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剑客
zhu_xinyan@yeah.net
星期六, 五月 31, 2008
对“黑蓝”与“80后”的议论
我原来去黑蓝大多是想试试我的运气,说不定能够碰巧看到一篇儿不错的文字,品尝一下什么叫小概率事件,不过好像我的运气一直不太好。原来那里有不少我的老朋友,后来也没有了,也看不到新朋友。2000年的时候他们来信问我是否愿意当编辑(还是版主?),我说给我看看你们的文章,他们给我发了一个网址,看了两篇儿之后我就推辞了。现在,我已经有快三年没去黑蓝看小说了,那地方太让人寒心,又黑又蓝,我现在也不好对它置喙。黑蓝的“视觉”版还是很好的,多少有些审美价值和劳动量。
前两年我跟几个90后的小说爱好者们聊小说的时候经常拿黑蓝打比方,劝诫他们:写小说首先要做到“人说话”,再试着做到“说人话”,最后你才能成为“说话人”。
嗯,后来小狼、默克、雷文他们从黑蓝出来辗转了几个地方后做了“万语”,有些朋友劝我去那儿看看,说挺热闹,都是大牌儿。我去过四五次,都是因为有具体的事儿,没事儿不去。我现在对于“卡卡族”(崇拜模仿卡尔维诺卡夫卡博尔赫斯马尔克斯马尔库赛纳博科夫等等西方小说作者的一类作者)的小说不感兴趣,小说没必要做盗版,中国的盗版已经很多了,精神领域的盗版看了总会让我感到悲伤。
我觉得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魏晋”“唐宋”等等这样的时期划分是很科学的,这些文学作品确实可以用断代的思想去归纳和研究,而且也方便整理出通代的发展脉络。而按照80前后这么划分,我没觉得有多科学,文字上没有质的区别,而且往往还会局限住自己的文学视野。而且我们所说的80后的一些文章我也看过不少,除了文学功底不强之外(或者说文学基础不扎实?),我没看出更显著的特点。其作品的意识形态表达基本仍旧维持在新文化运动晚期(也就是解放后反右前)的那个阶段,而从6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间的手抄本文学艺术在现在来看基本是被人们忽视或遗忘了。80年代初期确实有一阵思潮,作品语言迅速欧化,表达思路也受到西方影响很重,嗯,但那些不算80后的创作群的作品。这个思潮之后就是不断的余波,现在的年轻作者更多的是模仿,也算不上是自己的文学,更谈不上民间文学、民族文学的高度。这段时间倒是有一些年龄较大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充满了对文学突破的勇气,可我感觉他们的文风离成熟的风格仍有一段距离。
我认为什么时候人们对于西方思想习以为常了,运用自如了,深入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了,在这种稳定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出现一种的新的文风吧。或者说人们的中文文学基础已经非常扎实了,运用中国字来表达可以随心所欲了,再联系一些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联系一些自己对中文表达的研究成果,此时才能出现一批属于作者自己的文章。现在提这个貌似还有些早,仍旧有一段不算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提什么几〇代的去标榜什么,还有些心急,有些盲目乐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时间
07:51
星期五, 五月 30, 2008
阿花有一个臭毛病
就是时不时的找个
什么东西就蹭脑袋
椅子腿儿、墙角儿、鞋、门框
还有板凳儿、地板
所有她脑袋可以触及的地方
她都要大蹭特蹭
我把手伸到她的身边
她就探过头来蹭我的手
这段时间这个“蹭”的动作
好像被阿花标准化了
一定要用左边的额头
左眼的左上方那块儿薄肉
前天晚上我发现她那块儿掉毛了
当时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掰着她的脑袋对着灯光
仔细的看,不是很明显哈
当时也没当回事儿,可能是
我平时没注意她那儿早就掉毛吧
今天发现她那块儿出血了
典型是把皮磨破了
我摸着她的伤口她也挺老实
我就知道是咋回事儿了
我这两天也没暴力她
我就拍着她的脑袋说:
阿花啊,你不知道疼啊?
啊?你不知道疼啊?!
说来我也有这个毛病
时常会把自己的脸抓破
可能孤独的时候都难免
要这么小自虐一把吧
反正我不会因此嫌弃阿花丑了
我们家阿花始终是最棒的
时间
16:41
星期三, 五月 28, 2008
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指环》剧本读后感
看了这个剧情才感到这个确实很乱伦。齐格蒙德和齐格林德是沃旦的两个孩子,还是孪生,算是龙凤胎,他俩结合生下了齐格弗里德。布伦希尔德是沃旦和埃尔达生的孩子。后来齐格弗里德又和布伦希尔德结婚了,相当于孙子和女儿结婚。嗯,在这出戏里,这些乱伦也都可以归结为那个指环的诅咒。在古代乱伦的故事不少,而且乱伦是爱情,乱伦出英雄。
这个故事里前面说到了这个指环只有弃绝爱情的人才能拥有,后面又说这个指环成了齐格弗里德和布伦希尔德的定情物,这个变化很有意思,很讽刺,不是么?
阿尔贝里希赋予指环以诅咒,这就有了矛盾,等到指环的人即得到权力,同时也得到了诅咒,这仿佛是一个比喻。
巨人死了两个,侏儒死了三四个(不知道哈根到底死没死,),神界则全盘崩溃,这损失的对比很大的,可见当时人们最讨厌什么。
英雄是被爱情杀死的,齐格弗雷德最后想起了妻子放松了警惕,布伦希尔德殉情了。
莱茵的黄金最后只有一小块儿回到了莱茵河,莱茵的仙女儿们也不觉得亏,乐呵呵的拿走了,看来她们也很重视那块儿变成指环的金子,这可能说明了三个问题:1、她们也有权力欲望;2、她们怕那个指环留在世上会继续惹祸;3、金属首饰加工手工业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受到尊敬的,作为金子,偷了就偷了,丢了就丢了,可被打成了首饰之后,哪怕只收回了原来金子的很小一部分也会让人得意洋洋的。也是,就算是一大堆金子若不成形不被工匠打磨,也不过是烂铁罢了。这个貌似是有一些道理的,只是不知道现在的人是否还会懂得。
那个隐形头盔呢?那也是莱茵的黄金做的呀。把它熔了,可以打成一大堆指环的,一个人一个不好么?阿尔贝里希或者米梅也是很笨的,当初为啥不多打几个?被沃旦抢走了一个,还会有备用的呢。弄成个隐形头盔干啥?
如此看,隐形和无上权力可能是同等重要的,要不就在世界上消失,要不就统治世界,消失了就不会被统治,统治的自然不希望自己消失,这是一对儿矛盾,且又都是人们的梦想。不过从这个故事里看出,在这对矛盾里,人们偏重的选择了存在和权力,这是积极的生存心理。
而且从只打出一个指环这件事儿来看,多少也有些“一神论”的意思,人们讨厌神界,有那么多的神,太烦人,不过人们又在内心里承认并呼唤上帝。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私心”,只打一个指环的目的在于不希望有人和他势均力敌分庭抗礼分享权力。这时再配上一个隐形头盔,阴阳两界通吃,英雄和懦夫同在,积极的心理和消极的心理都用,呵,无敌了!
从这个故事里看,指环的功效是一点儿都没发挥,指环的诅咒倒是没完没了,说不定关于指环代表权力这个传说本身只是一个笑话,那几个仙女们逗阿尔贝里希玩儿的,只不过这笑话儿被一帮蠢人信以为真了,结果闹出这么多事儿来,还为此修了一座拜罗伊特剧院。
这跟中国那颗玉玺相似,《三国演义》里有专门论述,说是秦始皇留下来的,又传到了汉朝,谁得到了那颗玉玺就等于得到了天下,结果呢?其实这只是一个笑话儿。
标签: 读后感
时间
20:02
今天折腾来折腾去的
还挺忙,也不知道干啥了
本来是想做个电子表格
可最后好像是找了半天资料
别的组都开会整资料
我这边就是自己瞎琢磨呢
哎,太不团结了,弄得
好像我们组就我和我们组长两个人似的
要多不爽就有多不爽
主要是组长自己也特烦
我这边儿掐根儿烟的功夫
他就等得不耐烦了,当然
活儿忙了,活忙也别发脾气么
就像我前一段时间做好的准备
马上就要进入到繁忙的工作里了
以后上班看闲书就困难了
时间
16:08
星期二, 五月 27, 2008
有一本书说人类
与其他灵长类相比
最特殊的地方是成长得慢
不但成熟得慢
老化得也慢
那本书里对比了
人和类人猿身体
各个器官的发育状况
说类人猿脑子发育一个月
够人类发育三到五年的
这就给人类充分的时间
去学习语言和社会习惯
而类人猿还没学完呢
它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
当然这让我有很多遐想
我就不说那么多了
我只想说人类一辈子可能
始终都是个孩子
所以才有无限的生命可能
有无穷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可能天才是发育最慢的吧
至于说自己老了
那只是皮肤骨骼的障眼法
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总得有人老成些,要不
谁来管理这些孩子们啊!
有些民族承认人会老的
他们设计出很多
老人的行为规范
大多数民族找到了“神”
一个神或者很多很多神
他们是大人是老人
自己就可以永远是孩子了
我二十九岁了
在有些民族里我是成年人
在大多数民族里我是孩子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它告诉你已经
经历了这个世界多长时间
我想只要想到死还有遗憾
那我就永远不会老
永远是个孩子呢
要说不想死我怕死
我能找到一大堆理由
而且好像理由越来越多
二十九岁的我
虽然我能做到了很多
可还远远是个孩子呢
一个围棋朋友很喜欢
王铭琬题的扇子
他题了一个“童心”
很主观很天真
也很客观很科学
人类是幸运的
有潜力比其他动物
得到更多的快乐
同时这也是人类的悲伤
还没有老呢就死掉了
时间
15:59
星期一, 五月 26, 2008
今天下午开了一下午课题研讨
我的课题还没讲呢就被刷下来了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报另外一个呢
我们组的课题说来都不错
就是写法上太保守没体现出优越性
哎,我本来想写得更性感些
组长非要保守的说话,哎
现在的科学更讲究实事求是
根本不需要如此谦虚么
现在课题麻烦,是不是该open些呢?
明天再说吧,今晚他是进不了城了
时间
15:33
星期日, 五月 25, 2008
今天去参加婚礼
瞎喝,然后还是瞎喝
然后和一个女的逛商场
倒贴,然后在网上瞎掰
瞎掰了有一个多小时?
可能不止,我感觉
将来会有一段瞎掰的日子
希望不会耽误看书吧
周末过得太快
得想想怎么不瞎掰
而且沉下心来
现在这本儿书看得太慢
字儿太小,心太浮
时间
16:05
星期五, 五月 23, 2008
看看这个网址:http://umedia.nddaily.com/#wenchuanhanpai-0
真可怕,试想身临其境,真可怕。
四川的地理环境比唐山那边儿复杂得多,蜀道本来就难,唐山重建用了10年,四川重建我估计得用20年都不止。现在就算是地毯式的救援,面对山体塌方、泥石 流,肯定还会有不少人的死活无法使人得知的。而且断电、水质变坏、山区小气候的变化,这些都会给救援增加难度。用航拍做地图是个好方法,原来的地图看来是 用不上了。最麻烦的是重型机械的运输,以及施工安全方面的技术应用。一切都是一团糟,这是很考验群体智慧和行动能力的。真希望自己能够去帮一把忙,是学习 也是锻炼,更希望我去了不会给人们添乱。我感觉我捐款是有点儿少,搞好这个大工程,没有5000亿rmb,恐怕没戏。里面有些地方我原来还去过,山清水秀 的,当地人对我都挺好,给我当地的酒喝,还允许我去他们家里拍摄照片……哎,心里不是滋味儿。
时间
21:35
说怕我在网络上泄密
呵呵,那不可能
科普跟泄密是两回事儿
而且我也只能做到科普
深的,兄弟们你们听得懂么?
我就是玩儿情报的祖师爷
什么叫秘密什么可能泄密
我都可以给你们上课
我随便说两句科普术语
不用怕,你们造谣
也要多少懂点儿科学的
我看着那些小谣言
都不是可笑,而是可怜
大学毕业了么你们?
不是,你们小学毕业了么?
拜托,造谣也要敬业一些好不好?
懒得理你们丫的,一帮孙子!
横的怕愣的
愣的怕抄板凳的
抄板凳的怕不要命的
不要命的怕神经病的
神经病怕大傻逼
我就是大傻逼我什么都不怕
时间
15:40
星期三, 五月 21, 2008
>abc wrote:
>报纸上有各种医疗广告,治各种疾病神乎其神,一般理性的人对这种广告是不会认真研究的。 我岳母为省钱倒是情愿信这种广告,结果把病情耽误了。
>
>正如我们相信能量守恒就对各种永动机不会认真研究一样,只要主流看法地震不可预测,关于地震的预测不被重视就很正常,与官僚机构的弊端没什么关系。
>
>如果陈一文的报告对预测地震理论有一定的发展,通过这次地震他的理论一定会应用到未来的研究与预测中。但之前他的报告没被重视,不应该指责他人太多,更不能轻易上纲上线。
>
>
>
abc这段话我同意。一个科技成果从出现到承认,是需要勇气的,从承认到应用,同样也是需要勇气的。而且一个重大的新技术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的论证就给予承 认和应用,这是很冒失的。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当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它往往是对传统思想传统技术的挑战,很多操传统技术的人如果不去 尝试新技术就会被淘汰,也就因此一个新思想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的社会阻力也是很大的。诺贝尔奖也是对某个科研成果进行十几年的论证之后才确定它的价值 的。
俗话说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也是如此。一本新经,可能当地的人已经有人会念了,可并不一定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总认为这种念法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 这时来了一个外国的和尚,传道,他可能使用同一种方法来念这本经,但这会很容易让当地人接受,因为他是外来的和尚,是得到国外的认可的,当地人自然也就认 可了。这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总不会相信自己的身边某个平庸的家庭会掌握什么高精尖的思想,我就有这种经历。同样是写小说,我们单位的人就总是奚落我瞎胡写,而发表到杂志上 的写得很烂的小说他们却会读得津津有味。他们不相信自己身边的人会有搞文学的,一般认为我是在胡闹。除非我也发表,我也出书,我也出名,有了什么证儿,有 什么资格了,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这实际上是郑人买履,只认尺度,不认身段。
如果陈一文们是院士,并且是资深院士,那么他们的话就有人听,就会有分量,他们不是,只是普通的科研工作者。这可以怪人们势利眼,不过面对地震预报这种重大课题,接受一个新技术,确实是需要勇气的。这就看人们是否能够接受科学观念了。
正如abc所说,可能陈一文们的技术在将来会受到更多的研究,以验证它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人类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够实现的。我也希 望将来的地震预测研究人员们能够工作得更有成绩。同时也希望政府的科技部门在推动新科技的立项和应用上能够有一些勇气和魄力。
民众接受新思想、新理论可以很激进很奔放,可作为政府来说可能就会很保守了,因为政府要对很多很多人负责,他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当民众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 接受了新思想新理论了,政府可能才会行动起来,去宣扬这个思想理论或者去阻止它。这就像字典一样,字典上的词汇更迭总是要比民间词汇更迭慢一拍,偶然出现 的新词可能生命力很小,得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这个新词是否能够活下来,再说是否编进字典里去。不过对于一个胆大激进的政府来说,可能编这本字典的速度会快 一些,可是字典版本的更迭频率也就相应的高,这对维持语言应用的稳定、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丰富更通畅来说反而是有消极作用的。存在一个成熟且有活力的新 词,但迟迟不被收录到字典里也是不对的,这往往也会影响语言上的交流——遇到一个新词,在字典上查不到,这就会让读者很迷茫了么。
这是社会心理问题,我感觉和政府有些关系,但关系还不是很大。我认为只有当社会普遍的对新思想新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积极的去验证它,尝试它,推广它,能 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这个新思想新技术形成坚定的信任,才能使科技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全社会的事情,单单指责政府有点儿道理,但还不是很充分,反而从 指责政府这件事情里我倒是看出了民间的惰性,民间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而单纯的依赖政府的指导了。这个惰性,我认为其根源还是在于民众的民主意识并不是很彻 底,还是停留在形式主义上。
我前面说到的我们申请课题不力,也是埋怨政府不懂我们这一行,对核污染的治理科学了解得太少,不过我也觉得这也是社会对辐射防护知识的缺少所致,有很多东 西在我看来都是常识,可科普做得不到位,人们就偏偏的不知道。政府人员(科技部、科工委)虽然大多都是搞科学出身的,但他们对我们这行不了解,在这个不了 解的层面上他们和普通社会大众是没什么区别的。我想只有普遍的提高社会民众的科学意识,才能根本的解决这个问题,仅仅是派我们的几个内行去部里当领导是不 行的,因为我对这个是内行,对其他方面呢,还是缺乏科技常识么。
这两天我在编写“在泥石流、山体崩塌情况下的救援作业的工业安全和辐射安全注意事项”,就很深刻的感到自己对一些科技常识的匮乏。更何况我现在做的核污染治理本身就是一个冷门儿呢?这么想,我倒也不是很抱怨政府什么了。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上过“三防课”,防核防化防生物,据说现在还增加了紧急救助、工业防护和火灾水灾等等方面的知识,北京还有这样的科技馆。这是好事情,应 当通过教育手段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科技意识,了解更多的常识。这次的地震也是给人们上了一次很好的灾难防护课,同时我感到也普及了与地震有关的知识,或 许也有人在仔细研读预测地震方面的科技论文吧,那就更好了。地震把我们震醒了,祸兮福所伏。
时间
17:16
用博克发出号召
这貌似违反博克道德
不过目前我还没找到
其他更好的途径
来说我想说的话
我想推行一个主义
叫做“民间主义”
虽然叫主义
但和政治没关系
更多的是思想启蒙
赞美我们周围的平民
杜绝精英化宣传
杜绝国际化接轨
只是多关注咱们周围
发现他们生活中的美
不但要发现
而且要鼓励
每个人都是精彩的
每个人都是可爱的
我想办一个杂志
名字就叫《民间》
刊登老百姓的语言
他们的创造和艺术
比如说修车摊儿书报亭
比如说马路上的男女老少
因为单元楼房
我们不知道其他人的好
《民间》所要做的
就是打穿房间的墙
老百姓历来是被忽视的
他们人很多,声音很大
可是只成为了一个环境
衬托着少数人的讲话
所有人都是有名有姓的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思想
应当鼓励他们拥抱生活
同时也可玩味我的渺小
看我的博克的人很少
我知道。不过我希望
朋友们能够从自己做起
多鼓励和赞美周围的人
使他们拥有艺术的勇气
多说好话是无量功德
时间
14:26
星期二, 五月 20, 2008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对于某个人是如此的
对于某个团体也是如此的
我原来说过
就得有事儿发生
不发生事儿就不可能
展露出优点和缺点
对于谈恋爱是如此的
对于地震也是如此的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
别人认为中国发生的事儿太多
他则认为中国发生的事儿太少
正因为事情太少,一件一件历历可数
就让别人感到中国发生的事儿太多了
我同意他的看法,或许这篇文章
是改变我的哲学的第二篇儿好文章
虽然只是一个豆腐块儿
第一篇儿文章是我初中时候看到的
说人类文明有宗教艺术科学三块组成
而且缺一不可
也是一个豆腐块儿
奥运以来中国大事小事发生了不少
好事儿坏事儿也连带出来了很多
我拍手叫好,而且我感到
这还是不真正的中国不是真正的世界
还应该会有更多更有趣的事儿
可能发生了但我不知道
也有可能还没有机会发生
我倒不是唯恐天下不乱
只是感到如此才是活着
如此才会有历史可学有小说可以流传
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我不知道
我切身的感到了中国的元气
它在不断的复活过来
人们渐渐的在这个新社会里
活跃起来,虽然过程漫长
我将可以很高兴的脱掉文化精英的帽子
很坦然的向中国人民鞠躬了
坎坷与沟壑,好人坏人
都尽情的表演一番吧
你来到了这个世界
不能让自己的灵魂留下遗憾
时间
13:45
星期一, 五月 19, 2008
今天下午两点二十,我们单位的同事都到楼下集合,党委书记放起了广播,有车的同事进了自己的汽车,准备着,从两点二十八分到两点半,全国默哀三分钟,汽车鸣笛,放空袭警报。自今日起,设国难三天,悼念四川地震受灾百姓。
此乃行为之艺术
发乎情止也乎礼
自得知震耗
心中惴惴
无窍可宣
伊默之哀
众响杂陈
昔我抑蕴
似得其窗
小响成众
风云龙虎
濯濯兮晴霆沁脾
恢恢然涤荡宿疴
普天同族
偕乎兄弟
血脉相连
暖然可触
一国气血
澈然无尘
己小矣然岂弗大矣欤
自京至川逾千里
而其痛波及身侧
其号呼响撼心隅
国家一方有难
一人伤其手足
其失离之情难以言表
唯默立而祷祝旃
善哉!万千一默哀出也
似天下已无萍水
若人心断绝隔阂
相濡吐哺兮广千万里
立地僻远兮情骛八荒
唱已痛已
呜呼尚飨
戊子年四月望
时间
13:04
星期日, 五月 18, 2008
嗯,今天进城还算是顺利
拍了点儿街景,换了几张戏剧音乐
也买到了《三希堂法帖》了
大概想做的事情也都做到了
现在心里也没什么挂碍
很平静,很自在,很舒适哈
看到四川核设施没有出什么问题
这消息也让我少了很多担心
将来如果申请四川的课题
还得考虑到更多的实际困难
可能不会那么容易批下来
不过我这不是操心的范围了
时间
13:50
星期六, 五月 17, 2008
今天我买了一万两千块钱CD
嗯,整个过程很宏伟
像抢劫商店的,有两个架被我拿空了
服务员问我是不是做盗版光盘的
最后送给我一件T恤衫和两枚纪念章
差不多有三十斤吧,用个大箱子
琢磨这事儿我已经琢磨了一礼拜了
心神不宁,或许是钱烧的
不知道,有很多CD是我很想听的
回来整理的时候发现有一张买重复了
明天得去换,又要进城了
不过这不能怕折腾,花了不少钱呢
嗯,如果明天时间充裕的话
我想去西泠印社买本《三希堂法帖》
然后今年我就彻底消停了
根本没钱买别的了,也没钱旅游了
时间
16:17
星期四, 五月 15, 2008
在mayacafe里说我打鼓的事儿
我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就是和邻居小孩儿、同学瞎玩儿,惹祸,也挨欺负。我受我哥哥的影响很大。
我家里比较重视对我哥哥的教育,看到我哥哥两三岁的时候满地画火车,我妈妈就介绍了他的老同学,《连环画报》的编辑教我哥哥画画,后来又报少年宫的美术班,就这么一直学下来了,我哥哥也特别喜欢画画、书法。后来他考到中央工艺美校(中专),有一天他给我介绍摇滚乐,黑豹、唐朝、崔健,嗯,从那个时候我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自己花钱买了很多磁带,并且带着我的一个朋友一块儿听,有时候大声吼两嗓子。
我小时候五音不全,正宗破锣嗓子,家里人都确定我肯定没有音乐细胞,不过我倒是很喜欢上音乐课,课后总是缠着音乐老师再弹点儿什么曲子给我听。我哥哥给我介绍了很多流行歌曲,也给我磁带听。我小时候的音乐教育差不多就是如此了吧。
当时我哥哥的女朋友学古琴的,要考中央音乐学院,时常去那儿听课,有时候把课堂的录音拿到我家来给我听。其中就有一次是一个印度手鼓的录音,说这个打鼓的人留学印度十七年才拿到了手鼓硕士学位,嗯,我特别喜欢,就要下来自己留着了。
听了摇滚乐之后,我没事儿也拿筷子敲桌子,那是在初二的时候,当我发现用筷子可以敲出多来米的时候,突然有了兴趣,进而找到了筷子上的更多的音阶。然后敲盘子、碗、酒瓶子,家里所有能够用筷子敲到的地方,而且每件东西都能够敲出很多种声音来。我倒不是为了模仿摇滚乐的节奏,嗯,更有点儿物理研究的味道在里面。后来我录了两盘儿磁带,杂音很大,现在也找不到了。
有一次我用手敲酒瓶子、板凳,也发出了至少两个音阶,如此我就不用筷子了。再加上我听了那个印度手鼓的磁带,大概知道了一些节奏型,每天就是敲凳子,现在想来当时每天敲凳子差不多得敲上两三个小时吧。家里人很烦,邻居也提意见,后来我只要用手一拍凳子,我们家邻居就出门儿遛弯儿去了。
我敲垮了两个凳子之后,我爸爸要发火,我家的饭桌子也被我敲裂了。无可奈何,我就每天晚上出门敲垃圾桶,过瘾,那时我已经掌握了一些非洲手鼓和民族鼓的节奏型了。
我前面说了我还拉着一个朋友跟我一块儿听摇滚乐,他比我走得更远,因为要听摇滚,自学了芬兰语和瑞典语。我有时候晚上就拉着他出门,敲敲打打。我上高中之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就晚上骑车满北京城逛,累了,就找一个垃圾桶,敲。我在东二环敲过,在外交部的门口敲过,在人民大会堂门口也敲过,朋友听高兴了,往往手舞足蹈,或者拍掌应和。
直到大学我才有了我第一个手鼓,不过没几年就被我敲烂了,我大学时候开始学军鼓和大鼓。大一新生文艺调演,一个吹笛子的同学(现在是我一个很不错的朋友了)要我给他手鼓伴奏,《扬鞭催马送粮忙》,我用手鼓模仿马跑,呵,那算是我自己做的第一个手鼓曲子。考我们学校乐团的时候,团长让我打一段儿鼓他听听,我说我不会用鼓槌儿,只会打手鼓,他让我用军鼓打打看。我前面说了用筷子敲桌子可以敲出很多种声音,我后来用手发现可以发出的声音更多更丰富了。记得那次手打军鼓的表演挺震撼的,那个军鼓被我震倒了半空中,鼓簧的共振很完美的。
学军鼓很苦,不过练大鼓倒是件快乐的事情。当时有一个女同学是拉手风琴的,她在乐团打大镲,又一天早晨练鼓的时候,我和她合作模仿了一段儿海潮的效果,嗯,算是琴瑟之交吧。
不过我始终没有节奏感,跟着节拍器勉强能够做到节奏准确,离开了就时快时慢了。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我就很少打军鼓了,还是手鼓更自由一些。工作后我花了大钱买了一对专业的手鼓和一个专业铃鼓,一直练到现在。原来我特别喜欢收藏鼓的音乐,后来发现还需要很多文化和思考才能够把鼓打好,所以我现在更多的是体会自己所要表达的情绪与鼓点之间关系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把鼓敲响的,有很多人来我家摸过我的鼓,但敲响了的人好像只有一两个,大多都是发出噗噗的闷响,不脆,更不用说每个手指触击鼓皮的不同部位时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了。嗯,这点倒是让我感到挺幸运的,我的手可以让事物发出各种声音,最近我喜欢敲墙,但敲过了之后得仔细洗手,避免细菌。
我属于自学自练的,当出现了一个热情就抓住它,培养它,别怕挨邻居骂,也别怕父母烦。爱好这事儿,我感觉就是挺自私的。
我感觉乐器里最难的是吹号,我从来没把哪只号吹响过。
2005年的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去八大处玩儿,好像是第五处,有一面大鼓,用朱漆的架子支撑着,两块钱打一次,随便打多长时间。我脱了羽绒服过去打鼓,爸爸妈妈在旁边儿的椅子上休息。胳膊粗的鼓槌儿我用起来很吃力,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春节期间八大处游人不多,遍山寒树空寂,鼓声传得很远,阵阵回声。有一两个游人围过来了,也有孩子在旁边儿跟着拍,收钱的人也高兴叫好。我打了一身的汗,手上出了两个泡,很痛快啊。打完了,妈妈跟我说“打得不错,还挺连贯的。”又转头跟我爸爸说“搞不到对象心里压抑,他这么发泄发泄挺好的。”至今回想那天的八大处,或许会因我而威壮吧。
时间
19:43
在论坛上说了我打手鼓的事儿
有些显摆的意思哈
不知道,我就是挺骄傲的么
除了没有对象不能结婚
我时刻感觉自己是最快乐的人
会不会让别人嫉妒自卑呢
管他们呢,谁都有个三灾八难
我帮不了忙,也不说风凉话
活出一个样子了
不想被别人看到也很难
索性就展览吧让大家笑话我吧
呵呵,装屄是硬道理
臭不要脸是人生最高境界
时间
17:17
星期三, 五月 14, 2008
昨天三焦给我一个视频
5月10日四川电视台的
说被网络删掉了
是关于汶川县
蟾蜍上路的新闻节目
节目是为了辟谣
并且请专家来说话
说这是因为环境改善了
蟾蜍繁殖的就多了
这是好事儿,能吃害虫
希望广大老百姓放心
今天我又看到两张图片
5月9日的消息
当然也是被网络删掉的
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辟谣
说不会地震请大家放心
5月12日四川地震了
时间
16:03
星期二, 五月 13, 2008
关于音乐还有一个很可恶的“音乐细胞说”或者“艺术细胞说”。这可能是近三十年人们拒绝欣赏艺术所执的最多的说辞。
今年五一期间我去美术馆看画展。在出租车上我说我去美术馆。出租车司机很奇怪,问我是不是搞艺术的,我说我不是啊,我搞化学的。他问我你不是搞艺术的你去美术馆干什么,我说我去看画展啊。从司机后面的话里,能够感到他很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仿佛只有我的什么细胞跟艺术挂上钩了,他才能想明白。
听音乐也一样,“艺术细胞说”严重的耽误了很多人接触美好的音乐。不能演奏、演唱就不能欣赏么?哪里来的逻辑?
还有就是很多人认为艺术就应该是高雅的,应该是高雅人才能欣赏的,平民就与艺术无关,这个在城市里尤其突出,乡村里还好些。跟朋友听音乐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这玩艺儿我听不了,我一向别人说到“音乐”他们首先反映出来的是我喜欢听流行歌曲。
我觉得欣赏艺术的门槛不是很高啊,有耳朵就听么,睁开眼睛就看么,听到了什么就是什么,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了么。这里可能和小学时候的教育有关,小学时上音乐课,音乐老师总是要告诉学生们这个音乐里的子丑寅卯,仿佛只有这么听才能听懂,才算是听懂,仿佛听音乐还要拿一本儿说明书来才可以。当然看看书,知道一些门道、背景能够让自己更好的体会音乐,但我觉得那些东西都不是必要的。
“艺术细胞说”中是有“精英文化”的阶级意识在里面的,结果就是把人民大众拒于艺术的门外了。这些本来是再自然不过的表达,是可以震撼很多人心的东西,但都因此而失去了观众。
我曾经试着给几个自称为“乐盲”的人听我收集的音乐,主要是莫扎特,我觉得他的音乐只要是个人都不会拒绝的。他们看到我的CD封皮上全是外文就首先产生了“我听不懂”的主见了,他们认为外文我都不太懂,外国音乐那就更不能明白了。不过当他们听到音乐似曾相识了,也就安静的听下去了,最后往往也会很高兴,说这曲子不难听。我给他们放中国民乐,喜欢听的人多一些了,可也仅限于“二泉映月”“梁祝”这样的电视里经常放的曲子,稍微陌生一点儿,就不能接受。
人们仿佛在心理上已经对欣赏艺术品建立了一道防线,只要不是大众的,时髦的,街边儿随时可以听到见到的,不是一律否定,就是说自己没有那个艺术细胞。
更不要说抽象绘画了。其实我感觉抽象绘画要比具象绘画更容易让人有所感触,尤其是表现主义的一系列作品,看那样的画完全可以放弃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对画面的感受里去,可以说没什么文化的人也会做出很完美的欣赏的,可是这样的绘画往往都是首先遭到拒绝的。以至有人说现在最难出现的不是美术大师,而是一个会凝视的观众。以至已经有不少画家正是抓住了观众的这个弱点,故意把自己的画搞得玄而又玄,以来虚张声势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矫俗干名,看他们的画儿是需要听解说的,并且往往那个解说会长达数万言。
如何改变这个现实?我不清楚,我觉得让大量的孩子从小练琴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还不如让孩子从小就多接触一些人类在艺术上的文明成果,尽早突破“艺术细胞说”的心理障碍。能够欣赏艺术,人生就已经快乐了百分之八十了,人生是不能缺少快乐的。
我接触过一个中央音乐学院吹法国号的学生,他只听圆号曲子,对其他的曲子也说自己欣赏不来,根本不听的。我觉得他实际上也不喜欢音乐,只是在乎吹号的技术,跟只会钉钉子的木匠没什么区别。如果学了半天音乐最后只为了一个技术,那我觉得还不如不学呢,一叶障目,反而失去了接受音乐之美好的能力了。
更有甚者,小时候受了刺激,一辈子“别跟我提音乐,一提音乐我就头疼。”,那就更事与愿违了。
小孩子学弹琴,除了锻炼演奏基本功之外,更重要的是“挑战自己理解的极限”,促进自己对世界的接受和理解,具备一个获得快乐的能力。即使最终基本功练不成我觉得也无所谓,得鱼忘筌么。做不了奉献者不是坏事儿,只要能够做个享受者就好。最终能够随着大乐团上台演奏的人终归还是少数,台下的观众是多数,如果一个乐团的演出,台上的人比台下的人还多,那情景多让人心酸啊。
艺术家们绞尽脑汁做出来的艺术品,是为了愉悦大众的,为了让这个世界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而人们不领情,仅因为自己没有那点儿可怜的“艺术细胞”,就只局限于空虚无聊枯燥乏味的生活里,这实际上是艺术家和观众两方面的悲哀。
我前几天跟几个朋友说想办一个杂志,叫《民间的艺术》,专门收集普通老百姓家庭自己的创作,唱戏的票友、绘画的业余爱好者、自己做风筝的人等等吧,我想鼓励人民大众的艺术信仰和热情,告诉大家自己身边儿的人都是艺术家,你自己也是艺术家,最后把那个“艺术细胞说”的阴谋给粉碎掉。人们热爱自我表现了,才能活开了,才能健康,世界才会更热闹更有人味儿。
时间
16:30
星期一, 五月 12, 2008
星期日, 五月 11, 2008
外面下雨呢
看来今天的这顿份子
我是随定了
也不知道能碰到谁
或许也没意思
就是顿中午饭
然后晚上就不淋雨了
刚才把我的一些想法
跟一个哥们儿说了
关于婚礼什么的
纸上谈屄罢了
也没啥让我兴奋的消息
明天还得去听课
好日子也就是今天了
雨天还是很凉的
时间
07:39
星期六, 五月 10, 2008
上午参加了一个人的婚礼
这两天婚礼特别多
明天还有一个
主要是没什么人可聊天儿
去哪儿也就是瞎喝
而且喝不痛快
和我同龄的人大都结婚了
我这边儿还旷着呢
也就看西洋景
很多人劝我自己反省自己
然后又扯到了缘分
说啥都是瞎说
时间
14:24
星期四, 五月 08, 2008
今天直到回家
才找到一些成就感
打鼓的时候
领悟了一个手势
扣手食指上的高音
不过这个惊喜
并没有让今天的鼓
比往常更好听
今天三年前的
我带的一个研究生
回来看我和组长
说了不少话
我专心看美术书呢
可总被他打断
为了友谊牺牲了一天
我想他也不自在
今天组长下班的时候
特高兴,说那计划
是下下个礼拜交
还有一个多礼拜呢
又可以多玩儿一个礼拜
哎,这就是我们工作
削尖了脑袋
挤时间,开小差儿
时间
16:05
星期三, 五月 07, 2008
哎,现在我的脸青春痘泛滥
又该大量保养了现在菜挺贵
让自己心情好首先要脸漂亮
反正我什么便宜法子都用了
朋友我也不敢找谁都不想见
自从上大学开始每年的春天
夏天秋天冬天,都可能花脸
红一块紫一块比花园乱多了
时间
16:14
星期二, 五月 06, 2008
进度开得很慢,我是说看书
字儿小事儿乱,瞧这书写得
就跟聊天儿似的,凑合看吧
革命者的日常生活,有些趣
下礼拜某国际组织来讲课
这样我上班时间就不能看书了
不知道会不会耽误其他的事儿
这礼拜我得把那本儿书看完
说来好久没弄自己工作了
大概我都忘了我靠啥吃饭了
天天都是上班看本儿闲书
以后还是得保证在家的时间
时间
16:28
星期一, 五月 05, 2008
总有一些是自己
怎么也想不到的
超出了自己想象的范围
而且有些科学问题
即使你看到了真的
也照样是难于想象的
比如说康托数
它是以无穷大当成基本单位的
无穷大之间的四则运算
可以用理论得到很好的证明
但仍旧是不好想象的
想象到了头儿
如果再要想就得用科学了
今天中午说到了大恶
有大善就会有大恶
可是大恶是什么?毁灭神么?
不知道,我感觉大恶也是佛
大善和大恶或许是一样的
想象不出大恶会是什么样子
我觉得这跟受到的教育无关
说不定人类确实都有善根
所以用脑子想不出大恶来
而且这个问题好像科学也无法解决
大善又是什么样的呢?
呵,老子说得好
大响无声,大象无形
时间
10:40
星期日, 五月 04, 2008
子宫是政治
人类文明就是子宫博弈
古代封闭不和其他民族性交的民族
现在都成了弱小的
古代与其他民族广泛联姻的民族
现在是世界的主体
母系社会里女的广结善缘
父系社会里男的普降甘霖
都是为了后代,几千万年的后代
做了大福气的
民族之间彼此互相肏
你肏完了我我再肏你
时间长了,文化就传播交融了
语言也相通了,新风俗就有了
不管是姓什么的,血统如此
过几代之后还活着的人
谁管你是姓藏还是姓汉?
都是一家人了
也就没的可纠纷的了
时间
11:19
星期六, 五月 03, 2008
看《聊斋》,够费劲,
半个月,卒三成。
典故繁,长知识,
不觉累,仅眼花。
今晨雨,窗外黑,
风萧萧,有大雷。
现转明,风仍旧,
春中寒,滋透骨。
呵,好书还挺多的
《古诗十九首》
《古诗源》等等
屈宋左传,都没看过
我到底还是个白丁
也好,轻松小乐趣
且先看尽手中书
再获他卷闲赏玩
手中书是债
他卷书是德
时间
11:21
星期五, 五月 02, 2008
今天我爸爸妈妈来了
吃了一天的方便面
像历次他们来一样
来了就没头没脑的打扫卫生
当然我又没给他们好脸色看
为啥?因为我平时是打扫的
处处已经做得很好了
而他俩总还没事儿找事儿
行为中仿佛对我的生活充满鄙薄
我说有些东西别动,偏不听
完全是过来找气生的
我就说你们过来好好待会儿
聊会儿天儿听听音乐喝喝茶
多好,不成,来了屋里
每件东西都要动一动
那我就不客气了么,不尊重人么
我岂能继续尊重你们呢
我就特想喊“我妈是个大傻逼”
嗯,也没喊,也给她气够呛
我也被气够呛,何苦呢你们?
我自己的日子过得井井有条的
你就偏认为自己儿子没出息
咋办?打电话说梦见我杀人放火了
咋办?时不时就劝我别吸毒,操!
我要是真是吸毒了还好了呢!
咋办?没事儿就说我不会过日子
就是欺负我没媳妇儿不是么?
父母如果与子女为敌了
那关系一定会很恶了么
关键是我自己平时做得很正
他俩没事儿就给我泼脏水
而且成习惯了,我每天都开窗换水
他们一进屋就说臭一喝水就说馊
至于吗?刚换了一身儿衣服每一天
就说我穿的脏,至于吗?
我就说他们俩有神经病了
我也不服软,斗狠呗
时间
12:55
星期四, 五月 01, 2008
今天在美术馆看个书法展
我还挺喜欢的,就招呼朋友来看
然后我就指着一幅我特别喜欢的字儿
说这个如何如何好,连说带比划
呵,总之很装逼,也受人围观
一会儿来了一个老同志,跟我说
你觉得这个字儿好啊?
都写成这样了,还能算好啊?
“来”字儿这么写我一看就差劲,等等
然后给我讲了不少草书的门道
我当然显得很糗了,他说得很在理
我那个哥们儿也直觑我
然后我连连说谢谢,灰溜溜的走了
哎,真是糗死了,不过呢
我知道我对书法还要更多的学习的
去“西泠印社”看到了张旭赵佶的草书
还有《三希堂法帖》忍不住想买
呵,最终还是忍住了
我想边训字儿边练书法
现在的知识量还不足去欣赏它们
嗯,买回来也是浪费的
对了,我们小区的喷泉又喷了
晚上看水底下还有五颜六色的灯
特别好看!交了物业费他们还真干实事儿
现在我们小区的绿化也起来了
谁不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好呢
可惜我没为它卖什么力气
只是捐了些钱,匹夫啊!惭愧惭愧
时间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