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百度做博克了
不知道为啥,这个博客被大陆封了,且用代理更新非常费劲,看来这么好的地方只能被舍了。我喜欢这里,干净,漂亮,真的喜欢这里。
将来看吧,看看会不会再搬回来,现在我搬到百度做博克了,算暂住,非常时期,非常博客。
http://hi.baidu.com/zhulaojianke
哈里路亚。
时间
18:55
zhu_xinyan@yeah.net
不知道为啥,这个博客被大陆封了,且用代理更新非常费劲,看来这么好的地方只能被舍了。我喜欢这里,干净,漂亮,真的喜欢这里。
看完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朝吴趼人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我跟朋友说了,看这本儿书且这个读后感是为了应景,也是前几天从网络上看到了一篇相同题目的文章后受的启发,单位工作一直不得闲,回家加班加点,总是要在“八八”之前把这个赶出来,才有点儿意思,说来我这个举动本身可能是无味得很,软弱得很,且戏谑得很的,不过呢,这小说写得确实精彩漂亮,看的时候倒让我忘却了初衷的那股猥琐,现在写这个读后感到底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了。
标签: 读后感
看完了《歌德谈话录》,德国艾格曼著,洪天富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我没看过歌德的文学作品,前几天在和朋友们聊天时说到我在读这本《谈话录》,朋友们推荐我看看歌德写的《浮士德》,我暂时还没有看《浮士德》的打算。我的CD收藏里倒是有普拉松指挥的古诺版歌剧的《浮士德》,据说勃辽兹也做过《浮士德》的歌剧,我这里也没有。当时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想偷懒,想直接看看歌德的思维方式和创作经验,主要是我对欧洲的文学作品不是很感兴趣。类似的,我还买了一本儿写维克多·雨果的传记,原来也想过买他的《悲惨世界》,不过再三犹豫之后还是做罢了。我知道《少年维特的烦恼》对现在的不少中国作者有影响,原来还有挺长一段时间只能当作“内部交流”,这回从《谈话录》里知道了一些大概,貌似充满了那种叫做“青春期”的东西。
标签: 读后感
看完了《M的悲剧 C的悲剧》(《男人的悲剧 电脑社会的悲剧》,简称《悲》),日本的夏树静子著,黄来顺译,花城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我看过夏树静子的《W的悲剧》改编成的电影,肯定是被删节的,引进到大陆的日本电影还没有完全不删的情况。我还从一些日本推理短篇小说选集里看过夏树静子其他的一些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就只看过《悲》上的这两篇。日本的侦探小说说来都很好看,但我感觉只有中长篇小说才能称得上分量,短篇小说里除了《日本短篇推理小说集》上的几篇名篇之外,让我印象深的作品好像不多。不过长篇小说给人印象深刻这貌似也是人之常情吧,终归作者在一篇作品里说了那么多的话,如果还白费力气,恐怕连出版社都会觉得冤枉了。
标签: 读后感
看完了《贝多芬论》,译文集,唯民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3月北京第1版,1992年10月北京第2次印刷。我对别人发表的议论不是很感冒,尤其是这本书附录里几个中国作者发的那一大通政治性的议论。这本书里有不少原始资料,有些是贝多芬自己的,有些是他同时代人的,这些资料是书中各种议论的根据,所以在通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会因为处处都在议论而感到枯燥无味。除了《幻想大合唱》我还没听过之外,书中提到的所有的贝多芬作品我都听过,至少听过一次,有些我喜欢的曲子,我收了不少版本,我可以比较着听。刚才,就在我快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又放了一段哈农库特指挥的古乐版的贝九,可能是因为受到了这本书里的议论的影响吧,我也感到用古乐器搞贝九太单薄、太唯美了,更像是个室内乐,不过录音不错,从这种稀薄的乐音里能够把所有细节都听得清清楚楚的。这本书里摘引的关于贝多芬音乐方面的议论,尤其是如何演奏的讨论部分,让我感到很高明,很深奥,就跟我现在搞科研一样的充满了专业精神。这个专业精神吧,不一定非要使用专业术语,关键是思维方式,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于专业术语,我觉得那东西早晚是要被民主的大潮给淘汰了的。
标签: 读后感
看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俞为民校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四大名剧为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朝洪昇的《长生殿》,清朝孔尚任的《桃花扇》。此书质量极佳,文章好看,注解精到,校对严谨。只可惜是个洁版,每部剧本的序跋都给删了,只在文章前给了一段介绍的话。
标签: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