中国人必读啊,那是不同时代的人对阳间寄予各种希望的一个很好的收集整理,也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自由之最好的表现了。

  那天我算了算,我现在在单位同时要干五件大活儿,我们所长一天换八个脑袋,我现在也得一天换五个脑袋了。所以差不多每什么事儿可说,就是白天上班干活儿,晚上下班看书,保证休息。为此我买了极奢侈的几块蛋糕,犒劳自己的哈。今天出门儿花钱,给家里添了不少拖鞋,以后再来我家做客,我想各位就会更舒服一些了吧。

标签: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