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四月 29, 2008

时间

人窘到了这种地步
心情不好了跟谁说说
结果遭人哈哈笑话

本来心不感到孤独了
突然有人劝你会某女
前拉后推训骂备至
鄙薄之言也肺腑之意
结果某女不意见面
反倒闹得心中乱草长

大春天的,又这么
接二连三的刺激人
我又不是钢铁打的

朋友个个都有了小家
我能联系的越来越少
可以说句话的都没了
偶尔说了却又遭人笑
命不好得让我心疼
我还是早死早投胎吧

时间

星期一, 四月 28, 2008

时间

又是在mayacafe上的一段儿回复

嗯,新中国早年的政治教科书上对“国家”的定义很有意思,好像是引用了马克思的话,说“国家是……工具”,这跟清朝喻国家如“金瓯”是两个境界了。“国家是工具”,这明显是工业社会的概念。学校只是国家工具里的一个零件,我们只是在这些零件里操作的或者是受加工的。

《圣经》中从大卫或者所罗门的话中能够看到“国家是牧场”,是上帝牧人之所在,我们都是被牧的。“国家是牧场”,这明显是农业社会的概念了。我们这些小羊 羔怎么在这片土地上吃喝拉撒,已经有牧者来安排了。学校在这里是教给人们怎么识别、服从牧者的命令,怎么才能做好一只温顺驯服的小绵羊儿的。

不知道后工业社会里的人们怎么定义国家,总之都是用来管理人的,可能会说“国家是主板”?中央政府是CPU。学校只是一个程序,学生是其中被批处理的文件。

前农业社会里,崇尚鬼神,他们认为国家是一个生物体,每个人的作为都会影响到国家的兴衰,那个时候的学校不多,只是给管理层开设的,他们学好了之后再到各个省市自治区去高台教化普度众生。

总之,随着社会的工业化的深入,学校的地位越来越尴尬,越来越渺小了。而我感觉在现代社会里真正起到实质性的教学作用的仍旧是“拜师学艺”这种农业社会里 民间的学术交流,只不过这种“拜师学艺”现在已经被明显的制度化和工具化了,硕士博士考学的时候选择导师其实质就是“拜师学艺”么。

而真正的民间的学术交流只能给你真本事,不会给你什么证书和文凭,它跟学校终是两码事儿,毕业之后也不会是某绵羊某螺丝钉,更有人味儿一些。国家不管是个 什么,它总是需要这些它管不了的噪音存在的,否则国家不管是什么都没有意义了。所以我自打上了大学我就没承认过自己是学生,还鼓动同学们放弃自己的学生身 份,跳出国家之外去学去做自己志向中的事情,至于照顾国家机器的运行只是件顺手牵羊的事儿。

国家对人民始终是敬畏恐惧的,所以才有了学校,通过教育以减少它对人民的敬畏恐惧,甚至可以凌驾于人民之上;而作为人民,大可不必因国家之敬畏恐惧而过分的恻隐,把国家当成个老朋友即可,能帮忙的时候帮帮忙,帮不上的时候各过各的,不给它添乱,也不让它给自己添乱。

时间

星期日, 四月 27, 2008

时间

又是一个周日
时间过得满快的
在有意识的锻炼身体
在北京这个监狱里
窗外的春夏秋冬
所有的人都失去了勇气
人们习惯于失信
强颜欢笑凑凑活活
最放达的人也不再放达
太平世界人心惶惶
与理想越来越远
这里乱得一团糟
看上去还是井井有条
想看看其他的世界
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可打开窗户满眼的
却仍是一团乱麻
世代的人们
把理想都写成了字儿
小心的藏在书里了
人们背对着墙上的画
看着其他人强颜欢笑
理想是手里攥湿了
揉皱了的扑克
在心悸中苟延残喘着

时间

星期五, 四月 25, 2008

时间

我给你推荐一个活儿,你干不干?

老头说。

比你编杂志有意义得多, 你知道“辑佚”么?

不知道。您继续。

嗯,辑佚,比较普通的说就是搜集一些名人的回复,一些名人在论坛里说的话,你给总结到一起。每个月或者每个礼拜出成一本资料。 辑佚有很多种,比如说就某件大事,各个名人的博克的集中抄录,比如说某个人在某段时间的所有发言。你每本杂志可以自己设计一个话题, 然后根据这些话题来辑佚。这就是非常有用的资料。

哦,这样啊。那咱的月水社里你就是一个编佚了,月水的博客里都是这些资料。

我自己对我说的话都很少辑佚。辑,就是编辑的意思;佚,就是没有发表的,或者没有当正文发表的意思。把没有当正文发表的话给编辑到一起,就是辑佚。如果你这个工作做好了,相当于是在编写网络文学史,非常有用的。这样几乎你所有的杂志都有人查阅,因为他们是档案。我就想做这方面的工作呢,可是我没那么多空闲时间。

要你这么说我更没有这个时间了。

你就多google就成了。

我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才有几个小时的闲时啊。

到某个论坛或者博克里查找呗。一点点做。比如说你要“非典”这个专题,当年闹非典的时候网络上有很多文章的,你每个礼拜找几篇儿,注明作者、出处、网址,做成一本儿,写上《网络非典文集第一辑》,以后《第二辑》《第三辑》,慢慢弄呗,又没有人催你。并且你不用考虑文章的好坏。

可是咱们哪里去找写的好的文字呢,全靠搜很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只要找到了集中起来,做成可下载的书就成了。现在需要的就是这种集中的文献,不用考虑文章好坏。

恩,你确实是个好办法。我这么想过。

还有当年朱海军的文集,现在也不全。你可以辑佚一下,那是非常值钱的。你做好了,至少可以卖上个100万的书稿费。 朱海军的文集本身就值钱。

电子书能有稿费?胡扯!谁给啊!

早就有很多媒体要出《朱海军全集》了,你不知道罢了。你只要做出来了,就一定会有人要的。你的消息太闭塞了。

朱海军是做什么的?主要著作?

呵,这个,你可以google一下。 还有《图雅辑佚》,现在的图雅文集也不是全的。《图雅文集》的版税就是三千万呢 。我说了,辑佚这事儿非常赚钱的。另外还有郑渊洁的辑佚,等等吧。你慢慢做,就是当成杂志做。

恩。有时间我一定。到时候缺少资料找你要。

每次找几条,不用考虑质量,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网站归类,放到一块儿就成,电子书籍的网页可以做得糙一些,反正是原始文献,是给专门的研究的人看的东西。网络上有些好文章,时间长了就没有人看了,而且如果服务器被停掉了或者换掉了,就会有很多文章散失。这个时候,你的这些杂志就有价值了。别人如果想看曾经的一些网文,就得跟你要杂志看了,到时候你可以卖,网络商务么。

有价值是不要紧。关键是谁知道他的价值。

如此,你就会通过网络赚钱了,说不定你就发财了呢。呵,我劝你开博克,适当的说说自己的工作。

并且还会出钱买?

每做一期杂志,你都简要的介绍一下。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原来在《南方周末》上的一些文章,现在我想看都得花钱买了。

时代过去了,有好酒还要学会自己吆喝!

可幸好有人给我辑佚,也有人研究我的文章,我的那些辑佚目前还是有人要看的,所以我也可以卖。你慢慢做,做大了之后,就会有人跟着你一块儿做。

恩。等我要真打算做了,先做你的 。把你卖了

你到时候只要保证所收集的文章不重样儿而且保证真实就成了,如此,你就是堂堂正正的主编了么,不用像现在这么寒酸。我刚才查了,www.jiyi.com这个网址还没有人注册,你可以注册,然后就放手干这件事儿。嗯,等你那里有些货了之后,我会帮你宣传的。如果过两年你这个做大了,也有一些哥们儿了,大家凑钱买一个正经的服务器, 真正的做起网络文学史的网站。那个时候,说不定你就是大学教授了呢。

哦。目前这样的网站应该没有吧,还是个空缺。

没有,现在全世界都不重视网络史的记录。到时候我觉得可以开一个“论坛大事记”的科目,专门搜集各个论坛在不同时期都有什么专注的话题,标明时间和参与人,那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了。

那要编辑的话也需要很多人。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

嗯,你先做最小的,就是辑佚工作。从摆摊儿卖包子开始做,以后再做“狗不理”那样的。肯定有同好的,你放心。只要你做的事情有意义有价值,就一定有人帮忙的。比如说2008年奥运会这事儿,相关文章不少,你能给辑佚一部分,那就非常值钱了。除了辑佚之外,还有其他的编辑方式,比如说纂诂,这个也值钱,但是做起来很麻烦的,还有网络编年史,网络传记,网络断代史,网络通史等等。可做的很多,但最基本的是辑佚,没有辑佚的话,就没有原始资料么,没有原始资料,谁也不能说什么历史。你慢慢做,我以后可能还会介绍一些人帮着你。

这个看来需要很多人啊,你这么一说工程大起来了

先收集资料,这个不用很麻烦,而且你可以就地方来收集,就像写地方志一样。你就只收集某几个论坛的辑佚。以后再慢慢做大了。不用求快,只要求真就成。

恩。

我觉得你可以申请这个www.jiyi.com的网址,这个现在还没有人使用呢,就叫“辑佚网” ,然后利用你做网页的能力,一点点做,一个栏目一个栏目的丰富着。

我哪里有时间啊。靠。

可以先确定一个栏目,申请免费网址又不花时间。

而且我现在的工资都不够我自己活的。免费?

嗯,是啊。或者就干脆找一个小免费论坛来做。

免费论坛我用过,很差劲。

你用论坛不是为了和别人交流的,就是做辑佚工作的,别人不能发言,或者说需要你批准才能发言的那种。先简陋的做着,等以后有些名气了,在考虑做专门的网站么。

很好的办法,关键我现在时间少的可怜。

你这个编杂志能够受得了一个人工作的孤单,还能够花那么多时间,要我说还不如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儿呢, 每天做一点儿,日积月累的,就是大史料了。

你说的域名辑佚怎么免费注册?

有很多网站可以免费注册域名啊,你google一下“免费注册域名”,就能找到了。

但是他们注册的都是二级我要的是一级的。

如果你能够像你编杂志这么坚持下来的话,我觉得你过两三年就差不多有人请你当教授了。需要多总结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是手艺是专利 。就用二级域名吧,没事儿。等做大了,专门买服务器的时候,再换成一级域名也不迟。呵,你还是虚荣,虚荣就做不成大事儿。

是的,点到我的弱点了。

嗯,随你便吧,反正我给你指了条明路,走不走随你了。

恩。我试着弄。有不明白的还要找你的。

嗯,你最好安装一个代理服务器。

等我编完这期您看看,觉得水平可以的话我就继续。

因为大量的名人都是在海外发言的。不用看,你那个杂志肯定没什么水平。

不要打击我

时间

时间

近期在月水社发言两则:

  《维摩诘经》记载的成语“天女散花”,所散的是“天花”。说维摩诘室有一天女,每见诸菩萨聆听讲说佛法,就呈现原身,并将天花撒在他们身上,以验证其向道之心:道心坚定者花不着身,反之则着身不去。

  成语“狭路相逢”中的“狭路”是妓院的意思。古乐府有《相逢狭路同行》,又名《长安有狭斜行》。有注狭邪,通作狭斜,指小街曲巷,妓女所居。狭邪游,狎妓行为。

时间

星期四, 四月 24, 2008

时间

今天看了一天《聊斋》
呵,还没看多少呢
不知道这样的好日子
还能过多久,已经
有很多人表示嫉妒了
我可是很怕恶有恶报的
只要抓紧现在的时间
业余搞文学的日子
别人看得悠闲自在
其实心里也不踏实啊
我想我只要能够一摸
到书就能高效率了
随时可以进入读书状态
可能心情就会好些了吧
我说我想考某中文系研
可一想考试我就心烦
为啥不能去教中文系呢
偏要去当学生再找工作
去混那些浮躁的名利场
我是怕如此的话我就
离我的理想更远了

时间

星期三, 四月 23, 2008

时间

“无”字小考

  练行书的时候发现“无”这个字很难写,很容易和“旡”字混淆。所以昨晚我对“无”进行了一次小考,看看到底应该怎么写“无”字才符合笔顺笔法。同时查了“天”“元”“允”“充”“久”这五个字的写法,但未对这五个字进行深考。因为电脑显示字体的限制,我这里对于书法中的行书、隶书、篆书、甲骨文只作一些描述吧。另外我的记性不是很好,字典原文我现在手头也没有书可查,只能说说大概意思了。
  查《五体书法字典》,“无”是独立的一个偏旁部首,可是其正文中只有“旡”字,以此为偏旁的给出了一个“既”字。而没有“无”字。按照“无”字的繁体查“無”,找到了“无”,发现“无”和“無”这两种写法在隶书中都存在,而在篆书里只有“無”字。
  中国简化字按照1956年的初审表和1958年复审表,对比《五体书法字典》来看,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大多是繁体字的草写体。比如说“关”,其繁体为“關”,去掉“门”字头后的草写就是“关”,按照相同字素相同简化的原则,“聯”也就简化成了“联”。还有就是一个字同时存在两种写法,则取其简单的那种写法当成简化字,那种简单的写法可能本身是异体字或者假借字。比如说“发”的繁体是“發”和“髮”,前面是“发财”的“发”,后面的是“头发”的“发”,两个繁体字共用了一个简体字,而“发”是“發”的异体字和草写体,是“髮”的假借字。嗯,还有其他的简化原则,大体上说主要是这么两条原则。研究中国“二简字”的简化原则要复杂一些,不过大概也是用了这两个原则,由于其中还涉及到了把罗马字母、日文汉字等的录用,造成了对汉字理解的困难和使用上的混乱,这样搞了几年试验之后就废弃掉了,目前除了新闻速记行业之外其他行业使用“二简字”是非法的。而查1984年出版的新闻速记行业符号表,里面“三简字”和“四简字”也有不好,大多是乱七八糟的符号了,失去了汉字的特点。
  从《五体书法字典》里看到的“無”的草写体与“无”字非常不一样,而且篆书中有“无”字,可知“无”字是“無”的异体字。问题在于为什么篆书里没有“无”呢?后来查《康熙字典》发现篆书里也有“无”字,看上去很像“天”字的小篆写法。于是查“天”字,发现“天”字的大小篆规范写法是上面一个“横”,下面一个“大”。“大”字是人撑开胳膊的样子,于是象形看的“天”是一个指示字,在撑开胳膊的人的头顶上标一个记号,告诉大家“天”就是人头上的那一部分。“无”字的篆书中那个“竖弯钩”是一条向内弯曲的线,其他部位和“天”字相同。《康熙字典》中引《经典释林》说“天屈西北曰无”。也就是说“无”字的篆书本身也是象形字,告诉大家“无”就是“天”缺了一块儿。
  从《五体书法字典》中看到“無”字的隶书有很多种写法,不过样子都差不多,大体是源于其篆书的写法的。这个字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面是一个“卞”字头,一点一横,中间是“廿人廿”或者“廿大廿”,下面是“木亡木”,很复杂的。查《康熙字典》里也有这个复杂的“無”字。也就是说在隶书和后来的行书草书中,已经对这个字进行了简化。可是这个结构的字到底是啥意思呢?
  查《甲骨文小字典》,“无”“無”有两种甲骨文,从字形观察,可以知道在甲骨文里“无”和“無”完全是两个字儿,“無”和“舞”是同一个字,“无”和“亡”是同一个字。“無”的甲骨文是一个人伸开双臂,两只手拿着草编的练子,或者其他什么带穗儿的东西,两只手拿着东西伸开胳膊了,那就是跳舞了,这个在民间舞蹈中还是能够看出来的,比如说水袖、丝绦、扇子等等,都是民间舞蹈中常见的道具。嗯,跟“爽”字相像,只是手里拿的要比“爽”字的草穗子草帘子要花哨一些。如果考虑文化渊源的话,“舞”可能和“巫”也有一些关系,只不过是业余的为了娱乐的或者有些象征意义的“巫”。而“巫”本身还是甲骨皲裂的样子。这样隶书的“無”就可以理解了,上面“廿”下面“木”这是草练子形象的隶化,上面“卞”字头下面“人”或者“大”这是“大”字的分解后隶化,它本身还是“舞”。“舞”字的下半部分是两只脚一前一后,是手脚并用的,来形容“舞蹈”更形象一些了。至于在“無”的隶书里的那个“亡”字,它起到了声旁的作用,提醒大家这个字念“亡”;而且也有义部的作用,区别了“無”和“舞”的不同,“無”这个舞蹈是和死亡有关的,或者说是跳给死人看的。查《康熙字典》中说秦朝以前“无”“亡”同音,都念“无”;秦朝之后人们把“亡”字讹念成了“王”,以后就一直这么念下去了,嗯,这个讹念也有一定政治味道的。
  在《甲骨文小字典》中“无”和“亡”的写法都是一个人歪在那里的样子,侧弯着身子,伸着胳膊,手里还拿着一个东西,我想可能是陪葬品。这个形象跟“亡”字的篆书隶书很相像,可是和“无”字的篆书差别还是很大的。
  我认为《康熙字典》中说到的“天屈西北曰无”这个说法可信,而且在《易经》中也是使用的是这个“无”字。《康熙字典》给出了一个例子是《乾卦》:“无咎”。《西游记》里经常提到“天缺西北,地亏东南”,这是和早期中国人对地理的认识有关的,从而得到了“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整的”这个朴素哲学。《康熙字典》中说到秦统一之后废掉了“无”字,一概用“無”,又用了一个与“無”近义的“舞”字来代替“無”字,我想这可能与秦始皇的某些想法有关吧,他可能认为“天”是不能缺的,否则自己的权威性就不能保证了。而在秦之前,“无”“無”这两个字是各司其职的。之后佛教在中国流传出现了“南无”,读作“nāmó”,此时这个“无”字又回来了,可一直到中国流通简化字“无”才恢复了自己的本义,代替了使用了两年多年的“無”字。所以在行书草书里没有“无”字,只有“無”字。抄佛经的时候大多用楷书或者隶书,所以“无”字的楷体和隶体还是能够找到的。
  那么“旡”字是什么呢?这是个怪字儿,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都没有这个字,查《甲骨文小字典》也没有这个字。可是以这个字作为偏旁部首的字又有一些,比如说“既”“炁”,以“既”为字素的还有“暨”“塈”“概”“慨”等等。后来我在《康熙字典》里找到了这个字,音“寄”,是“食顶逆气”,就是打饱嗝儿的意思。估计是这个字儿不雅,文章里使用的就不是很多了。《水浒全传》里在描述九宫八卦阵的时候有“三炁”“五炁”等等说法,“炁”音“气”,是“气”字的异体字。具体为啥有“三炁”“五炁”这样的阳数气之说,我还得接着考查了。“旡”字不常使用,但是从《五体书法字典》中看好像写“旡”字的人很多,恐怕是在草书行书中都用“旡”字代替“无”字了吧。所以我感觉行书中写“无”似“旡”也不是很大的问题了。
  顺便说说“元”“允”“充”“久”的写法,查《五体书法字典》,“元”上面的那一横原作“撇”,实际上是“卞”字头。“允”上面确实是“厶”字,行书草书中那一“点”是不能简化的。“充”下面不是“允”字,没有右边的那一点,那一点是行书楷化时后加上的。因为“元”“允”“充”在行书写的时候很容易和“久”字混淆,查“久”字篆书是上面一个左边开口的“口”字,下面一捺,具体为啥我也不知道,但可知在写的时候第一笔“撇”尽量不要连笔,而且那个“捺”可以化作“点”以示夸张。

时间

星期二, 四月 22, 2008

时间

又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了
我都懒得计数了
想推吧我的态度还是很软的
不过呢又没有特别大的希望
肯定是又要得罪些人
我特别最近也看书头疼
主要是要开《聊斋志异》
一部大的,三本儿古文
这两天看美术技法的化学
写的可真够烂的
搞美术的不懂化学怎么成呢
不过好像现在搞美术的
都不太懂化学,活儿特糙
那还卖那么多钱
去798跟参观文盲集中营似的
现在美院学生的手艺活儿
也都特差,都赖上电脑了
我现在是长痛不如短痛
头疼也得把那些书啃下来
要不以后根本不能专心搞自己的
玩儿不过瘾还玩儿个屁?

时间

星期一, 四月 21, 2008

时间

回复《程益中答南方人物周刊:中国最大的糟粕就是做人的学问》

我对动不动就说中国人这中国人那的论调特别反感,原来我也有一段时间喜欢这么说话,显得自己站的位置比较高,话说得比较大气,可后来就总是觉得如此说很傻气了。我倒不是站在民族沙文主义的角度来拒绝人们说中国人不好,我只感觉这么说话特别不负责任,一下子打击了一个国家的人。如此就更显得那个人面对中国文化状态的无知了,或者说他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就说出话了。

尤其是中国人骂中国人,是有一定的“怒其不振恨其不争”的意思在里面,也使心急且粗糙的表现了,从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出他们感到自己的孤独和无能,只有单纯的思想却拿不出具体的实践来影响社会的风气,所以只能骂了。他们是清高而无助的。

尽自己的力量去实现和伸张自己的理想,我觉得挺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么,挺好,可如果遇到了坎坷就气急败坏的骂骂咧咧,就中国人长中国人短的横挑鼻子竖挑眼,那就很可悲且可笑了么。康有为在民间没有得到什么好名声,也是如此,他没学会屈尊于民的因势利导。

歪了脚骂路破
睡不着觉赖枕头
也对也是人之常情
若仅是骂骂赖赖
路还是不好
枕头仍不适合睡觉

从路不好一直骂到修路的
从枕头套儿一直赖到枕头瓤子
也无可厚非合情合理
可还有别的原因呢
走多了路难免的朽
睡长了枕心儿难免的糗

淘晒枕心儿是几天的事儿
重新修路可是几年的事儿
买了一个新枕头还得花钱呢
修好一条路也不是一个人能干的
你把枕头赖死了你睡什么啊?
你把修路师傅骂疼了谁来帮你啊?

(嗯,骂特定的几个修路师傅也没大事儿,可如果随便逮着一个修路师傅就没鼻子没脸的数落,乃至不分青红皂白的否定了全天下的修路师傅,那就是把全天下的修路师傅都给得罪了么,那就自然是失道寡助了么。)




>玛雅 wrote:
>做人的学问如此糟粕,衬托的是险恶的生存环境与巨大的人口密集度。为了生存,不苟且就活不了,活不了还逼你活着,死还不让你死得轻松。这样残忍的生存状态存在很久了。他说得不彻底而已。




这个吧,做人的学问是很多的,有好有坏有积极也有消极的,不仅仅是中国有,各个民族都有,正因为学问的不同,才导致了各个民族性格的差异。而且中国人的做人的学问也不是很统一的某一种,社会阶层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甚至家庭背景不同,其学问都大大的不一样,就像方言一样。

我原来论述过一些网络论坛用语,比如说“偶”“酱紫”“表”“orz”等等这些可以认为是网络上诞生的方言。一个环境产生一种文化,甚至一种语言。我原来在我的小说《老马(赌)》里列举了我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兰州大学97级化学系的独特语言,那时小环境内部交流专用的,也是用了四年才渐渐成形的一套方言,比如说“抱一把冷sóng(微软字库里没这个字儿)”“不KiQ了”这样的,别人不一定能够听得懂。

只要有交往,就一定是有那种“没有明文规定的学问”的。比如说现代的古典音乐会,尤其是歌剧表演,在参加之前有经验的观众往往就会告诉没经验的观众,要把手机关上,音乐演奏的时候要肃穆安静,像个有修养的样子,不要喧哗不要乱走动,演奏完了之后要鼓掌,等等。我一开始以为西方古典音乐会都是如此呢,后来看了一本儿书,发现现代的这种对观众的要求实际上是布尔乔亚文化后遗症。说在18、19世纪的欧洲,歌剧表演现场跟中国早期的戏园子的气氛差不多,如果音乐不好的话,是会有人骂街的,并且往往底下观众并不在意台上都在干吗,该嗑瓜子儿还是嗑瓜子儿,该吐痰还是吐痰的。我听富特文格勒早期的指挥录音里,什么烂七八糟的声响都能听到。实际上那些布尔乔亚作风也是一种做人的学问了,实话说我看不惯那个。在北大听国家交响乐团指挥“肖十”,我就因为那些管乐因控制不住而出现的混乱站起来骂他们傻逼来着。不好就是不好,甭给他们面子。当然,好就是好,听高兴了,听张维良的《平沙落雁》我也吹过口哨欢呼过。不能把观众对音乐的强烈反应只留给摇滚现场么。

有些混社会的学问,你排斥无所谓,所有人排斥都无所谓,但只要一个集体里有一个人精于此道了,那么那个人就会很快成功,而且这门混社会的学问马上就雪崩般的感染一大群人来学习。毛泽东不就是这么起来的么,当时他周围的那帮人都是从莫斯科回来的书呆子,他的那一套别人不会也排斥,但他就精于此道,知道怎么混社会怎么耍手腕儿玩儿政治,所以就起来了么。他的那套学问说来不新鲜,也挺小儿科的,比唐朝来俊臣的《罗织经》差远了,但因为毛泽东的成功立刻传播的很快,都写进党章了。当时的革命青年大多是知识分子或者比较有素养的工人,从小流氓地痞混出来的不多,所以老毛的那一套他们就一时没有了防备,正好措手不及了。毛泽东如果遇到了曾国藩,他也不灵,曾国藩什么人啊,人家正宗的文痞,老流氓了。曾国藩、梁启超敢跑到商店里撕自己写的字儿,毛泽东敢吗?他不敢,太嫩。

一物降一物,当年跑旧金山做生意的那帮华人也想跟美国政府动手腕儿来着,后都肉烂在锅里了,形成了内斗,内耗太大,结果美国地痞镇压了几次那些华人就不灵了(嗯,另外,吃生肉吃牛排的长大的难免是要比吃葱姜蒜长大的有把子蛮力气么)。终归自由女神和观音菩萨长得还不是太一样么。后来得到了这么一条生存哲学又流传到大陆来了,叫“态度决定成败”,啥意思?还是做人的学问。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中搞什么企业文化,花样繁多。我到外企听过几次这方面的培训课,日英法德文都有,我就是免费的瞎听,后来又从北汽集团的人事部找补了一些基础知识,一看全是洗脑,全是“做人的学问”。

所以我发现古今中外哪儿都有“做人的学问”,混社会没点儿学问就是不成,就是要吃亏的。说“吃亏是福”,这句话本身就是个“做人的学问”,老好人儿么。除非是主动杜绝和社会发生联系,或者与社会发生了物理隔离,那就不用啥学问了,用科学就足够了。

中国是经历过三灾八难的地方,换一个朝代就灭一群爱国志士,绝一次好人的基因,活到现在的,谁得血都不干净,也就不用硬着头皮说自己根儿红苗儿正了,不是说揣了一张绿卡自己就跟着脱胎换骨了。既来之则安之,涉及到了某个领域需要腐败做人的学问了,我认为还是听人劝吃饱饭。《西游记》里反复强调了“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也是此意。待取到了真经,有了说话的分量,再图改变也不迟,到时候谁还管你唐僧在路上动那些对孙悟空的小心眼儿还屁滚尿流的怕妖精啊,都叫他“旃檀功德佛”了。这个意思可以看看那个小说《苍浪之水》,说得很明白也很露骨的。

我觉得有个相声,好像是杨少华说的,叫《惯着他》,说得挺到位的,类似的小说我也看过一些。你坏你腐败那我就惯着你,虽然不一定助纣为虐吧,至少也是学学你的“做人的学问”,顺着你的心意走,不影响你耍,恶有恶报,没报就是恶还小,等把你的恶惯大了,恶贯满盈罄竹难书了,也就自然垮台了。《三国演义》里吴国的破灭不就是这么来的么。建国之初的那一段时间就是政府里的贤臣太多了,其实看到“反右”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一些端倪,如果那个时候就出个“四人帮”,中国就能早稳定几年。斯大林有一个贝利亚,还不够,要有十个贝利亚,把武将给杀干净,把红军都给扔西伯利亚去,然后德国占领莫斯科,拉长德国的战线,让它和日本直接打,狗咬狗的时候,再把托洛茨基从墨西哥接回来(好像那时候老托已经死了哈)再搞一次十月革命,如此,苏联可能会活的时间更长一些,至少如此的东欧的日子会过得好一些么。

看出要崩溃的风头的时候,欲擒故纵,不失是一个好法子。否极泰来么。如果总是拒绝那些讨厌的“做人的学问”,独善其身,那个“否”就总不会“极”,就总不会除掉这些失败的病根子。所以,如果环境需要了的话,应用程益中所谓的“做人的学问”上我从来不手软。我现在学而不用,是因为我还没遇到过那种险恶的生存环境;学到了就好,方便写小说。

时间

星期六, 四月 19, 2008

时间

在mayacafe上的一个宏篇牢骚

>Seattle wrote:

>3)延安整风期间王明一段时间''心情不好'', 王说,1944年4月1日下午4时, 毛泽东坐在我的床边和蔼地说:''为什么要整风? 整风运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创造条件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写成我个人的历史.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必须创立毛泽东主义. 如果没有毛泽东主义,那么,又怎能做到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写成毛泽东个人的历史呢?''. 我个人认为, 尽管当时毛有这类的想法, 但这种说话方式未免太露骨夸张了吧? 毛在整风, 审干,特别是''抢救运动''(高华和何方都有很深入地探讨)之后的确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毛泽东思想''的正式被确立, 特别在党的''七大''上抢尽了风头, 坐上了太上皇的宝座就再没下来过.

这个谈话内容也只是在这本书里记载了,在弗拉季米诺夫的《延安日记》说到毛王这次见面之后让毛的心情大为不好。毛泽东说话写文章大多是说实话的,即便是编了谎言给别人扣帽子,也是扣得理直气壮的,仿佛是把瞎话当实话来说的。看《延安日记》里,弗拉季米诺夫认为毛泽东这个人非常没有原则,一会儿喊“罗斯福万岁”,把斯大林贬得狗屁不如;一会儿又喊“斯大林万岁”,把罗斯福贬得狗屁不如。还有篇儿文章说丁玲在《作家文摘》上发自己的回忆中说,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曾跟她说如果自己当了皇帝也要有个三宫六院什么的,当时丁玲只是当个笑话。还有不少文章及在毛泽东发疯发火儿的事儿,总之吧,大可以认为毛泽东他就是这么个性格的人,虽然没做成诗人,但不缺乏诗人气质了。

我感觉倒是社会上的“君臣伦理”思想使毛泽东完成了他的个人崇拜的道路。而且民主选举出来的,不管是否有作弊吧,最终结果给人们看到的是这个领导人是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这就是委员、委员长们似乎代表了大多数,而其他人在他们面前就总是少数的了,少数服从多数,所以其他人也总是听委员、委员长们的话了,这个只要是存在“民主选举”制度的地方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涉及是什么党派。少数人承担了大多数人的发言权,自然会受到其他人的尊重,于是“君臣伦理”也就自然的产生,官僚主义思想就不会被人们避免掉。我倒不是说毛泽东钻了这么一个民主的空子,而是说在这种不成熟的生硬的民主环境中,即便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不能掌握军权,也定会出现其他的“毛泽东”的,可能就会是“王明”。

我不知道毛泽东当时是否看得很明白,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它们都是始终在遵守共产国际的指示来进行中国革命的,而当斯大林控制了共产国际之后,就相当于是替斯大林在中国做事情的,斯大林的政策摇摆,相应的中共的这些早期领导人们也就相应的兴衰,委过于人么,以使斯大林总是正确的。这就是托派的眼光,他们看到了斯大林把中国革命搞得一团糟。我不知道毛泽东是否看明白这些事儿了没有,但他反共产国际这个路线是对的,他依靠的就是中国人的那种自信心,他认为凭中国人的智慧是可以把革命搞下去的。中国人的事儿还是得中国人自己做主。但是,从毛泽东的文章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当时活跃在中国上的各方势力之强弱分配很是关心,这可能是他思考所有问题的出发点之一,《论持久战》里对国际势力的评论段落是很精彩的,在各种势力中间的夹缝里怎么盘活,怎么跌宕,怎么辗转,怎么让共产党听他的而不听共产国际的不听蒋介石的,这是毛泽东操心之所在。

为什么要共产党听他的?我感觉这要从毛泽东早期的革命境遇和他的性格上入手考察。

毛泽东早期和共产党的关系就是一个打杂儿的,帮别人印报纸、送信儿,在北大听讲座还受到了鄙视,由此定会出现一个反叛心理和敌对心理,定会否定来自蒋介石和共产国际的各种观念,这从《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里能够看出来,他在那篇文章里反对了很多人的声音,而且是强烈的反对。在1952年集结出版《毛选》的时候这篇报告没有经过任何修改就加进了选集,之后60年版、76年版中都没有修改,这种毫不修改在《毛选》出版中是很少见的。书籍版本学中有这么一条知识,再版中如果作者提出增删修改定是有一定原因的,或者是文史错误的订正,或者是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或者是社会环境使然,等等,既然没有修改的一版再版,这只能认为是毛泽东确实很重视自己在《运动报告》中的言论的。再加上他的实话实说的性格,就能够看出毛泽东早年在中共领导层中的地位确实让他感到郁闷了。
而从少年毛泽东的作为也可看出他不甘于人下,某些地方有些像阿Q了,有很强的自尊心,死要面子。
如此的革命境遇和他的性格共同作用下,他就产生了为自己命运搏斗的这个动机,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非要当领袖给自己出口气。他很少承认自己的错误的,这点有些像斯大林。如果说他的早期革命境遇是潜龙勿用的话,那么到了他的后期就是亢龙有悔了。

嗯,在建国前的复杂的国内政治形势中,在中共还没有强大的实力的时候,要盘活,他的策略就只能是不断摇摆的(除了“文革”那几条大辫子之外,他的其他小辫子大多都是政策摇摆中形成的,毛泽东的辫子是很多的,抓辫子的高手们次次都可以丰收了),依靠这个势力或者依靠那个势力,东家找点儿西家借点儿,最终强大了自己的势力,吃着百家饭穿着百衲衣,拿出了《论联合政府》,最后走出了华容道。
也就因此,在建国后很久,中国的政治才慢慢的逐步的脱掉了苏联的外衣,它穿苏联外衣的目的是为了给苏联势力们看的,也是为了给国内亲苏的势力们看的。现在的中国政治大体上仍旧穿着苏联的外衣,虽然很薄,还没有脱净,也有穿欧美外衣的,穿中国外衣的还不多,这也是中国政策摇摆的现实表现。这也说明中国现在确实还没有强大,仍旧是要吃别人的奶穿别人的衣服,所以我觉得在现在的中国社会里研究“毛泽东思想”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不是形式的去研究,而是研究怎么在国际政治上摇摆,怎么盘活,怎么强大自己,最终能够放心踏实坚定的去走中国自己的路子。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口号,其本质其思路和毛泽东在延安时说到的要形成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帝国是一回事儿,宏观上讲都是在追求独立自主。可要做到中国人的独立自主,我感觉还要经历漫长的坎坷的道路才成,说不定还会走错路,还会有领导人发疯的情况。多灾多难啊,为了中国人自己的那些“骨气”,原来吃过了不少苦,将来还要吃很多苦。

我感觉现在的中国政治上,中共的思路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只是在盘活的手段上还过于拘谨,流于经验主义了,没有美国那么放得开,打得狠。这与中国目前国力仍然没有恢复是有关的,从中国清朝屠杀文化到近现代的反侵略战争和内战中可以看出来,这几百年已经使中国丧失了元气,而这个恢复过程又非常坎坷,现在多少有些恢复了,但离一个健康的国家离得还远呢。
如果此时,在中国仍旧重病缠身的时候,羡慕国外的种种,伸手向他们寻求施舍,形成了精神上的依赖,那就是很危险的了,那就很难再自强了。国外趁人之危的喊“嗟”否则就杯葛你,都是取经路上的风风雨雨,能不能忍住,也是时刻考验着中国人的一个课题。
田汉的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目前看仍旧是很有意义的。以后工业社会的标准来看,中国远还没有强大,其生命还是垂危着呢。
我倒不是说要依靠中共,但是可以团结中共,这也是中共号召中所说的“中国人民团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一个解释吧。人代会和政协还是很有政治威力的,既然中共当权,它就不可避免的要接受人民的改造么,这也是盘活,也是毛泽东思想了。

“毛泽东思想”在我看来不是一个个政策的堆积,它类似于孙子兵法或者围棋书,它是告诉你在政治活动中怎么盘活怎么斡旋怎么争取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的一个思想。虽然涉及到了政治,但完全可以不当政治书来看,我感觉它更多的是智谋学,专用于政治领域的智谋学。我这个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当然,古今中外的牛逼思想很多呢,但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灵么,把某个思想琢磨透了用起来了,都会是很牛逼的,而且,如果某个集体把某个思想琢磨透了用起来了,那就是非常牛逼了。这也是“统一思想”这句口号的出处了,现在说“解放思想”其实质则是要把这个思想活学活用,还有“与时俱进”等等,都是有其发展脉络可循的。中共的强大就在于它作为一个集体把某个思想琢磨透了用起来了,如果它失败了,要我说就定是没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所至。

如果让我结党,我想我也会走这条路的,先盘活,找到出路,再慢慢改造,此过程中碰钉子就碰了,挨人骂就挨骂了,总比还没有把某个思想琢磨透,没有用起来,半途而废,入了别的道要强。别的道不一定是旁门左道,而且可能用起来见效快(这里也是有“功利心”在里面的,就像取经到了小雷音寺就以为自己撞到真佛了一样的。),可又要从头来做“琢磨思想如何应用”的工作,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做,靠别人没问题,但自己始终不懂,最终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那岂不是吃亏了么。

我上学的时候开政治课也学《毛泽东思想》,几乎所有的政治老师都是如此解释“毛泽东思想”的,说这个思想是中共的共同思想,只是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了,实际上是集百家言论于一大成的。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并不等于《毛选》《毛著》。我认为这个评价还是可信的,不过至于在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其内部的确有官僚主义操作,这就是人们指摘之肯綮所在了。不过现在的“毛思”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了,每次党代会都有这方面的报告,变化很剧烈的,增了又删删了又增,可见中共党内生活斗争还是挺激烈的哈。

咱们自己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看好的思想,可能是宗教的可能是党派的,也可能就是纯粹自己的或者是从某处学来的,总之是有的,这些是最终的信仰,与“毛泽东思想”的性质是不同的,毛泽东的最终的信仰如前面所说是出自己心里的那口气,让别人看得起他。
咱们怎么把自己的思想盘活,找到一个出路,各有各的法子,这与“毛泽东思想”的性质是相同的了。你可以用“毛泽东思想”来盘活自己,也可以用其他人的思想来盘活,比如说赵匡胤的或者李世民的或者希特勒的等等。
最终的信仰本源于自己的心灵和性格,大多是可被引导的,但不是可学的,它属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没有固定的公式。这就是共产国际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之处么,它认为人的最终的信仰是可学的,可公式化了的,进而还要对每个人的作为和思考去指手画脚,力图通过战争和革命来推行自己个人的最终的信仰,螳臂当车。如果他自己再对自己的最终的信仰不甚了了半瓶子醋,那就很危险了,那就只能完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了么。
而如何生存发展自己的思想,这是策略方法问题,是可学的,我认为如果自己的脑筋不够灵光到自己能够创造出一套很周详的突破之路的话,学学别人的沉淀下来积累已久的比较牛逼的思想会更好些,省了自己很大的力气。这就像我对“自由反传统人士”们说的,自由是需要智慧的,如果你没有那个脑子想出新的有效的生活方式来形成自己心目中的自由的话,那还是沿用传统吧,传统是多少代人总结下来的自由的生活经验,否则,你只能做到“破”而不能做到“立”,最终也不会自由到哪儿去的。

既然说了这么多闲话了,我就再多说两句。我认为的自由是“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果只能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不能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那肯定是不自由了么。注意,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有你想做的事情”,有了这个,才会有“你去做”。我感觉很多“自由人士”在喊口号的时候都忽略了这个前提了,即到我问他们:“你们想做什么事情呢?那就去做么。”他们往往会说:“我也不知道我想做什么。”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事情他都不想做,但人活着又要做事情,他们总是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了,当然就感到不自由了么。这就是懒惰么,用我原来说的话:“人一懒惰了,就无所谓人格了,更不用说什么自由。”
如果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我不支持杀人放火贪赃枉法了,当个领袖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事儿我也不支持,所以在没有更加先进深刻完善到位的政治思想之前就动辄要推翻政府的事儿我也就不支持了。),而目前的社会条件环境还不允许自己做成,那就处心积虑厚积薄发,那就要盘活么,定是要摇摆的,定是要走一段弯曲坎坷的路的,是需要很多智慧和作为的,是要有耐心的长时间的多方面的努力的,而且难免要吃亏的。相比之下,急功近利心血来潮那定不是“大志”,在我看来,那至少是对自己生命力量的不信任,怕明天就死了,恨不得今天就改天换地去。

得到自由,也就是得到大自在的境界,这个过程的所作所为是一生的刻苦的修行。“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这种境界啊,不吃苦中苦,怎知甜上甜?

时间

时间

星期五, 四月 18, 2008

《西游记》读后感

  看完了《西游记》,吴承恩著,三秦出版社出版,1992年4月第1版,1995年8月第7次印刷。刚才查了一下吴承恩的资料,发现学界认为百回小说《西游记》并非吴承恩所作,而是与吴承恩同时代的华阳洞主人李春芳所作。因为支持吴承恩写过《西游记》的只有《淮安府志》一条,且在咸丰年间把这条删掉了,而且另外一份资料中把吴承恩所作的《西游记》归为地理类,与另外两个人写的《南游记》和《东游记》一样只是一般的游记。而支持李春芳的则资料要多一些,说有版本卷首题为“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且在《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第五六七八句中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当然这个是学界的官司,我也不好说啥,在这里我就暂说是“作者”写的吧。
  和朋友们聊《西游记》,我说到了文殊菩萨骑的狮子两番给唐僧造灾,一次是在乌鸡国,一次是在狮驼岭;说到了奎木狼先造灾后帮忙,先是在宝象国,后是在打犀牛怪的那段儿;还说到了师徒四个唐僧是政委八戒是海军陆战队的,嗯,朋友们说这些都容易看出来的,而且说文殊的狮子第二次比第一次厉害,奎木狼第二次出场就孬多了,认为他这是找到组织了,过上集体生活了,吃上天宫的大锅饭了,能耐就不如前发挥得淋漓尽致了。还有经我查资料发现保护唐僧的四值功曹代表了时间,五方揭谛代表了方位,六丁六甲代表了阴阳男女,一十二位护法伽蓝就是妓乐天的那帮人,算是随军乐队,相当于出现在师徒四人周围的声色,实际上都是物理现象,不必另加赋予的,朋友们论说这些物理现象都被赋予了生命和灵光的,还是起到一些作用的,不过文章里时不时哩哩啦啦的提这么一大堆,倒像是围在唐僧周围的一大堆苍蝇,嗯,我也觉得有了这些过场的显得特别热闹。
  《西游记》写的就是特别热闹,很有游戏性,好看,个个都神采飞扬的,对白也是充满了舞台效果,还东坠一首诗西添一段词,虽说有打油之嫌,可这使整部小说看来就像那锦襕袈裟,五光十色的。我觉得《西游记》不是单纯的小说,更像是一个说唱艺术的话本,诗歌和叙述中的语言是很讲究的,讲究仄韵的。这写起来是很有难度的,甭别的,光孙悟空重复他的身世就得有几十次,此次都用诗,还不带重样的,还有描写大风的,描写名山古刹的,描写美女的,描写打斗的,名目次别繁多而且有板有眼不重复,都让人感到美,经回味,作者可真是不厌其烦精雕细琢了。看着四大名著,《水浒》看到后来就觉得郁闷,《三国》也有皮影戏之貌,《红楼》虽然结构精致,可惜没留下全本,就显得《西游》是最好的了,看起来很轻松快活,妙趣横生,十分解颐。而且它文采斐然,知识量丰富,条理清晰,细琢磨,其结构也是很有说到的。通过这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能够看出那师徒四人的境界变化,还能够看出有人界和神界所表现出来的多端世情。
  在最后一章里看到唐太宗说《圣教序》,我记起书法历史上有《集王圣教序》的帖子,一查果然就正是这个《圣教序》,呵,我刚知道,倒也欢喜了一下。
  研究《西游记》和它的社会映射性的文章已经很多了,连孙悟空的“瞌睡虫”和“肚里翻”都有好几篇儿文章进行专门讨论;从此书中衍生出来的各种议论、政论、诗词、小说、戏剧等等也不胜枚举;评价师徒四人的文章一直到现在还不断的有人写,可见此作品生命力之强盛,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了。上个礼拜逛旧货市场看到两本儿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可算是《西游记》的一个源头,并且要看中亚古地理此书必不可少啊,哎,可惜我没买,下次再说吧。
  我还没看完《西游记》的时候就开始存心吃素了,那里对丰盛斋饭的描写就特别让我留连。而且很憧憬那种自在逍遥天真活泼的出家人生活,唐僧的泼辣潇洒,悟空的放荡耿直,八戒的丑拙天然,沙僧的蔫坏闲适,生得不同相,都是自在人。虽然都哭了不少此,尤其是唐僧哭得多,赛宋江超刘备可与黛玉匹敌,但性情舒展了,是天地间自由的。《西游记》里的世界,众多人物鬼神,即便是那刁钻古怪古怪刁钻这样的小喽罗,是山神土地城隍功曹这样的小神祇,都特别可爱,招人喜欢,有人气儿。心中有敬畏心了,自然就可爱了,就连最牛的那个如来,到后来也算计算计想从唐僧那里得到一些“人事”,说早年有人找他们去念经给的钱少了,就咒他们家以后家财败落之类的话,这些小心眼儿都用得多幽默啊。
  目前有三件事儿我没弄明白,一是打犀牛怪说得到了四个犀角,唐僧准备献给如来作见面礼,可后来就再没提这事儿了;二是通天河里的那个大鼋到底何日脱胎换骨最终也是没说;三是民间传说中有名的“猪八戒背媳妇儿”在这个小说里竟然找不到,不知道出处何在。另外还有“猪八戒吃西瓜”也不知道是落在哪出了。还有沙僧当卷帘大将之前的身世也是最后那点儿才用一个曲说出来的,我感觉还是有继续发挥的空间的,好像作者有意的在《西游记》里埋没沙僧似的,其实他陪伴唐僧没事儿聊天儿说话这些,还是会有不少可写的。就像此小说中最后一难说《佛本行经》在晒经的时候残落于石头上了一部分,就不全了,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呵,所以呢,我也是不必求全责备了。

标签:

时间

时间

也不能迷信科学,迷信科学了,才会有很多人打着科学的幌子来说事儿么。

我感觉人们心里始终不能缺少“信”,需要相信一些什么才能活得踏实些。信任不管是“信他”还是“信己”,信任总是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因为科学的可信性很强大,所以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更多的选择去相信科学,而有时就“迷信科学”了。

比如说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健康美容的小文章,说哪个国家的科学工作者新发现了吃什么吃多了就会影响健康,这样的食物单子能够拉出一大堆,结果很多人就迷信了,吃饭的时候担惊受怕的,影响了吃饭的心情,心情不好导致消化不良,反而影响了健康。有人戏称喝水也有很多处违反科学的弊病,也拉出了很长的单子,那意思就是说“你不是迷信科学么?那就渴者吧。”
很多关于健康的数据是统计数据,应用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和人种范围内可能是没错的,可如果认为这些数据所反映出来的是普遍的真理,而盲目的去拿限制别人的数据来限制自己了,那就是“迷信科学”了么。
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是不错的,具体的科学知识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自民人”在一定的文化风俗体系、地理历史条件下,可能是科学的,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就要有所变通,尤其是应用在其他的文化风俗体系和地理历史条件下时,更是要动用智慧的。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以及事物发展规律,而一味的“拿来”,那就未免生硬了么,生搬硬套了,也就显得是“伪科学”了么。

考察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产生的“政治思想”,多流于“硬”而失其“软”,动辄就是什么主义的压下来,照着办,那是不成的,干好了就全盘肯定,干差了就全盘否定,这是浮躁的心态,是没有耐心的表现,是不负责任的懒惰心,这种态度本身就是迷信的,非科学的。

找好裁缝量身定做的衣服总要比去商店里买现成的尺码衣服穿起来舒服得多,观察政治和应用发展政治,也不能犯“郑人买履”的错误。

既然“信”是不可缺少的需要,那就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判断去“信什么”,“怎么信”,有一些外界灌输进来的思想和经验,还是需要自己身体力行的去思考和实践的。“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自己说服。服气了,就有所依靠,也就活得踏实了。

当今世界的科学概念定义纷复繁杂,好像古代世界也是如此的,所以“求真求实”成了每个人一辈子的修行,“活到老学到老”么,就是如此。如果怠慢了这个修行,就难免要影响心情了,如此才会有很多坏心情出现,实际上此等坏心情都是迷信所致。

我不知道是谁提出的“去伪存真,去糙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原则,如此的认识世界去找到自己的“信”我感觉是很有效的,也是追求幸福者之所必需吧。

时间

星期四, 四月 17, 2008

时间

昨晚和朋友
吃了点儿锅贴儿
喝了点儿啤酒
今天就肚子疼了

现在我的身子
是越来越不济了
浑身发紧
特别想有谁打我一顿

嗯,就是按摩哈
按摩就是欠抽的表现
打人打好了治病
打得不好了致命

我也感觉我缺少运动
天天都是坐着看书
就又把手鼓练起来了
到现在手还发麻

时间

星期三, 四月 16, 2008

时间

又快申报院里的课题了
自从去年申报没成功后
这一年过得可真是够快的
好像啥工作都没干

去年已经十拿九稳了
我都开始准备方案了
该联系的单位我都联系了
结果他妈的被人砍了

这很打击我积极性的哈
倒是让我有时间看书
那个课题凉了一年了
现在都忘了是干什么的了

什么都还没有着落呢
你说这能不影响我心情么
还不知道这回怎么样呢
还不知道以后怎么样呢

时间

星期二, 四月 15, 2008

时间

现在很多人都在搞文学
现在搞文学的比以前都多
都说文学触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是文学却不在我们的身边
太多优秀的文学成果
并未进入到我们的语言
文学与生活已经如此隔阂了
人们只能用粗浅的自创了
太多文学爱好者追求金钱
太多文学爱好者远离民间
现在不缺研究者缺的是应用者
现在的人们很少说话了
只好听讲台上的人说
看看那些艺术家文学家的聚会吧
除了吹牛、相轻,就是冷战

时间

星期一, 四月 14, 2008

时间

《中共50年》读后感

  看完了《中共50年》,王明著,徐小英等译,东方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8月第2次印刷。从编者的话中可知这本书是1974年3月定稿的,后面有王明的妻子孟庆树在1974年7月写的跋。这本书我读得很快,基本是一目十行。全文分四编,整体来说文笔太差,味同嚼蜡,前面的两编有些语无伦次,我就跳着看主要观点和大概的论据论证方法了,后面的两编逻辑层次比较清楚,看下来比较顺。我觉得从文学水平上来说,王明的《中共50年》要比王凡西的《双山回忆录》差很多,当然这是政治性的小册子,比较文学水平好像有些不搭调,不过我觉得既然你写了是为了让当时的人和后人看的,注意一下文笔和思路还是很有必要的。嗯,或许是翻译的问题吧,不知道,我感觉其中翻译的痕迹不是很明显。
  这本书的组材很让我高兴,他把“延安整风”和“文化大革命”对比着说了,而且有些资料,比如说关于“延安整风”毛泽东与王明在1948年的第三次谈话,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看到。从彼得·弗拉基米诺夫的《延安日记》里我只知道毛泽东与王明的头两次谈话的部分内容,以及中共七大的部分情况。至于王明所说中共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稿的修改情况,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王明给出了记载这些原始资料的一些书目,有机会我碰到了定要去查查看。我现在越来越不敢对历史上的政治说什么了,关于“延安整风”的那段历史真是有很多种观点和记载,在没有拿到充分多的原始资料之前,确实不好做出自己的判断。而在《中共50年》这本书里王明援引的资料也不是很丰富,有很多明摆着的很有说服力的资料他却没有用,而且他所用的资料也不好辨别真伪,再从他的叙述语气之强硬而毫无文采的角度上说,都不能让我信服。王明把整风运动的前前后后说得很详细,从准备到后来的总结,如果去掉他所加上的大量评论性文字,整个过程还是很有线索和合情理的,而且他指出那个框架在其他资料里也有所证明。从这一点看,在研究“延安整风”时这本书可以作为很好的提纲和书目索引。
  用王明的思路可以很好的把毛泽东自1927年至1974年的大概行止贯穿起来,而且他对建国后的中国政治运动的评价还是有些启发性的。王明的立场是亲苏的,在这个立场上他只能这么分析,得到毛泽东是反苏的这样的结论,并且他对这个结论的前前后后也有些发挥,最后说到了“批林批孔”的政治目的,如果他在文章中少一些人身攻击的段落的话,多一些理智的分析,他的这个结论还是会有说服力的。很明显,他对毛泽东的态度就是硬碰硬,用扣帽子来攻击扣帽子,给我感觉更像是“狗咬狗”了。从《双山回忆录》中可以看出托派和王明是势不两立的,不过他们对毛泽东的评价却是殊途同归,都认为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托派是从社会结构分析上入手的,王明是从一些具体资料的分析上入手的,托派认为毛泽东是另外一个斯大林,王明认为毛泽东的本质是亲美的。
  这本书给我指出了几条研究方向,这使我多少有了些收获。
  如遵义会议,王明指出那段历史被篡改了,他举出的几条证据有些我是知道的,将来我还得进一步搜集资料。
  如左翼作家联盟,当时的上海环境从《鲁迅日记》《恽代英日记》和《双山回忆录》中能够看到一些,《鲁迅杂文全集》我还没有看,我想里面对左联的记录会更详细一些。到底是谁发起的,是谁领导的,后来是怎么被解散的,这些我现在得到的都是一面之词,我也说不清楚。
  再如1945年到1947年这段时间的国共关系,主要是1946年到1948年这段时间中共在西柏坡的活动是如何的,国民党又是如何的,我还真不清楚。在我的历史链里,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之后,就是三大战役了,而中间关于阎锡山的事儿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才发现1946年和1947年对于我来说是个空白。
  再如抗美援朝的本质,可谓众说纷纭。王明在这里说的是毛泽东不想打美国怕伤和气,后来听说麦克阿瑟要轰炸东三省,他才要出兵,可后来终是没炸,所以又后悔出兵了;在《毛鲜》中说是毛泽东为了发展中国海军军备,而通过抗美援朝来要挟苏联出钱发展中国海军,嗯,还有其他等等说法。我手里有一本写彭德怀的传记,也是没看呢,不知道上面会怎么说抗美援朝的事儿。
  再如李宗仁的身份问题,在《中共50年》里说李宗仁在美国呆了17年回国受到了毛泽东的隆重招待,从这件事儿里提出了毛泽东的亲美,我对那段历史也不了解。我手里有程思远写的《李宗仁的晚年生活》一书,朋友说我这本儿书纯是编造杜撰的宣传材料,我不知道,到底如何我还是得自己看完了才能判断。
  还如1949年到1954年这五年的中国经济政策,这是王明在写这本书里着笔最模糊的地方,但隐约可以看出他想说在那五年里中国没有社会主义革命,而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跟我看到的中国近现代史有出入。只是我感觉这方面的资料不太好找。
  还有“批林批孔”,王明说这是第二次“文化革命”,他在文章中引中共十大决议中写到这样文化革命每七八年就得搞一次,他对“批林批孔”分析的很深入,这是他这本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因为1974年正是这个运动搞得水深火热的时候,他相当于是在对当时的中国局势进行分析,对内政策对外政策等等说得纲举目张,有些价值。我手里正好有三本儿1974年出版的书,两本“批林批孔”论文汇编,一本柳宗元章太炎等的文章集《论秦始皇》,以后有时间我会细研究这段学案的。在这一段文章里王明还提到了被篡改的《鲁迅全集》一事,不知道我手里的那几本儿鲁迅的书是不是当时政治运动的产物了,这还挺让我提心吊胆的。
  另外,在《中共50年》里王明说到了抗战期间他在武汉与中国托派之间的事儿,与《双山回忆录》中的记载很相符合,这至少说明那段在武汉的历史还是可信的。当然在这本书里还是有不少地方是明显胡说的,比如说王明自己说他在1931年以前从来没有去过莫斯科,这只能当成个笑话来看了,因为他在后文里又提到了1925年到1929年之间他在莫斯科的见闻。王明的亲苏倾向很明白,只是他没直说罢了,字里行间的撒泼满眼都是,所以说要看明白这本书还是要有些文本分析的能力的。看完这本儿书之后,那些王明受到的迫害一点儿也没有引起我的同情,很丑么。
  嗯,我觉得政治挺可怕的,它使人语言很贫乏,思路狭窄,不管是正方、反方,写出来的文章论文采都很低下,话都说得特别硬,看那时候写的小说杂文就有这种感觉,不好看。我前天看到了邓拓写的《燕山夜话》,本来想买,不过大概的翻了翻,语言太硬,锋芒太显,当然我知道这与作者当时的精神状态有关,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文学作品都有些神经质,但这不合我的口味,再加上那个时期的比较好的文学作品我也有一些了,所以就罢了。倒是买了一本《王荆公年谱考略》,以后我如果有兴趣研究王安石变法的话,这本书挺难得的。
  我的想法是得抓紧时间看书,嗯,从《中共50年》里的列举看出来近现代焚书坑儒的事儿世界各地都发生了不少,不定哪天天下又乱了,又不得书看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还没来得及知道自己就被“坑”了,那多可惜啊。还是得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后工业社会里,好日子就是来之不易啊。

标签:

时间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时间

玛雅咖啡那边儿也删帖子了
网络发表也是县官不如现管

我认为是小说的叙述科学不发达不普及
很多人对有些水平的叙述还接受不了

还是得责问那些写小说的都干吗吃的?
提供的叙述探索性的成果咋那么少呢?

这不是观众的问题观众是需要带动的
我早晚会详细说说我的想法的

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现在没有讲课的气氛么

时间

星期六, 四月 12, 2008

时间

今天去了报国寺
又去了中央美院和798
买了不少东西
比如说猫眼儿项链儿
比如说四幅大书法家的字儿
比如说几本儿罕见的小说和资料

嗯,去美院感到搞艺术的苦了
苦的还不仅仅是经济
苦的是他们活得很拧巴
已经把标新立异当成了饭碗
是喜欢美好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她也厌恶那些哗众取宠虚张声势
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想安慰她或者说开导她
但看来是不成的,我终是局外人
她有自己的美好的愿望和想法
可是,哎,希望那艺术的灯光
不会太受摧残太早的灭掉了吧
我不忍心看到谁不能自在的活着
可也仅是不忍心而已
我爱莫能助啊

时间

星期四, 四月 10, 2008

时间

声音总是很微弱的
如果你要发出来
尤其是四处的嘈杂
每个人都扯开了嗓子

每天总会有很多字儿的
只是谁会真心来看
如此多的书和报纸
那得杀多少棵树啊

说我不写字了
我也不说话
我也不看不听啥
闲坐灯下煮热茶

时间

星期三, 四月 09, 2008

时间

今天看了一天《西游记》
是我喜欢的那种小说
好小说就是看了就觉得
它就像是自己写的
可又写不出那么多痛快来
嗯,我觉得《西游记》
是四大名著里最好的了
浑身透着村气、傻气
可到底你就是写不出来
字句中全是机智
而且结构也蛮玲珑
不必细推敲瞎琢磨
好吃不好吃立时就分明
后来的传说和戏剧
我看算是把《西游记》糟蹋了
这么一个古灵精怪的作品
被后人改编得庸俗了
也难怪很多人说四大名著里
就是《西游记》不好看呢
知识分子一般都受不了这个
知识已经扼杀了他们的真性情

时间

星期二, 四月 08, 2008

时间

  看了一本儿建筑工人的日记,手写的,去年在广安门报国寺买的,作者是魏东,记载的是89年的事儿,从一月一日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当时他47岁,是一个老党员。我没有全看,到后面就跳着看了,这本日记很有些讽刺性和控诉力量的。作为一个党员,从日记可以看出他的正派正直,拥护党中央的领导。
  我大概说说吧:
  一开始他说他们的工程队建好了百万庄的宿舍楼。他现在没有房子,四口之家都挤在一间小屋子里,两个孩子,男孩16岁,女孩18岁,他和他爱人分开睡,他和男孩一床,他爱人和女孩一床。
  然后他盼着分房子,看到自己建好的宿舍楼心里很高兴很自豪,希望自己能够住进去。另有一个叫老贺的也在等待分房。关于分房子,他没少发牢骚,而且也写了其他人都是怎么得到房子的。
  接着是他右胳膊受伤,按摩看病,以及等待验收,吃喝,想办法等等。
  他对学生运动很反感,可是在反官倒、反腐败上又是支持学生的。他没有去天安门广场,也没有捐过钱。后来动乱平息了,他写了很多憎恨暴徒、同情解放军的话。
  开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级传达精神,他支持中央对赵紫阳的处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支持邓小平派军队镇压动乱的决策,把身边的所有的资产阶级的文化都看成是赵紫阳的错误。
  后面的内容我就跳着看了,仍旧是验收的事情,上上下下的跑了四个月甲方才来验收,其中吃喝不少。安排宿舍区的地下水管道也跑了有三个月,最后施工方说要有三个月才能完工,后来谈到了两个半月,他认为先谈成两个半月也成,以后只要多给加班费多给奖金,应该可以到十一收房子的。
  然后是好几篇大段大段的牢骚,他仍然没有得到房子,而那些上级领导却有了好几套房子了,而且都是三居室。他说自己是个善良老实的人,也就心眼儿直,没想到就这么被别人耍,劝自己“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他最后一篇日记里,说到了东欧的形式,社会主义阵营垮台,还剩下中国、苏联、越南、古巴、南斯拉夫等等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又引了三段话,毛泽东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邓小平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袁木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
  嗯,如果把这个日记当成小说的话,整个这本日记确实是很有表达张力的。

标签:

时间

星期一, 四月 07, 2008

时间

闲填一首浣溪沙
只得上阕味尽矣
为凑下阕无定笔
又恐添足言害意

雨落清明无聊赖
青枝不扫轻狂态
风筝总在夕阳外

仍有七八点星火岸旁
还需三两处行人桥上
梢头疏黄散绿动
或许不仅爱春风

时间

星期日, 四月 06, 2008

时间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06:12
北京人骂人有两句“你大爷!”和“去你大爷!”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06:27
突然发现了这两句的根源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07:19
“你大爷!”乃“你大耶?”,就是“你很牛逼吗?”的意思
baby(407725024) 13:07:41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08:33
而“去你大爷!”实际上是“去“你大耶”!”,就是你管得着我牛逼否?
baby(407725024) 13:08:53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09:31
不通古文,估计连骂人都会骂得不知所以然了。
baby(407725024) 13:10:20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0:26
另外,近日对十二地支有所领悟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0:52
我们常说的怀孕,谓之云“妊娠”,
朱老剑客他大爷(601163123) 13:10:55
所以猪老剑客他大爷意思就是:猪老剑客他牛逼吗?
朱老剑客他大爷(601163123) 13:11:00
当然是傻逼而已
朱老剑客他大爷(601163123) 13:11:02
哈哈哈
朱老剑客他大爷(601163123) 13:11:19
你得到他了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1:23
妊娠者,壬申也。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1:37
申,孕之状也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2:09
壬申,隐喻怀孕合乎天地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2:35
自甲子数一轮不到,就是壬申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3:01
壬申的本意谓孕之道乃合天时地利也。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3:29
嗯,突然发现我的国学又有所长进了。
朱老剑客他大爷(601163123) 13:13:51
是时候写中国脑残史了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4:24
呵,从“子”到“亥”说的是一个人诞生的全过程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4:41
亥,就是一个大人抱着一个小孩儿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4:46
子,就是一个孤零零的人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5:10
由此看,申有孕义。
baby(407725024) 13:15:48

朱老剑客(382459554) 13:16:10
所谓脑淫无极限也哉。

时间

时间

今天起得挺早
本说去吃早饭呢
可外面却是下雨了
肚子挺饿
挨到中午再说吧
今天主要是看西游
也没谁联系我
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时间

星期六, 四月 05, 2008

时间

昨天玩儿得还成
本说联系女鬼出来逛公园儿
顺便说说她这两天的烦心事儿
嗯,我还约了少初
阳光特别好,女鬼不来了
我和少初去找阿坚
大概说了说我对《水浒》的想法儿
然后去陶然亭玩儿了一下午
呵,阿坚说晚上去绕城我没去
少初今天又得上课了
我是在看一个建筑工人写的日记
不知道昨天少初高兴否
也不知道阿坚昨天高兴否
我就是想找人说说话儿么
真希望自己别太打搅他们的生活了
总之吧,呵呵
我是高兴的

时间

星期四, 四月 03, 2008

时间

《双山回忆录》读后感

  看完了《双山回忆录》,王凡西著,东方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
  因为时间很晚了,明天还有事情,不能多写。这本书是讲中国托派的一些历史事件的。
  没什么可说的,一段很难得的历史,解答了我很多疑问,而且是从理论分析上解答的,有一些说服力。而且其中的大部分历史记录给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在思考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多了几个方向。一是要看俄国革命史和近现代史,这个很重要,否则我感觉根本不能得到正确的思路,正确的结论就更无从谈起;二是要研究毛著中的历史成分,这是我坚持在做的;三是,这可能是最大的收获,在研究中共党史的时候不能完全运用中国思维,因为从《双山回忆录》里看,他们是有非常强烈的德国思维模式的,或许是托洛茨基思维,如果单纯用中国思维,其中有些我直觉感到是错误的思路不太好理解其错误所在。而挺惭愧,我对德国和法国的哲学史还没有看呢。
  此书中提到了很多托洛茨基主张,但没有具体的列出来,这是一个遗憾,关于托派的思维方式问题我还得继续查找资料才能够得到自己的判断。不过仅从此书中大段大段的理论分析中约略可以看出托派的理论武器是非常强大的,这有些类似于欧几里德学派用纯粹的几何来解释代数,当然我的这个类比也是想说托派的局限性,就如同欧氏几何的局限性是一样的。我想起了我高中时候的一个数学老师,用繁琐的四则运算来证明三角定理,虽然很有说服力,但是效率很低下。放在中国托派的革命斗争中看,这种效率低下使他们混得很窘迫,接二连三的窘迫,他们还没有分析完理论呢,历史就已经出现新的局面了。所以给我的印象就是托派的思维方式只适合评价历史,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可能去创造历史,如果有了更有效的理论工具的话。
  中国托派的理论水平之高超我认为与他们持续不断的辩论、斗争、思考、分析和写作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有直接关系的,初步可以看到托派中的学术民主,不过也有很多弊病,就是多次分裂,导致力量不统一。少数服从多数,当只有少数人弄明白了应该怎么做的情况下,这种制度是很耽误事儿的。如果双方再完整的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然后一味的强调那些细微的语言上的差别的时候,对立将大于团结,结果就是什么事儿也干不成,即使是想干些好事儿,也是干不成。中国托派始终如一的保持革命者的纯洁性,纯洁到了细枝末节,这点反而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缺少中国思维的模糊性,当然这与他们受到的正统教育有关,如果从研究数学的角度上说,他们是很难接受微积分以及更近现代的数学的。
  好心办不成好事儿,当然也不会做坏事儿。作为学术研究来说,托派是没问题的,很严肃的,而且是有原则的,虽然他的思维模式我还不能认同。他始终就是在一个思维模式里不断的探索、深入,用《何典》里的话说就是“螺蛳壳里翻筋斗”。当然革命者的纯洁性不允许他们去变换思维模式,这也就是左倾革命者们的局限性所在,虽然在探索中确实很有成就,可总的来说是枯竭的无力的。这些学术上的遗憾,我从此书后面附录中的所列的各家各派的读后感里已经能够看出来,它只能靠非革命者来弥补。既然是把革命学术化了的,那就干脆走纯粹的学术道路更好一些,这样可以避免革命者的理想主义的浮躁和肤浅,也避免了理论思维的单调和繁琐。需要灵感,嗯,我认为中国托派的思考是需要有灵感的。等到学术体系完整了之后,再把学术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不用急着发表革命宣言,寻找革命口号,不用那么急,先搞学问,争取不去仅仅当托洛茨基的学生,还要当一个理论的开拓者,渐渐的把这种文化这种精神渗透到世界政治中来,成为一个声音,然后再成为具体的行动,这样做我感觉会更好一些。
  一提到革命就是生死存亡,就是吹胡子瞪眼的争吵和枪炮,那只能权力政治,而恰恰托派又是反对权谋的,又要革命又反对权谋,结果自己就很矛盾,都是“革命”二字耽误了事儿。看他里面写的组织上海工人的无产阶级运动一段,我感觉已经成了挤出一滴奶就要养活一群牛的状态了,那自然精疲力竭还不得好。有此拳拳之心是好的,这会是很好的做事情的意志,可是力不从心,理论研究还没有那么全面那么透彻的时候,就要干革命,自然也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了,最后只能是口头上的对某政权的否定,用理论来发发牢骚,看到那个政权乱了烂了就幸灾乐祸,几乎认为自己学习托洛茨基的思想简直是先知先觉,这不是搞学问的态度,这仍旧是闷骚的文人。闷骚的文人乘着民主的春风可以自由发言发展,他可能会影响出几片同样闷骚的群落,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看,也只是拿到了立锥之地。更何况从最后列举的读后感里,我已经能够看出来大部分《双山回忆录》的读者只是把王凡西当成了一个难得的生物标本来进行观察研究的。
  处在城市里搞学问的组织总会有一个错觉,就是自己的思想已经很有势力了,在世界上是举足轻重的了,这是一个错觉,从《双山回忆录》中对中国托派在上海、武汉、广州、香港等处的斗争事件中也能够看出他们确实是有这个错觉,然后再对比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来看,这个错觉就真有些让我苦笑了。尤其是当时中国托派总共有四百八十三人,后来还发生了分裂,然后是死的死跑的跑,最后只剩下了不到五个人,他们的革命纯洁性和美丽的理想仍然让他们坚信他们是在多多少少的影响着全世界,说句不好听的,蚍蜉撼大树。而这种错觉实际上在现在世界的政治舆论学术争论里也仍然存在。
  做出自己满意的事情来,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这很自然,可如果哈哈大笑的认为自己的先锋位置是全人类的楷模,这跟现在北京村儿里那些搞现代艺术的那帮人又有啥区别呢?有了个想法,很好啊,但它就像座山,要“采铜于山”,这才是真正的工作,确实要咬着牙做好的工作,如果不去做,就直接把这座山拿出来卖,它不值钱,而且这座山只能成为个障碍,而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愚公了。

标签:

时间

星期三, 四月 02, 2008

时间

今天看了一天书
感觉挺好,安静的
看书的感觉就是好

本来想在这期博克里
就写一个读后感的
可惜我没看完呢

一味的看书
耽误了我很多事儿
爱情、创作、工作、生活

可如果不抓紧看书
我感觉以后会耽误更多的事儿
爱情、创作、工作、生活

时间

星期二, 四月 01, 2008

时间

又上赶着献勤儿了
热脸贴了冷屁股蛋儿

人家已经把路走绝了
只是说出来让你恶心恶心的

我耗那个精力干嘛呀?
真是,爱死不死啊她

如果甲把乙看成了癞蛤蟆
那定是因为乙把甲看成天鹅啦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