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三月 31, 2008

时间

《水浒全传》读后感

  看完了《水浒全传》,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本儿。因为书太旧了,是我姥爷传下来的,封面封底都丢了,并且缺页破页(所以我有一部分是在网络上看的,网络上的《水浒》校对很差劲,让我很愤怒),所以我也不知道是具体什么时候出版的了。我本来知道它是施耐庵写的,可后来到网上查询了一下,关于作者竟然也有四种说法,有说是施耐庵自己写的,有说是施耐庵写了一大部分,后面的是罗贯中写的,有说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编定的,有说是罗贯中写的,因为“施耐庵”倒过来就是“俺乃是”,说一个版本的作者署名是“施耐庵—罗贯中”,于是就推测此为罗贯中自己写的。另外对这俩人谁是老师谁是学生也有好几种说法,人们好像是把罗贯中的一些情况搞明白了,对施耐庵了解的不多。嗯,是笔糊涂账,一本儿小说发表出来不就是为了让人们说三道四的么?要不就不会二次创作和文本研究了。后来我在潘家园看到了删节改写版的《水浒》,文革时候的版本,把里面的脏话不健康内容和招安后的憋屈都给删了,而且大段大段的翻译成了白话文普通话,当然不好看了,可终也算是个二次创作哈。
  我这是第一次看《水浒》,看的时候和爸爸和同事都有交流,听他们说李逵是在梁山泊被毒死的,还有就是梁山好汉是在征辽的时候全军覆没的,有这两条我就开始空白的大发感慨了,结果在议论的时候说了很多忘乎所以的话,也遭到了很多人的笑话。嗯,现在看完了,我多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另外,我发现我的记忆力是非常差劲的,同事说我记性好,可我感觉如果要把《三国》《水浒》里面的脉络整明白,就我现在的记忆来说还不成,这两个小说我还时有混淆,里面的人物命运我还记不太清楚。昨天和同事讨论《三国》,说魏延死的那一段,我记得魏延对面是姜伯约,同事提醒说当时魏延对面是杨仪,嗯,我记性就是这么差。而且水浒里面的绰号、将名、星名我还有些对不上号,在看到最后的时候我都忘了前面说的“九尾龟陶宗旺”有什么本事了。
  书归正传,《水浒》的结构是很显眼的,分成三个部分,“聚义”、“三招”、“四战”,这三个部分在笔法上有些区别,尤其是第三部分的笔法,多少已经有些《三国》味儿了。
  第三部分中一些诗文里只提到了征辽和擒方腊,而打田虎、王庆则是时而一说。从章节上看,打田虎所得众将在打王庆的时候死了一部分,剩下的也都走了,只留下了叶清、琼英。在擒方腊一节里提到张清的时候,对琼英也只是一笔带过。这给我感觉打田虎、王庆这两部分好像是后来加上去的。田虎王庆两部分说来还是有用的。
  首先是给入云龙公孙胜离开众英雄拿出了一个情感上的铺垫,他在田虎那里收的两个徒弟先走去找罗真人,于是他会去找罗真人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事儿了。公孙胜是第一个离开水浒英雄群的,然后是一个个的被叫走或者留下,被杀害或病死,直到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回京。以公孙胜作为一个开端,从当时宋江的表现上已经给后面的故事中的各种凄惨打下了伏笔。
  然后是给鲁智深在方腊战斗中的神出鬼没给了一个解释,他在打田虎的时候于阵前突然失踪了一把,后来又冒出来了,擒得了一员大将,说是到了一个地洞里怎么样然后又出来了;在方腊阵里也是从卢俊义的战场突然消失,后又在宋江打苏州的时候从一个小胡同里钻出来了;最后擒方腊,先追夏侯成入深林,又冷不丁出来给了方腊一禅杖,这三个地方说来都特别蹊跷,而后两次作者并没有再说鲁智深怎么消失后又出来的,如果没有田虎那一次,读者就会感到十分唐突生硬了。有些时候事儿发展到这份儿上了,作者就得硬着头皮说有,无中生有也得说有,可不好看,怎么办?就要在其他情节里找补了。在擒方腊这种悲惨的气氛里,是不适合再加入这么一段地洞神仙的故事的,那样会使文章断气,降低了故事的感染力,所以就在田虎那里突然闹这么一出,遥控着来圆这个场儿。
  还有就是为打完方腊之后各位英雄散伙提供心理气氛,这些气氛在打方腊之前的一部分在经成的文字里也渲染了,可感觉还是有点儿突然,于是用二十章的大胜仗却受封很少来铺垫。其中田虎转王庆一节很有意思,英雄们根本没有回京呢,只是听到了有人去京城报信儿,就准备直接去打王庆,可见其心之忠,反衬其命之苦。
  打王庆一部分里对王庆多么草包多么流氓的叙述用了四个章节,用的笔法是些“聚义”时的笔法,前后因此形成了对照。因为《水浒》中的笔法变化是很明显的,它的笔法渐变和重复是有一定的用途的,不同的笔法形成了不同的叙述色彩,也是读者在看那些故事的时候心态多少有些不同。王庆发迹的过程更多的是说政府的无能,田虎的发迹更多的是说政府的官盗一家,也都是对当时宋朝社会的揭露。这些对照里最典型的是王庆与那个街头武枪棒的对打,那句“来,来,来”让人想起了当年林冲和洪教头的对打,而王庆刺杀张官营的情景与武松刺杀张督监的前半部分也是很相像的,投房山一节浓缩了晁盖斗王伦,等等吧,王庆的这四章通过对照大概的回顾了“聚义”开始的一部分的情景,通过我感觉也是在告诉读者“当时的水浒聚义还可以这么发展”,如果这么发展下来所得到的结果他们就不是英雄了,从而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通过王庆发迹的笔法上与“聚义”的对照,首先是让读者缓口气,轻松一下,其次是方便比较王庆与水泊梁山之间的不同,其中说王庆方面的草包之多也多少想预兆着打王庆不会是比打田虎更困难的事儿。可实际的情节呢?打王庆时却损失了从田虎处招来的一些将领,这已经说明了水浒英雄的好运不久矣,为后面的更多的伤亡打下了伏笔。这已使读者心中添悲,后来渐渐的往悲了写,直到燕青射雁(这与花荣射雁也形成了对照,还有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的对照,这些对照都有点儿意思,我这里且略过不说),通过宋江的话点明了悲剧的主题,到最后一章,平缓的结束了一个悲剧。
  从这一套悲化的叙述过程中,作者也就慢慢的点明了他要说的话,他主旨是在骂“忠”,顺便骂“义”,《三国》是主旨骂“义”,顺便骂“忠”,“忠”“义”都耽误事儿,这两部作品在这点上还是有共识的。相比之下《三国》写的更放得开一些,没有过多的道德羁绊,显得更混蛋一些。《水浒》是用奸臣当道,形成了灰色恐怖,以这种恐怖来警世人心。
  《水浒》全文是慢慢的走向压抑的,以至于到最后道君神游梁山泊的时候,给人感觉是重重的悲惨黑暗中仍还有一丝光明,这个光明自然是虚妄的,是空想的,但也是一种寄托,那就是老百姓都缅怀水浒英雄,在一个乱世里,水浒英雄们给了老百姓一个精神慰籍。
  “巧合”与“铺垫”是《水浒》的两大特点。
  “巧合”简直成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力量,以至于给我感觉有些“牵强附会”了,在确定的时间地点就一定要出现一个确定的人物事情,这与贯穿通篇的鬼神天命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形成了篇章结构与细部结构之间的统一。而且从“四战”中可以看到了其人物事件又多与五行八卦严丝合缝,从中大概能够看出作者是如何谋篇的。我感觉作者在设计故事的时候先确定了一个大概的思想,比如说五行八卦,然后再把这个思路具体化,往里面填人物,再给每个人物之间确定关系以及各自的事件,渐渐具体,敷衍成了一篇小说的模样。它是把“巧合”当成了前提,而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从各种梦兆、玄女经、天石碣以及各位高僧真人的偈语,这些是巧合的核心部分,其他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使它成为现实并且运动起来,衍生出事件来。这种谋篇的思想类似于数学里的“分形”,不过作者并没有把所有的衍生出来的事件都写出来,而是有所选择和跳跃的,这种谋篇方法在我的阅读经历中是很少见的。就如同我先定出了“五”,然后再往两边分裂出了“三”和“七”,然后再分裂为“二四六八”,最后是“一”和“九”,而我在写的时侯则是从“一”写到“九”的,读者不会注意到其中的破绽,进而形成了“巧合连连”的完整篇章。
  “铺垫”是从结章到细节上都用到了的。在描写战场和仪式的时候,他用的只是些套话,多次出现,可以说是对文章的气氛的最基本的铺垫,像是底色,如“轻舒猿臂,款扭狼腰”,如“呼兄喊弟,觅子寻爷”,如“只恨爷娘少生了两条腿”,如“拜舞起居,山呼万岁”等等,这样的套话很多,这也是写小说的基本功,据说说相声的说评书的也有一些类似的套话,属于基本材料,拿来就用的。还有大段的重复,这个已经有些评《水浒》文章提到过了,前面提到了一件事儿,后面遇到别人的时候再重述一遍,以加深读者的记忆。也有这样的重复,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战斗中,这个在《水浒》中用的很多,在《三国》里用的就不多了,比如说诈逃后放冷箭,对阵搦战时的对骂,攻城守城时木石土雷强弓硬弩,深栽鹿角沟壑篱栅,都是套话的一种。从这些套话用语里也能够看出《水浒》前后部分的变化,比如说前文用“搦战”,后文是“掿战”,前文多用情节的重复来使读者记忆清楚有条理,而后文则多是“各位看官请记下这节”这样的辅助提示语言。这些都是语言细节上的铺垫。在人物出场、阵势出场时用了很多话,说完了这一大套话才真正开战,有诗词、姘语,对地点的描述也是如此,堆叠铺垫,让人觉得好看、热闹,而实际上可能那事儿并不是很大。比如说打辽的时候,辽的一员大将叫“琼妖纳延”,出场何其威风,用了几百字说他多牛,又是诗又是词,很热闹,然后没两下儿就被打死了。紧接着是下一个,走马灯一样的,好像是曲利出清吧,我忘了。嗯,观赏性很强,比较解闷儿。作者让大家看的都是各位人物的身量、打扮、威风、气派,如“吐了一个门户”这样的,大段大段的铺垫,很像是舞台戏,舞台的痕迹是很重的。情节上的铺垫用的“连环法”,比如说要写李逵入衙门装知县,用这个情节来嘲笑官府,作者做了很久的铺垫,先说李逵怕燕青,因为燕青会摔跤,然后说燕青和李逵参加泰山那边儿的摔跤庙会,燕青赢了,李逵闹事儿后跑了,然后跑到个地方当了把知县。整个情节铺排得气韵很长,城府很深。在通篇结构上的铺垫更是明显了,“聚义”“三招”“四战”,一节节的铺。
  在对话上我感觉并不像别人说得那么有个性,大多是情景对话,到这时候就该这么说,倒是从有些小动作小细节上能够看出来人物性格的变化。比如说在征辽打田虎的时候,将士之间为了避免争功而时有谦让,而在打王庆方腊的时候则显得浮躁得多了,即便死了将士,还是不管是否打胜,稍有战功,就马上论功请赏,这中间的兄弟之情倒被名利之心冲淡漠了,从前后文来看,当时众位英雄的心态更像是拿打仗当饭碗,及时行乐,直到阮小七最后那段儿撒野,倒显出了些英雄本色,可也是有名利心下的痴癫的。为了争功而不注意协作,这也是打王庆方腊死伤人多的一个原因。
  到后来李逵的作用很大,他是这一群好汉里说话始终保持本色的一个,多有使人动情的地方,比如说打田虎的时候他叙述他的梦,那不是一般的平铺直叙,而是有惨气在其中的,是能够让人感到血性的。再看别人的话则和小说的叙述语言相差不多了,他们的语言个性多是和自己的际遇和本领有关,而且大多在聚义前有些个性,在聚义后就平淡化了,比如说武松,从行为到语言的变化是很明显的,还有张青和孙二娘也是如此。聚义后不能伸张个性,但团结使他们更有了力量,从“三招”开始就很少看到谁的单个表演了,往往是为了逮到一个人或者赢得一场战斗,而群体出动,很多人并没怎么打,只是追了追,或者埋伏了一下,显不出自己的本领,这本身就限制了每个英雄的发展,给聚义后的水浒渐渐埋下了不稳定的伏笔,使读者感到水浒的散伙是早晚的,它只能风光一时。有两个例外,是神水将军单廷珪和神火将军魏定国,这俩人一出场关胜招降的时候被吹得很牛逼,可从头到尾就没拿出过水火之神力来,也就是在田虎的阵里合作攻了一攻,还被打败了,还是公孙胜解救的,最后他俩在方腊阵死得也很失败,总之是从头窝囊到了尾,我感觉是和他俩的名字暗喻朝廷文武有关。而且我发现水浒英雄都不注意收徒弟培养新一代将领,那么水浒势必会从新鲜的变成老朽的,如果安道全、公孙胜各自收了徒弟留在好汉中,那么在打方腊的时候其伤亡或许会小一些。
  或许作者也感到在聚义后不好驾驭这么多个性,索性就只留下了宋江、戴宗、李逵、张清、燕青这五个人明显多写,其余的也就约略化了。这样“聚义”的铺垫成了一个重头戏,到后来的笔法就多少有些像《三国》了。不过呢,《三国》中的人物刻画是很成功的,我认为有更多的历史为凭的情况下更是有利于作者的发挥。
  可以看出施耐庵在写《水浒》的时候至少分成了两步,第一步是写了或者搜集了大量的诗词,描写各个人物各个时期各个情景。这看上去花了不少时间,前面以临江仙居多,中间以西江月居多,后面以绝句律诗居多,而且每一首词中都有应景的提示。在打田虎王庆的部分中诗词量相对小了,我想如果是补写的话,其中的诗词是辑佚来的,可能作者一开始曾想写这两段故事,就为此处情节作了一部分诗词,但最终没确定要写,所以诗词量较少,后来人在补写的时候也照样把这些诗词又套用到叙述中去了。从燕青进京城如内苑看屏风上的那四个贼首,可以看出当时是要写田虎王庆的,至少这里已经有了伏笔,至于是否铺张开则是作者自己的心意了。第二步是铺故事,把诗词镶入叙述中,还能够看出有些诗词是后来加进去的,因为那些诗词较其它诗词更是贴近情节和气氛,不显得突兀,而且往往短小,也更不讲究韵脚。
  《水浒》的整个逻辑都是神鬼天命,这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此时如果把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对比着看,确实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第一章放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说得很恐怖,仿佛罪恶之源泉被人们挖破了,迸发出来了,从此天下不会再太平了。最后一章则是写各位天罡地煞的最终结局,有人活得不错,有人建功立业了,有人归隐了,剩下的宋江、李逵、花荣、吴用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死了,所有人的命运都归结为奸臣当道,不容贤仁。用大鱼吃小鱼的逻辑看,多少能够看出作者的主旨,什么比天罡地煞更恶,也是一目了然的。如果没有宋江这个招安狂人天石碣命中注定的领导水浒,也没有九天玄女帮助宋江,那么水泊梁山可能会跟方腊、田虎、王庆那样继续发展成为大军阀割据的状态,如此作者的主旨可就不能伸张了,倒是写得痛快,读者看得也痛快,可这不是作者的表达目的,为了表达目的的实现也就只能让读者委屈一下了,读起来越读越闷越憋屈,其主旨的伸张就越明显,就是要让大鱼吃掉小鱼。所以作者也不忌讳在文章里多多描述恶事,尤其是李逵杀四岁孩子赚朱仝的那段,作者不忌讳,能怎么黑暗就怎么黑暗的写,他这是指桑骂槐呢。作者托名神鬼天命,实际上是着眼于对现实的咒骂,另外神鬼也是联系通篇各个小故事的主要线索,说来作者这么写有封建迷信的逻辑、伦理、情感在内,可也并不仅仅是封建迷信所致。
  他写后来被辽俘虏了的宋徽宗是有一些同情心的,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不算普通的老百姓,富绅阶级,你看他跟李师师的那几段儿,很正常的人么,嗯,写得很轻,并没有重视君权,所以单说“反奸臣不反昏帝”好像也说不太通。最后擒方腊童贯去监战,童贯原来打过水泊梁山,此时监战却没有受到诸位好汉的白眼,也就单是阮小七闹了那么一次,这好像是有点儿意思的。打睦州前面的那个关时,山前官兵山后众好汉两方夹击才搞定,这好像也是有点儿意思的。作为元末明初的一个汉人,施耐庵在《水浒》里寄托了他自己的一些政治思想,刚脱离了元朝的统治,他此时是有些民族主义精神的,所以他对汉君汉军总是想到了团结,但对汉奸则要恨之入骨。《水浒》承载的这些想法可后人往往不能理解,后人想的多和水浒好汉们所想相合,这也挺好的,终归也是文章众多所指之一,也是追求天下大治的拳拳之心。

标签:

时间

星期六, 三月 29, 2008

时间

还没看完《水浒》
我就对里面的情节妄加猜测
实在惭愧啊,惭愧
现在快看完了
别人已经把读后感贴出来了

这两天我说政治多了
今天中午又和同事说来着
说政治是不是容易上瘾?
说来都是不从政的说从政的话
就像不开车的给司机指手画脚

还是多看看听听吧
不了解就是没有发言权

时间

星期五, 三月 28, 2008

时间

晚上和高爽吃饭
席间聊到了西藏问题
我和他持不同政见
气氛又紧张又轻松的
我可能很乐观吧
我认为我所想到的
当政者都已经想到了
总之肯定是没有结果
我好像还说出一个世界机密
哦,真可怕,只希望
我旁边儿的人不会去乱传

郑倩和真十之间的小摩擦
我因为好奇结果扯上了我
其实我不想掺和这事儿
只是我觉得郑倩来北京
现在混到很不着调
呵,说不定以后她就好了呢
我也是瞎操心
她也是自作自受硬着头皮

时间

时间

星期四, 三月 27, 2008

国家不是地摊儿
地球不是菜市场
政治不是公平秤
“自民人”不是城管

注:“自民人”就是“自由”“民主”“人权”的缩写。

这两天聊政治有些多
心情浮躁,不好
联系女鬼有些多
耽误时间,不好
还是看书吧,稳稳心

时间

星期三, 三月 26, 2008

时间

星期二, 三月 25, 2008

质疑“民主人权”——《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综合了我关于“民主人权”事迹的见闻,进行考量,我感到我需要质疑“民主人权”了。我们对“民主”的方式及其后果有所了解么?我们理解的“民主”是不是过于简单化了?是不是偏激过分极端了?是不是形式主义的思考“民主”了?是不是被“民主人权”一叶障目了?这些就是我所思考的问题,我的结论是我们现在所定义的“民主”很有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如果同时犯了“机会主义”错误,那么这个“民主”的泡沫可能会崩溃掉。

  清朝初年,政府让汉人留辫子,汉人民主了一把,结果死了很多人。清朝末年,又让汉人剪辫子,汉人有民主了一把,结果又死了很多人。缠小脚的始末死的人更多。我想问,留辫子是民主呢?还是不留辫子是民主呢?人们已经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即使这种生活方式在外人眼里是荒唐的愚昧的原始的野蛮的,但是这是那个民族的人的选择,是风俗习惯了,当这种风俗习惯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时候,就会有新的思想来临,新的思想就带来了新的生活习惯,这种新的生活习惯自然不会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戴,强制推行这种生活习惯的话,那么就是不民主了,但如果不强制推行这个习惯,就有可能继续保持这个民族的落后,不会再有发展,甚至可能会导致一个民族的灭亡。当年赵国胡服骑射的改革,民主么?但如果不改革,当地的汉人就可能被胡人灭掉了。
  从这里我看出“民主”是有阻碍社会发展的义项的。

  再看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
  政权问题(第一段)
  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是普遍地组织了,但是名不副实。许多地方无所谓工农兵代表会。乡、区两级乃至县一级,政府的执行委员会,都是用一种群众会选举的。一哄而集群众会,不能讨论问题,不能使群众得到政治训练,又最便于知识分子或投机分子的操纵。一些地方有了代表会,亦仅认为是对执行委员会的临时选举机关;选举完毕,大权揽于委员会,代表会再不谈起。名副其实的工农兵代表会组织,不是没有,只是少极了。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缺乏对于代表会这个新的政治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干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民主集中主义的制度,一定要在革命斗争中显出它的效力,使群众了解它是最能发挥群众力量的最利于斗争的,方能普遍地真实地应用于群众组织。我们正在制定详细的各级代表会组织法(依据中央的大纲),把以前的错误逐渐纠正。红军中的各级士兵代表会议,现亦正在使之经常建立起来,纠正从前只有士兵委员会而无士兵代表会的错误。
  不管毛泽东是好是坏,毛著的实话实说这点是让我很放心的,能够看出他确实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了解了大量的情况,才动笔的。即使是被评为中共史上最黑暗的“中共七大”,毛泽东的发言仍然是在说真话,不同的地方是有些问题他没有说到程度上,但所说的却都是实话。在研究“中共七大”和“延安整风”的时候,如果不看毛泽东的发言定会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的贯穿始终的脉络的,因为我研究“中共七大”已经有三年了,核心资料、周边资料、党史资料我也搜集了有半个书架,也去实地考察过,如此,我对毛泽东喜欢说实话这点是有深有体会的。我写这一段话是为了防止部分人“因人废文”。
  嗯,从上面的引文里可以看出,当时中共在湘鄂赣边区推行民主制度是遇到了困难的,因为人民不配合,那么就是“民主制度”和人民之间发生了矛盾了,那么如果当时听人民的,就不会有“民主制度”的推行,如果不听人民的呢,就又违反了“民主人权”了。毛泽东早中共早期对湖南农民运动调查的深入了解,使他掌握了很多空喊“民主人权”口号的人们所不了解的中国状况,这对他后来的一些政策、策略是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他对持久战的理解和分析的角度,他在做《矛盾论》的演讲时所用的教育方式,以及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这些都是有中国特色的,是共产国际的民主所不能解决的,也是生搬硬套西方的“民主人权”做不到的。《井冈山的斗争》里也说到了因为“与机会主义斗争”“地方主义”“土客籍问题”“投机分子的反水”等等“民主制度”与实际上人民行为之间的矛盾损失很多人,里面有红军也有老百姓,也有附近的军阀和乡绅。当时中共认为“民主制度”是先进的,是有利于斗争和解放的,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却与真正的“民主”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接受这一套,或者说只有很少数的人接受了这一套,而接受这一套的人往往也是有自己利益打算的,就像《井冈山的斗争》里所说的,就得打仗,而且要打胜仗,这样老百姓才会接受“民主制度”,认为“民主制度”是先进的。看来,“民主”并不是个土生土长的东西,是要通过某种方式体现出它的优势了才能会有人追随的,说白了还是“物竞天择”的经济眼光。如果欧美各国穷得叮当响,活得水裆尿裤的,他的那一套“民主人权”又会有什么说服力呢?那么“民主人权”就成了个童话故事,或许会遭成年人的笑话了。
  如果当时中共听任老百姓的“民主”,那么中国就不会存在“民主”了,而仍然是军阀主义,与现在的美国的对外政策没什么区别。那么到底哪个“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呢?现在我们理解的“民主”会不会也是阻止发展的民主呢?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看,当一个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新事物来代替就事物,当一个“民主”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时候,那么就得需要一个新的“民主”来代替它。从这个角度说中共对西藏的政策实际上也是在推行“民主”,或许在现在的和平时期里看,中共的做法有些急于求成,但如果放在20世纪三十年代,就与湖南农民运动相差不多了。不同的时期推行的方法应该有所不同,这也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态度。

  再看日本的历次佛教战争,可以说是此此都和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的作对,从“国津神”到“天津神”,从“阴阳”到“禅宗”。看西藏的历次佛教战争,也是一样的此此都和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作对,从“苯教”到“上座部”到“大乘”,直到宗喀巴的宗教改革,死人很多的。世界各国的历次宗教战争都是如此,死人很多。现在提出来的“宗教信仰自由”其本身实际上也是一门“宗教”,从韩国的一些小说里,比如说金东里的《巫女图》,也可以看出“宗教信仰自由”这门宗教本身就使人们的宗教信仰不自由了,而且也死了很多人。
  至于“宗教信仰自由”这门宗教与其它宗教相比到底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呢?这就像中国大陆推行“无神论”一样,有好处,促进了科学理念的推广,扫除了很多腐败的封建迷信,但也有坏处,就是使很多人堕入了“精神空虚”的深渊,寻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了。所以说“宗教信仰自由”这门宗教到底是好还是坏,还要是实事求是的进行历史的考量的。不能说新事物就都是好的,“非典型性肺炎”也是一个新事物,“艾滋病”也是一个新事物,但人们并不把它当作是个好东西,这些是要严肃的进行历史考量的。

  再看婚姻自由,是好还是坏?人们盲目的追求“爱情”而导致生活状况不佳甚至更腐败的金钱婚姻的现象我们也是能够看到的。原来没有婚姻自由的时候,中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在适合结婚生育的年龄段组成了稳定或者逐渐稳定的家庭,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来说,家庭的稳定也相对的淳化了民风,社会也相对稳定。而目前很多婚龄的男女们却因为“爱情”这两个字而婚前同居、私生子,还有大龄不能结婚的,并不是健康问题,而是人们对“爱情”太苛刻太唯一太挑剔了,这也渐渐的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没有稳定的家庭,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的时候就难以踏实,人心就涣散。
  我认识一个作家叫冉平,他写过一个剧本叫《清水窑》,我给做过编辑,希望大家有机会找来看看。其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中共土改的时候,到了一个村庄叫“清水窑”,土改的内容里有一条是推行婚姻自由。一对年轻的夫妇,说来不是自由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他俩的生活很美满很幸福,但在这个时候就要把这个家庭给拆散,因为他们的结合不是婚姻自由的,然后让那个女人自己选择丈夫,那个女人本要再选自己原来的丈夫,他们俩已经有了感情,可是如果选了,就又是回到了原来的婚姻不自由的状态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选了另外一个男人做了丈夫。那个原来的丈夫一气之下上山当了土匪,后来在一次剿匪的时候被打死了。我想问这样的婚姻自由好吗?选择了“不自由”难道就不是“自由”了么?

  再看男女平等,也是社会强行推广的,女人要去劳动,而其本身的生理又不能支持持续的劳动,其本身的心理又希望有一个好的丈夫好的家庭,可是她们因为劳动而没有机会去保重自己的身体,没有机会去享受自己的家庭,这样男女平等就是人权了么?去年我听到了一条我的朋友告诉我的消息,他工作在银行,工作繁重,里面女职员很多,每天早六点出家门,晚上十点才能回家,不是不遵守劳动法,而是银行的工作特点就是如此,很繁重,如果不能完整今天的账目整理的话,明天将来就会给更多的人造成困难麻烦,所以他们大多是自己自愿加班的,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在那个银行里,有一个女职工因为过度疲劳晕倒了。而且这种情况我听到的不止这一例,为什么偏要让女人们受男人们的罪呢?中国古代男主外女主内,是沉淀了几千年的社会经验,也是一直维持着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男女平等了,打破了这个平衡,致使很多家庭虽然组成了,但双方都不能来照顾家庭,而使家而不家,说大了,就是国而不国。
  然后就有广泛的推行妇女劳动保障什么的,一个单位要给女人福利,还不能让她们干太多的活儿,三八妇女节的时候还要发奖金放假,如此,为了维系一个形式上的“男女平等”造成了多大的麻烦!而且并没有是女人们感到幸福,她们大多是无暇谈恋爱和组织家庭的,并且也没有生育,这也将会形成更大的社会问题。另外还使很多有些才气和知识的女人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若工作去虽有了经济保障但碌碌无为,索性就又回到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日子了。实际上这一波折我感觉它反而是男女平等的,男女各取所长,各随所愿,不好么?非要机械的平等,结果男不男女不女,社会伦理和结构就濒危了,人们并不因为“平等”而幸福。

  这些“民主人权”我感觉是失败的,是武断的,机械的,形式主义的,它并没有照顾人们的具体文化和风俗。哪个更先进呢?是“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宗教信仰自由”“民主制度”更先进呢?还是原来的那一套更先进呢?我觉得都说不好,所有的选项都是有利有弊,并没有看出来哪里是真正的发展了,既然都是一样的,处在一个水平上的,那就纯粹的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或者“为了习惯而不发展”的政治资本罢了。至于是否先进呢,我感觉就是宣传用语中用词的褒贬不同而已,宣传机器掌握在谁的手里,同一件事情就会焕发出褒贬的不同色彩,否则就是各种色彩都有,如同搅浑水一样了。如果把这些政治资本当成了“武器”,从二战后到现在的世界我们都是可以看得清楚的,“民主人权”给人类到底带来了什么?是死人,是野蛮,只不过换成了非暴力的死人和高科技的野蛮了。人们因为“民主人权”就幸福了么?我手里有两份报告,一份是美国七十年代的生活状态报告,一份是美国八十年代的生活状态报告,这两份报告是2007年十月美国五角大楼解密的,我的工作性质使我有这个便利得到一些类似的资料,从里面我看不出美国人民因为响亮的“民主人权”口号而感到幸福。如果查不到这两份报告,可以从大量的新闻画册中得到我的这个结论。而从后来的“民主人权”侵略战争中,我更是看不出“民主人权”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今天看了一条新闻,说中国奥运圣火在希腊的点火仪式上,在刘淇演讲的时候,新闻无国界组织的人抖着“用手铐组成的五环图案旗帜”冲进会场,导致一些国家对此次仪式转播的中断,也是刘淇的演讲中止了一下。这就是“民主人权”了看来,不管西藏问题到底如何,我从这件事情只能看到,又一次看到“民主人权”对于人类文明的藐视、践踏,而且是野蛮的,他们不尊重奥运,不尊重各个把奥运会当回事儿的国家,这已经不仅仅是不尊重中国了。而且我从这件事里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上海中央公园告示上的那句“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话语,还是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这是“新闻自由”,记者自己披挂上阵粉墨登场了都!
  我又想起当年的89学运,那是“自由民主”在中国被叫得最响亮的时候,从很多方面的资料来看,在六四之前,中共对天安门广场上的集会并没有打扰,仅有几次北京市委、国家政府官员进入场内劝学生回去上学,也没有成功。那么就是说在六月四号之前,天安门广场是被控制在“自由民主”下面的,好,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从录像里能够看到的是遍地的垃圾,从留下来的文本里可以看到的是当时广场上分了很多派,派系之间谁都不听谁的,形成了无组织无政府的状态,另外还有强奸的事情发生,也有殴打谩骂等等颓废迹象,喊着振奋人心的口号,做着“自由民主”的畜牲事。赖在广场不走,有部分同学想复课却遭到了阻拦与奚落,更多的是因为“民主”而违心的硬着头皮的不复课,民主就是随大流么,都不复课,我就不好说去复课了。当时的广场的样子,从录像里看,我确实看到了“自由民主”,而且看到了“自由民主”的后果。要恢复国家生产秩序,文的不成,只能来武的了,我认为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如此做的。今天中午我得到了一个消息,说当时中共不敢用北京的军队,因为北京的军队因为被社会舆论搞得军心涣散了,可能不会很好的完成戒严和清场的任务,所以只好调派外省军区的部队,而且掉了三十万部队,为什么?对付几个学生怎么要用那么多部队呢?原来他是为了防止北京军区的部队发生兵变。89年的“自由民主”喊得人民不得安宁,多条铁路被学生阻拦了,各省的生产都失去了秩序。而且从他们的各高校联合会的“民主选举”中我也没看出有什么高明的地方,选一个主席选了又罢罢了又选,来回几次,光选举就会花了近有一周的时间,学生们没有干别的,没有学习,没有看书,只是在看大字报,听演讲,填票读票,反复的填票读票,仿佛世界上已经没有了“学问”二字,他们认为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民主了。这与《井冈山的斗争》中“一哄而集的群众会,不能讨论问题,不能使群众得到政治训练,又便于知识分子和投机分子的操纵”有何异?可人们把这个叫做“民主自由”,说白了就是“不动脑子只投票”。
  这回台湾的大选,也是如此,美国大选次次不都是如此?只是一个金钱与党派操纵的投票小游戏罢了,民主么?共和么?闹剧。美国除了经济、科技上很发达之外,它的政治由于“民主”而显得涣散、原始,甚至野蛮,并没有什么先进性。而美国的经济、科技的发达也是各个国家的精英都去美国后共同努力的结果,美国好在因为工商国防的原因还很尊重和保护知识分子,而这些发达也是20世纪初到二战期间从各国博弈之间捞到的政治资本和财富所至,其中的罗斯福新政是有大贡献的。

  从美苏冷战中我看出,“民主人权”并不比“共产主义”做恶小。尤其是僵化死板机械的“民主人权”本身就是严重唯心的病灶,或者说就如同现在对“无神论”“爱情”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迷信。从《井冈山的斗争》里我感到毛泽东是认识到了这一点的,所以后来他对机会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甚至修正主义等等都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里也有不实事求是的一面,不过可以看到毛泽东的出发点还是基于他对中国国情的具体调查之后才确定下来的。
  我现在对“民主人权”有所质疑,也是对我以前对“民主人权”盲目支持的一个反省,不能因为“民主人权”就否定了某个国家的政策甚至干预他们的内政,否定了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伦理文明和社会文明,否定了民间的风俗习惯甚至他们的历史。我不希望看到“民主人权”成为“对文明的倒行逆施”。从很多政治事件里我看出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政客的那种高明的政治觉悟的,他们很容易盲从很容易走极端,因为他们对“民主人权”并没有了解,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一个国家如果不团结,就不可能有发展有建设;一个公司如果不团结,一个家庭如果不团结,也如是,最终的极端的“民主人权”我感觉只能导致人们回归野蛮。如果没有法律,而且现在的法律框架面对“民主人权”好像也是被动软弱的,至少还有些威慑作用,如果没有法律,由民主而不集中,那结果跟“共产主义”的噩梦就没什么区别了。
  使用“民主人权”这步棋的时候要考量一下实际情况,寻找符合人性的路去走,如果找不到这条路,而社会又亟需发展,否则就会耽误人民的生活的时候,那么《井冈山的斗争》中说到的“打仗,而且要打胜仗”这一条还是很有用的了。“民主人权”是人们像水,往坡下一滑再滑的,如果不同时具有或者说执行一些限制“民主人权”的举动的话,就像没有宗教的世界一样,人们不会幸福的。
  仅就是为了“推翻中共”而提出来的“民主人权”那只是幌子,是很脆弱的片面的盲目的,是一条打扮得比较商业比较漂亮的狐狸尾巴。至于“中共”如何,是否该推翻,我认为他们都是个党,跟其它的这个党那个党没什么区别的,只是世界上的各个党派代表的利益各有不同罢了,中共的权力大一些罢了,倒也不必吃醋,你伸张你的“民主人权”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就比什么都好。中国朝代更替多少千年了,中国人民知道怎么对付中共,他们比你们更文明更有经验,不用“民主人权”来操心的。

标签:

时间

时间

钟潇 21:43:46

老朱在吗,想邀请你参加一个自由辩论赛,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参加呢。

看到了给我留言。具体内容和形式如下:

网络最自由的辩论《我们该更关注怎么写还是写什么?》

活动背景:
天涯舞文弄墨无疑是华语论坛最为自由、最为包容、走在最前沿的文学论坛。舞文给了大家一个展示的平台,也吸引了一大批出版编辑聚集在这里选稿,使得很多作品被广大网友所熟悉,一些作者也因此声名鹊起,脱颖而出。点开舞文上方的“天涯拾英”,那里有舞文从建站起来的优秀作者。传统作家也借助天涯舞文弄墨来宣传推广自己的作品,更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写手,以及文学爱好者,借助天涯舞文,圆了自己的文学梦想。

活动缘起: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进行了一场先锋小说的革命,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对文学的探索进入了新的纪元。
支持继续先锋的说,我们应当继续开拓文学叙述的可能性。
支持回归传统的则说,叙述的可能性已被前辈们玩尽了,我们该回归传统。

然而怀有文学梦想的,正激情四射地创作的人大有人在,天涯舞文里的你、我、他不正是么?初写者可能大多是凭着一股热情的自发式写作,写到一定程度后,“我们是该继续先锋还是回归传统”这个难题可能就挡在我们面前。

舞文的作家们,你们是赞同继续先锋还是回归传统呢?或者说,我们是该更多地考虑怎么写还是写什么呢?在这留下你们的声音吧!

特邀嘉宾:
我们邀请了一批舞文的作者和大家一起各抒己见,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李西闽 一人一人一人(黄孝阳)
钟潇 沈默克
天堂有醉 卢小狼
谭易 蜘蛛1

主持人:
刘少言
保安:
章无计 欧阳静茹 张佳玮 水边梳子
检票员:
慕容雪村 李正华
日期:
2008年03月24日

关键词解释:

先锋小说:更关注怎么写
先锋小说是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影而产生的新文学思潮,主要活动期于1986-1989年间。现代主义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生活,摹仿生活,而是自我表现,用艺术想象创造客观,再现客观从而表现主体,即作者不再通过在文本中注入自己的价值评判与精神情感来建立其它体性。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的“怎样都行”的信条,带着不确定性构方式,加之怀疑与否定的内在性的流动,由此颠覆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原则,先锋小说形成了一种从自我存在出发寻求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哲学文学思潮。

传统小说:更关注写什么
传统小说主要靠其叙事性、情节来吸引人。
 
 
 
 
 
朱老剑客 09:29:17

我们该更关注怎么写还是写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了,而且在现实中已经和很多人切磋过了,我感觉不需要参与那个辩论了吧,免得引起更大的争议(已经有几个小说作者因为我的劝导而封笔了),而且我的言论有些是大陆方面不能发表的。
另外,天涯的发言太麻烦了,打开太慢,我注册了几个帐号都被吃掉了,根本不容我说话。

并且从此宣传语中可以看出,他对“先锋小说”“传统小说”的定义是错误的,或者说他没搞明白什么叫“小说”。此是阅读面太狭窄所致。

而且我感觉选的这几个评委和参与人员的书写经验、社会经验和交流经验都很少,视野太狭窄,不足为评。

嗯,你不妨试一下,写先锋小说,每天写八千字,坚持写十年,不带重样的写,把自己写空了为止,那时候你就觉得这种论题实在无聊了。

你在这些人里面是踏实的,是尊重中文基础的,不宜和他们为伍,粉墨造噱,空打妄语,浪费青春年华,疲于无益之争。你就写你的就好了,该怎么写、写什么,现在言论是自由的,作品价值如何,自有后人盖棺论定。中国古代那么多小说,浩如烟海,你不看你就会以为他们说什么“现代”“后现代”好像是个新事物了,魏晋时候就被人玩儿腻了的,根本谈不上是“先锋”。中国古代那么多小说最终被人们记住了什么呢?文学是要让人们去记住的,如果人们记不住或者不屑去记住,那么作者就只能孤芳自赏了。像小狼、默克、佳玮的那些粗陋的玩艺儿根本是没必要发表的,他们搞小说学术研究可能要比创作更有前途一些,我说的也只是“可能”,也有可能他们根本就不是搞文学的这块料。

中国文学史要比欧美文学史长久很多,比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学史也要长,与埃及、巴比伦、印度的文学史相当,或许更长。

17世纪到20世纪的欧美文学理论和创作上的探讨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至汉朝初年的探讨与尝试,而西东汉、三国魏晋的时候水平他们仍然还需要继续努力才能达到,现代欧美文学能够达到《文心雕龙》的初级水平的都可以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了。欧洲史诗、古典戏剧也就是《离骚》的水平,可能还不及。我们现在追求欧美的那些现代后现代,不说抱残守缺也是倒行逆施的。

不研究明清散文小说,我感觉中国的小说作者就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胡适之白话文运动已经使中国文学倒退了两百年不止,目前确实有可称为中文小说之先锋的一些作家,我认识几个,但都不在你所举之列。

什么时候欧美文学水平或者中国白话文文学水平能够达到中国唐朝水平了,我定会欢喜的参与他们的讨论,至少我会感到说话的时候不至于因过于俯视而显鞠躬,我也不会因和他们时常提《连山》而疲劳我的记忆力。

再过五十年,努力钻研古籍、体察社会的五十年,再来进行这些讨论似也不迟。

我的想法就是这样。

你问我一个问题了,我也问你一个,“你为啥写小说?”,希望你把我的这个问题带到天涯的辩论现场去。

写小说的目的、出发点不一样,当然关心的问题和对同一个问题关心的角度、程度就不一样了。
把这个问题回答好了,然后稍微动些脑子就知道自己是应该注意怎么写呢还是应该注意写什么了。
别人如何咱们不必管他,各人有各人的目的,如果毫无目的呢其实也是有目的的——打发时间么。

时间

星期一, 三月 24, 2008

时间

《古书读校法》读后感

  看完了《古书读校法》,吴孟复著,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83年5月第1版,1984年7月第2次印刷。之前我看过吴孟复写的《训诂通论》,是单就读校法中的训诂一门细讲的。说来都是课本,里面知识量非常大,而且在《古书读校法》中始终贯彻着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虽然在诗词鉴赏一节中这种哲学思想多少产生了一些学术上的偏见,不过总的来说吴孟复的眼光是很博大精深的,是很客观的,其中介绍的读书的各种理论、知识、技能多使我茅塞顿开,大长见识。读这本书无异于是对自己的学术思路的一个锻炼,使我摆脱了对学术界工作方式的无知。
  我一度对学术工作有很大的偏见,觉得那是刻板无聊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且我始终不能把沉浸于书堆中的畅快与各种学术工作的繁琐压抑联系到一起,现在反思我原来的读书历程确实是偏激的而且是肤浅的。当时我不想考文史类的研究生,就是因为看到他们的工作很没有创造性,或者说他们的创造性并没有小说创作那么明显得能够让我看到,只是在某一个小领域里打转转,不过现在我感觉在有了坚实的阅读和研究基础之上能够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和看法那种创造性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能力的。像《训诂通论》一样,吴先生在这本书里举了大量的读校的精彩的例子,而且就因为例子的数量非常多,使我感到学术生活中的每一本儿都会是那么的精彩,那么惊心动魄。不过我也感到就我所掌握的材料资源和我自身的学术素质来看,我离吴先生说的那种搞学问的状态里得还很远,创作和学术是两回事儿,可没有学术基础的创作难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难免会穿凿附会扞格难通,降低了我所创作的作品的品位。因为缺少实践经历,我终归只些能从此书中得到一些理论和经验,虽然我也想搞明白一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其中各个人物、事物的体统,至少有自己的见解,而不必受别人的消遣文章的左右,得到一些真知灼见,而不在浸泡在粗制滥造的思想当中,可这很难,一想到我要花很大的力气很多的钱来求得一个“明白”,我也不禁股战。我自认为我算是比较勤奋的人了,可遇到了这种深入的追究一篇文章一段话甚至是一个字的情况,我也确实大多只是查查字典词汇,马马虎虎过去了,不求甚解,如此一本书的价值在我这里就显得小了很多。我一直以为我看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研究,现在想想从行动上看我也只是把看书当成普通的消遣了。很自责,看完这本书我很受打击,可又无能为力,其实我也不想不学无术,也不能埋怨现在的创作和学术的环境浮躁,只是自己的能力确实有限,和专业人士、团体相比我是太业余了。这本《古书读校法》我感觉对我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提醒”,我也希望能够使我入门和找到路径,为我自己的文学创作服务。
  我从《训诂通论》里已经知道了一些读校古文的方法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对文献阅读的实质有些体会,《古文读校法》使我对这些方法、工作的脉络看得更清楚了,并且层次分明的作了总结,是很多我体会到或没体会到的感觉具体成了文字,都是正道,是做学问所必需的学德。吴先生在此书中对经史子集以及各方面的古书可谓是如数家珍,并且分门别类的说都是怎么来的,做什么用的,从他的叙述讲解里我也看到了一本书被后人们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和卓越的眼光与才华,并且明白了书是做什么用的了。在附录里吴先生写了清朝乾嘉学派戴震的治学方法,在那里把做学问是干什么用的说得很明白了。我从《古文读校法》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吴先生在第一章中回答的几个问题:治学的途径与方法、治学与材料积累、怎样才能读懂资料、读哪些书、怎样读书、怎样查找资料,把读书之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给说得清清楚楚犂然当心。什么才叫书,我前几天在网络上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也说到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算是书,大多只是写满字儿贴点图画的一堆装订起来的纸,不看不影响心情,看了反而头疼。吴先生在此书中也说了什么叫书,不过有太多非常好的书我觉得我这辈子是不能看到了,浩如烟海,我也只能把手里有的书都看明白看懂我这辈子就算知道点儿事儿,更多的,虽然可以想象,可到底还是不知道。
  而且我还明白了目录、索引、版本、辨伪、辑佚、校雠、训诂这些在读书之前是多么有用处,这里大部分工作都是编辑帮助读者完成的,不过在读者阅读之前对版本、辨伪、目录仍是要加以注意的。我还明白了什么叫经史子集,各种工具书都是怎么编排出来的,能够发挥多么巨大的用处,以及丛书、类书、精注本、精校本、世家、列传、表、志、通代、断代、纪传体、纪事本末……等等我在古籍书店里常会碰到的书名、目录的具体意思和书籍功能,以及我现在知道的所有知识都会本源于什么资料里。我收集的原始资料比较多,如何使用他们,如何让他们从一个个的“料”变成一本儿书,并且能够为我服务,这些本领对来我说都是新知,我也豁然感到自己的能力仿佛也增加了许多。现当代学者、期刊、报刊的资料是应该受到重视的,或者说经过勤奋的研学之后出版的书应该是读书之首选,这也是评价一本书的良莠时心里要有数的。
  说来这篇读后感定会让很多人笑话,其实我对严肃的知识往往是无话可说的,它们很有说服力了,并且对我帮助很大了,尽管这些知识可能很基础是尽人皆知的。我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嗯,来自于以前我读书的态度,来自于我希望自己的学风也能够严谨求实,也来自于古今如此多的学者事迹对我的鼓舞。我倒不是要去皓首穷经,只是看到了古今学者的辛苦劳动如此这般之后,让我感到读书是件很踏实很安全的事情,让我觉得我的思考和创作在人类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是有些意义的,现在的阅读是能够给我一个最终的满意的。
  尊重学问,尊重书本,尊重身体力行和辑纂知见,尊重别人的字,也尊重自己的字。

标签:

时间

星期日, 三月 23, 2008

时间

发现很多人缺少“大学”精神
遇到问题不会融会贯通
总给我一个印象就是脑懒惰
我突然拿出一个和话题内容无关的东西时
人们大多需要很久才能转过脑筋来
对符号的理解与语言一样
是人类的本能,可在日常生活中
这个本能仿佛是已经死掉了
一个很简单的思维变换和运用
却要经过大量的论证和考察
就像1+1=2一样,不好证明的
但却是真理,是最基础的常识
不知道,这种事情我几乎天天都能碰到
可能人类更适应按部就班吧
因为畏惧艰难和头脑懒惰
多少世代了,根本无自由可言
人生存的时间太短
短得以至于人们
并没有充分的尊重自己的时间

时间

星期六, 三月 22, 2008

时间

今天和小寒
小寒的同学
佟奇和西山
小聚兼吃喝
逛了潘家园
找朋友气氛
我说了不少
也看动画片
佟奇要生活
又懒得动弹
西山很朴素
小寒闹婚危
我吃得不错
小寒的同学
要给我做媒
都变了形象
我也变胖了

时间

星期五, 三月 21, 2008

时间

在mayacafe里回复讨论: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宗教。

嗯,你这里谈的是“狭义宗教”,所以我在这个发言里所说的“宗教”也是狭义的。

宗教是“生存的痛苦”的一个反映,然后出现了各种教义来呈示、解决或者缓和这个痛苦。《圣经》中说到的各种灾难以及上帝对以色列人民的考验,《古兰经》中 说到的信与不信之间的区别,以及其所描述的末日的样子,佛教中的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苦”,我感觉都是在反映“生存的痛苦”,并且通过一些修行祈祷等 等企图得到“对于痛苦的解脱”。这里佛教的教义是说得最明白的了。

我不是说“生存的痛苦”是不能避免的,只是在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下还是不能避免的,地球上仍然有贫困、疾病、灾难,而且就算是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民,“生存的痛苦”也是仍然存在的。各个地方各个人的痛苦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所以宗教并没有过时,生它养它的土壤还在。

这种“生存的痛苦”在两个时刻会明显或者说尖锐的表现出来,一个是自己的宗教(广义宗教)受到威胁的时候,比如说空虚、虚无、身不由己、无所适从、不自由 (失去行动权利,失去保护赐福);一个是别人的宗教(也是广义宗教)被强加给你的时候,比如说文化侵略、强制性的灌输、歧视与偏见、受到蒙蔽。此时这个 “痛苦”就从模糊的不确定的变成了清晰的确定的了,从涣散的变成集中的了,从无方向的变成了有方向的了,当这个“痛苦”明显或者尖锐到了一定程度,当然会 “发乎情止乎礼”,会有所言说或者有所行动了。
上面大家看到了,我说的是“广义宗教”,就是每个人发自本身的信仰,并非外来的,而是同过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的积累,渐渐的形成的一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我在《〈千万别当艺术家〉读后感》里对“广义宗教”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广义宗教不管你是几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它都会存在于个体人的精神世界里的,或者说 它是哺乳动物的一个求生本能,是一种生命意志,与什么主义无关。这种“广义宗教”在佛教教义里也有很好的描述,然后提出了“集”,就是每个人的各种各样的 意志汇集到了一起,通过社会的协作调和等等作用产生了统一的具体的宗教,当这种宗教有了具体的教义典章仪式象征物之后,就形成了“狭义宗教”了。
那么“狭义宗教”是集体意志或者说“社会群体意志”的表达,反映了一个群体的“生存的痛苦”,由于是群体的,它的生命力要比个体的要强大得多。通过家族教育、地区教育以及个体认同等等方式,狭义宗教群体不断的会有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其本身是活的,是有新陈代谢的。
嗯,这些都是宗教与政治无关的一面。不过当涉及到了意识形态层次的探讨时,它就与政治产生了直接的关系,进而是国家、军事、经济等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了。 如果仅说纯粹的科学的话,从我从事科研活动的经历和阅读科学文献的经历中,我感觉不存在“纯粹的科学”,也就是说不存在绝对的客观,只有相对的客观,即使 是一篇死死板板的试验数据,从其中仍然能够看出些微的宗教气氛来,比如说数据记录规则、数据格式等等,其中是有人为的痕迹的,这个痕迹在科研界既然不可避 免,于是各个国家政府就纷纷推广出了自己的科研上的国家标准,那些标准实际上正是在科学领域中所形成的特殊的“狭义宗教”的具体表现形式了。
在我的科研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中国的国家标准与国外的国家标准之间的冲突,也经常因此发生专家之间的激烈讨论,这实际上就是宗教战争的缩影。

狭义宗教对于人类来说不是一个新事物了,但现代它还没有成为旧事物。在我们谈到政治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发生口角,有些人反对中共,有些人支持中共,等等,这些都是宗教行为的表现,是“生存的痛苦”的一个反映和解决的过程。
说到了“和平”,这自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和平”并不是解决所有的问题,在佛教教义里把“和平”认同为“灭”,就是所有人都灭掉了自己的广义宗教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世界上不存在生命意志的时候,才能出现绝对的和平。

我不认为“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宗教”,我知道这里说的“和平”只是相对的且没有诉诸武力的。宗教是一个和生命维系在一起的自然存在的东西,它可以发 挥温和的一面也可以发挥暴力的一面,我们在说“宗教威胁和平”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想到“宗教维系和平”的一面呢?通过多方面的修养、交流、研究,使各个狭 义宗教的社会壁垒柔软下来,能够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我觉得这要比强行的毁灭宗教要强得多,并且宗教是不可能毁灭的,除非把人都杀死。比如说把信某个狭义宗 教的社会团体都杀死,斩草除根,彻底的灭掉了这一脉人类的“痛苦”,不过这也不能保证在将来不会再产生一个相似的狭义宗教群体,因为“生存的痛苦”的当得 到了群体的认同之后,就不会寂寞,其痛苦相应的就会缓和些。一些宗教学家神学家在解释《古兰经》末日的时候就说到了“这相当于人类灭绝了”。
嗯,如果使狭义宗教的社会壁垒柔软下来,这就是佛教教义中的“道”,也是中国道家学说中的“道”,这个道可能是很唯心的,但是将是会很有用处的,也因此大 量的向往和平的团体、党派都不约而同的在探讨这个“道”应该怎么走。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都是如此,都在探讨这个“道”应该怎 么走,虽然说并没有直白的说出来,没有拿佛教或者道教中的“道”来说话,但其所行也确实是如此的。
中国古代说“虚怀若谷”,实际上是对“道”一个描述,它能够包容其他人的“广义宗教”,从而能够成就出社会的和谐。

遇到狭义宗教所造成的社会问题的时候,我认为应该看到那些社会群体所凸现出来的“生存的痛苦”,不宜硬碰硬,而要因势利导,方能水到渠成。这是持久战,万 万心急不得,可能需要上百年上千年的努力才成。我感觉什么民族独立、宗教纷争这都是心急的表现,都是希望一夜之间天地变的懒惰和功利思想,那样社会壁垒只 能越来越硬,事情只能搞得越来越糟糕。
欧洲搞联盟,东南亚也要搞联盟,这至少说明了一个进步,就是相邻国家的社会壁垒相应的柔软了一些了,人类在缓慢的逐渐的融合和理解。
慢慢来,一点一点的做,涉及到了人类的“生存的痛苦”这样的东西时,切切急不得。我现在的做法是:多交朋友少吵架,牺牲自己为大家,嗯,也不一定对,显得很消极哈。我没觉得有什么大错。

时间

星期四, 三月 20, 2008

时间

今晚和尼奥、泥儿、小梅喝酒
各吐各的苦水儿,一喝三叹气
一个说拿钱少,一个说没考上研
一个说自己名字用了生僻字儿
呵,至于么,这刚哪儿到哪儿啊?
刚接触社会几年,碰到了挫折
就耍小孩儿脾气,原来的精神呢?

两单身男,两单身女
对着说自己找不到对象
聊得挺开,但就不想成对儿
两单身女看不上两单身男
还说自己应该尽快找对象了
我就不喜欢听单身女对我说这个
她这不是纯粹有病是什么?!

时间

星期三, 三月 19, 2008

时间

上午所里开会
几个领导报告冗长
很多职工不耐其烦
反正我是听两个就撤了
后面还有一大堆呢
起先坐在前面的不好意思走
到后来也走了
最后所长生气要点数人数
二百六十多人剩下了一百三十个
所长发火说要以后扣奖金
操!谁怕谁啊?!大不了散伙儿!
谁让你开会那么没意思呢?
能一两句话说完的偏要那么长
而且还没有文采
我看解放前开会的报告都特短
有些就是几个字就完成了动员
惯着你!下面摘一段儿史实:

1949年9月21日晚上,
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
竺可桢在日记中
记载了每个人的发言时间:
毛泽东18分钟,
刘少奇14分钟,
宋庆龄12分钟,
何香凝15分钟,
高岗18分钟,
陈毅5分钟,
黄炎培11分钟,
李立三16分钟,
赛福鼎连翻译16分钟,
张澜11分钟,
程潜9分钟,
司徒美堂(华侨代表)连翻译13分钟。

时间

星期二, 三月 18, 2008

时间

在mayacafe里说了不少89动乱的事儿
后来我发现我也不是谈政治的料
只能把自己的见解想法粗浅的说说
具体的深入的论述我做不到

男人遇到政治总会说个不休
我也不例外总会有些自己的想法
可面对现代政治我定是落伍了
今天下午我才弄明白主席是干什么的

并且我还觉得自己是太无知了
太多具体的问题我从来没细考虑过
大量的资料,我又理解得太慢了
我觉得佛家不打妄语这条很难做

说来我看书不少了可记性不好
什么资料放在我面前都是别的门道
我不知道最终我能输出什么输出多少
所以特别沮丧,可谁也帮助不了

时间

星期一, 三月 17, 2008

时间

昨天下午尼奥把他的
三只猫带来我家
说他家的猫总是掉毛
他想过两天没猫的生活
然后一大堆东西就往我家里搬
结果其中一只母猫还尿了我家一地
尼奥也不说好话
只说那猫不适应我家
反正他走后我就忙活了一阵子

昨天晚上尼奥又过来了
说要把那三只猫接走
什么怕我虐待那三只猫
简直有病么,他说他没猫砂了
我就给了他一袋子好猫砂
他说今天买来还给我一袋新的

今天我和尼奥去买猫砂
一路上他也是没什么好话
并且买了一袋儿一般的猫砂给我了
这一袋儿去一袋儿来的
我就亏了十块钱,主要还不是亏钱
听他说这种一般的猫砂易碎
而我们家阿花又喜欢砂浴
到时如果滚得浑身都是灰土
真是不让人省心,讨厌的尼奥

昨晚我扣了他半袋猫粮
不还给他,嘿嘿,我也斤斤计较了
并且今天下班我又买了9袋小猫砂
我对那种次品不放心
以后小心着把次品用完了吧
看着就心烦,就这破东西
尼奥还说他爱猫呢,呸!

时间

星期日, 三月 16, 2008

时间

昨天写的:

河南英烈封酒场,
笑我中华无酒囊?
自古酒量是肚量,
从来英烈史流芳。
酒囊已难堪装酒,
此肚岂能容西藏?
三等功前莫骄傲,
西藏遍地大酒缸。

时间

星期六, 三月 15, 2008

时间

星期五, 三月 14, 2008

月水社对我的评价

歪智先生(6278736) 19:01:51
垃圾文字

歪智先生(6278736) 19:03:02
朱,如果是你写的,我只能说你太差。以后不要写了
歪智先生(6278736) 19:03:26
水平退步太大
歪智先生(6278736) 19:04:07
第一篇不通,读起来难受,且内容无趣。

歪智先生(6278736) 19:04:21
第二篇无聊,劣!
歪智先生(6278736) 19:09:29
朱,说起来你也看过不少侦探小说,一直等着你写一篇,你有功夫写一篇好点的侦探小说,这种屁诗太无聊,没意义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0:07
这应该不是他写的,他写不出这种东西
歪智先生(6278736) 19:10:37
恩但愿不是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2:09
我的意思是他的水平写不出这种东西
歪智先生(6278736) 19:12:42
什么意思?比那个水平还低?!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2:47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3:32
你写的那些诗还没有这么押韵的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3:36

歪智先生(6278736) 19:13:43
他以前写的《手淫》啥的水平很高
歪智先生(6278736) 19:14:03
《勃起》等等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6:22
勃起还行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6:48
是不是那个和卖混沌的女儿偷情的那个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7:05
我觉得那个不错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7:21
后来写的我都看不下去
歪智先生(6278736) 19:17:32
勃起我忘了写的啥了
歪智先生(6278736) 19:17:41
手淫不错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8:34
手淫不知道,反正后来写的东西,我是在看不下去
歪智先生(6278736) 19:19:12
我也看不下去,太长,短篇还可以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9:18
什么小肉包子,法轴功,废话连篇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9:29
看一会,我都晕了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19:40
都不知道丫要说什么
歪智先生(6278736) 19:20:07
嗯,那几片我始终没有看下去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20:09
我感觉他写动些挺意识流的
歪智先生(6278736) 19:20:32
他不是用脑子构思写作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20:57
他的思维跳到哪,就写到哪,没什么逻辑
歪智先生(6278736) 19:21:24
还没达到思维的程度吧
歪智先生(6278736) 19:21:35
和做梦差不多
惩罚我的上苍(20803035) 19:22:16
久而久之他就成了一个自言自语的疯子
非得了(361719226) 19:23:32
喜好撰写屠龙术
歪智先生(6278736) 19:24:53
他那是一种发泄,和拉屎差不多。脑袋积累的屎太多了,就往外排
非得了(361719226) 19:25:49
嗯 脑淫应该叫脑屎
朱老剑客他大爷(601163123) 21:01:37
他那是脑残,不是脑淫

时间

时间

哭李逵,你太惨,
水浒豪杰属你惨。
三救宋江,四虎食娘,
只得一片嘲笑忠义堂。
别匪非官既商
就你穷乡僻壤
谁都说你莽撞
只你信守心良
哭李逵,你真的太惨
心地越好就越显得惨
你何必跟他们混
他们都欺你太蠢
一双板斧劈乾坤
却被骂成粗鲁人
后人吊他猛张飞
后人笑你黑李逵

你放你的屁
我放我的屁
此屁和彼屁
都是浊空气
屁大惊天
屁响动地
屁尚往来
往来嬉戏

时间

星期四, 三月 13, 2008

时间

《禅机:1840-1949中国人的另类脸谱》读后感

  看完了朵渔编的《禅机:1840-1949中国人的另类脸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集史成章,风云杂列,人活字外。奋斗百余年,近代豪杰,号呼顿踣,民族兴衰。学林往事,文武精神,人生戎笔孰好坏?看他们,需正襟危坐,诚心礼拜。
  革命未见成败,是非贤佞尽施才。叹清末名臣,军阀替代,五四共和,国难层开。主义国运,三民共产,你方唱罢我登台。合上书,只扼腕墓道,呜乎哀哉。

标签:

时间

星期三, 三月 12, 2008

对延安整风运动我又有了新的理解
毛整风整党有迫于无奈的地方,他本以为傻逼比较好组织好管理,及到中国傻逼云集于延安了,他也傻逼了。
跟农民打交道磨练出了一个毛泽东,也就只有毛泽东的那个法子,农民才会听他的去抗日。
他发起的是时机,可是结束的不是时机,一直到他死都没结束,我感觉毛泽东在那段儿时间是受刺激了。
我研读了毛泽东那段时间写的所有文章,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那语气都特别像教小孩子说话。
一开始他还想着给中国扫盲,到后来其实他也被中国农民征服了,投降了,索性大家都甭学习当文盲吧。
如果当时他不整风,共产党就会倒退20年,回到军阀割据的状态了。
他的自大心理也是那个时候壮大起来的,之前他只是清高,还没有自大。
研究早期中共,把延安整风搞明白了,我觉得就没问题了。那时候刨中共的根儿,把从建党到抗日这段时间的所有的事儿都从新梳理了一遍,现在的中共都没有这个勇气。
毛泽东整王实味,相当于曹操杀杨修。
建议把《水浒全传》和中共延安史对比着看。

时间

时间

网上问答:

老ge:那你是不是想让你孩子三岁就接受性启蒙啊?

朱老:三岁恰好,知道男女之事,就知道己之所出,知道己之所出,人生的迷茫就先减少了大半,健康人格定矣。

其实中国古代教育很重视性启蒙的,《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你若看原书讲解里面把天地交合云雨之事说得已经非常详细了。这是人懂事儿时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儿。

大人说小孩子都说“他还小,还不懂事儿呢。”那意思就是还没性启蒙的。德法英美日等国家都是从一两岁开始就性教育,三岁都晚了。中国是自打解放后才开始全 面的封锁性启蒙教育的,“傻屄”一词最早见于1952年,是骂三四岁小孩子的(生于1949年),其中也有对政府愚民教育的反抗与无奈。

如此看吧,性启蒙不搞,不懂人事儿,不懂人事儿,就不会干人事儿,不会干人事儿,就算不上是人。国外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叫做人,中国除了遁入空门的人之外的孩子甚至到了二三十岁的也只是个虫豸,算不上是人。

时间

星期二, 三月 11, 2008

时间

看记录近代名人言行的书
我总会感染上一股名人气
说话举止处处也想搞出些道理
呵,有些自欺欺人是吧
肯定有不少人都被他们所感染
可最后都是委屈的接受了现实
或许还被其他人骂为虚荣
实力不到的时候就只有模仿
而且那风光的终归不是自己
有影响了才会有性格吧
胡适可以幻想中国厨子日本老婆
他说这就是理想的世界了
可对于厨子老婆这些人来说
给胡适打工是否就是理想了呢?
一个人的理想一个人的性格
总要有更多的人存在才有所谓
历史上多数派是那些没有被记入历史的人
他们可能是一个数字几个动词
地图上的一个点一个圈
年代表里的一个称谓
再没有自己的名字
就算是自己勤于建设自己的历史
希望哪怕能够活在后代的几个人的记忆里
也多只能沉睡在尘封的纸堆里,待烧
名字,用来区别这个人或那个人的符号
用来代表这个人或那个人
即使在戏剧里也要用路人甲乙来说
名字是有一定神圣的意义的
姓包含血脉传承,这是人特有的文化
除了形体上的区别之外
名字给了他灵魂的独特性
世界上只存在一个“朱老剑客”
另一个躺在清朝的一部小说里
活着不辱姓名可能已成为人们的潜意识
能够给自己的名字带来荣耀的
或许是真正的不负了此生
此中辛苦劳顿磨难与斗争
我看是值得玩儿命的
名者,命也;命者,名也
多少沽名钓誉者最后成了“某某”
又有多少“无名氏”出现在历史中
联想到光宗耀祖之说
可见名之重大,名之不易
或许我死后会留下一张身份证一只档案袋
以及医院旅馆邮局机票等等登记证明
也就是这些,或许早就成了灰尘的一部分了
从生到死蹦跶几年,呵
地球总会完的人类总会灭的
即使这么想,想通了我也不甘心
这或许是身为人活在社会中固有的局限性吧
所以呢,名比命大。

时间

星期一, 三月 10, 2008

时间

呵,mayacafe那里
快成我专门说话的地方了
当然那不妨碍我写博克
而且我昨晚想了一个伟大计划

我在看《张文襄公选集》
清朝张之洞写的
他很早中举知道自己
将来定会成名
一定会有人收集他的墨宝
所以他就在写字的时候
即使给家里留个字条
都要出文采见学问
一封信已经寄出好几里地了
他也会追回来修改寥寥数字
这种治学严谨啊
真就是在给自己立牌坊呢
深深的鼓舞我
嗯,至少要把博克写好

时间

星期日, 三月 09, 2008

时间

昨晚阿坚来过夜
他去石花洞拜访一个云游僧
很晚了不能回城里
就联系我,晚上十一点到的

之间没有说什么话
今早他说中午还有一顿酒
我本来也想去掺和的
可又怕喝高了明天还要上班

昨晚那么深的夜
老阿摸着黑
在山路里走了三个小时
来回的大车高速度灯光刺眼

我这边儿倒都是安逸
呵,和老阿形成了大对比
他说下礼拜二去江西逛山水
我说我今年就是看书了
还没有出门儿的打算

和老阿还是交情浅
就像我和谁的交情都不深
一是我很少走动和联系
二是也没人走动和联系我

时间

星期六, 三月 08, 2008

时间

本说要再拿来一只猫的
突然那家伙又改主意了
说要把他的猫送到湖北去
我还买了不少猫粮

也成了,一个阿花
挺好的,知根知底
我都给那只新来的起好名字了
叫“二娘”

本说周末回家邻居聚一次的
结果那家伙还在单位呢
也没事儿,我和家人看电视
奥运会乒乓球预选赛

本说要补过我的生日
以及正月十五
今天早晨吃稻香村的元宵呢
我要是不提醒
妈妈还真就忘了

时间

星期四, 三月 06, 2008

时间

把屋子里的箱子瓶子
找了个收破烂儿
都给卖了,四年的家当
现在阳台干净
处处干净

还把我买的第一支鼓
白送给收破烂的了
原来我爸爸妈妈就想扔
那是我大学时候纪念
当时为了买它省钱
我得有两个月没吃好饭
不知这回怎么的
就那么干脆

好啦,好啦
每次从家里往外
清出去什么旧东西
心里就痛快了不少
空了不少
如今这屋子吧
就显得更清静啦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作吧

时间

星期三, 三月 05, 2008

时间

现在喝啤超过两瓶就头疼
午睡也没缓和过来
结果下午什么事儿也没干

晚上一个小说朋友联系我
我说最近写什么了吗
他给我看他的博克
我操,写得什么玩意儿啊
无精打采的更让我头疼

失败,今天过得很失败
这么过日子不对头
浪费时间了对不起自己了

时间

星期二, 三月 04, 2008

时间

  《说文》:跪,拜也。
  跪这个动作一说出来,古今中外任谁都能够想出一个大概,不过做起来则是千变万化的富有表情。单膝跪,双膝跪,跪坐,危坐,双手直撑地,双手曲肘撑地,三拜九叩,五体投地,屈膝礼,打肩儿,万福,作揖,膝行,屈腰股,挺腰股,是否抬头好像都有说道。这两天看《水浒全传》,说鲁智深和杨志在二龙山下碰头,也互相跪拜,叫“剪拂”。有一次看个小录像,说的是某话剧演员为了话剧里的“飞跪”来回练习,那可是高难度的,先是有助跑,两三步后利用冲劲儿膝盖向下猛扑且滑动,挺胸腰股还要抬手作召唤状,又猛地伏下身胳膊砸地板,要的是那种衣襟缭乱五体抖擞,煞的是有视觉冲击力,后对镜头指自己的裤子,“你看看,膝盖又磨破了。”嗯,这些只是动作上的,还有动作的速度,是徐徐的跪下冉冉的起来呢?还是扑啦叭叽嘎崩脆呢?还有人物表情、下跪的前因后果、人数多寡,是齐刷刷下跪呢?还是此起彼伏的跪了再跪?还没完全跪下的就被搀扶起来了,那是面子;长跪而无人理睬不带你玩儿,那是丢脸。
  跪是爬的先行动作,说谁爬行,定是先屈膝后用手扶地,然后四肢运动,反过来,先做俯背运动,手是否能撑到地还是问题,弄不好还会闪腰,多少就有些古怪了,而且最后还是要屈膝才能爬。并且跪和鞠躬是一辙,都要弯腰,都是显著的矮下一截自降身份,和鞠躬不同的是,有长跪,这样跪着可以说话,没有长躬,弯腰九十度说话不方便,而且别人也不一定能够听得清楚。这样大礼节就用跪,短小的礼节用请安、鞠躬、作揖、万福之类的简化衍生动作就可以了。这些衍生动作也各有千秋,比如说在手势上动作次序上对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讲究,这里且略过。
  跪完了还可以磕头。我见过一个磕头的,可能是头一次磕头吧,没经验,脸朝下生砸核桃,不见响儿不说,还弄得满脸是血。啊,我也没磕过头,惭愧。民间要求的磕头就是要见响儿的,不管是噗噗的闷响还是梆梆的脆响,只要响了就或许能够达到磕头的目的。至于为什么要磕头我没搞明白,如果说跪还有一些实用价值的话,磕头就算是纯粹的礼节了。是五体投地么?那只磕一下儿或几下儿就起来岂不是太敷衍了?我感觉就是要听响儿。想想用额头那块比较硬的骨头磕可能会好一些吧,见响就成,不要太重了,容易脑震荡。在五台山黛螺顶一位师傅教我的一个朋友三拜九叩的一套动作,双手合十胸前,屈膝弯腰,右手撑地,下跪,左手也撑地,俯身向前,头着地,然后两手手心朝上摊开,头再磕两次,双手撑地,先撤左脚,后右脚,直腰站好,这算是完成了标准的一拜。后来读《佛教手册》可知那位老师傅所言不假。我看五台山上经常磕头行乞的比丘那脑门子都是紫的,往往还有一层洗不掉的尘土。
  有各种各样的跪具,比如说蒲团、跪枕、衬垫,天主教教堂用的长凳。这些跪具有些是在特定场所里已经给大家预备好了,有些则做的很轻巧便于随身携带,比如说僧侣用的拜席,卷起来就可以背在身上,再比如说中国古代官宦朝服在膝盖上做的厚补丁,就是方便随时下跪用的。不过呢,子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对于平民的下跪来说,往往就没有这么多零碎准备了。有酷刑让人戴夹棍,又叫跪棍,也有跪瓷片儿碎玻璃的,查西方酷刑里有跪钉板的,后来印度苦行僧艺人把这个发展成了一个好看的节目,后来这种刑罚在中国渐渐的被裹小脚这个风俗代替了。早先也有“妻管严”跪搓板跪瓦片儿的,现在科技发展了,大多是跪键盘。中国古代有刖刑膑刑,去掉你的脚或者膝盖,让你一辈子跪着,这算是个“先礼后兵”的典型例子吧;或是自从有了这两种刑罚之后,人们才把跪当成一种下贱耻辱的动作,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跪这个动作除了翻床底下的杂物或者满地捡钱之外,大多都可以用蹲代替,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它多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表示自我下贱耻辱的礼节,已经不是单纯的恭敬谦虚了,而是豁出脸面的乞求或者强烈的感激,是一个大礼,从动作幅度上到视觉效果上都可算是大礼。
  先说两种并非乞求或感激的例外。
  一个是中日韩文化中的跪坐,把腿团起来用布盖上,像个小馒头才好,下半身安分守己,上半身灵活自如,给人感觉很是拘谨谦虚内敛有涵养。读古书,可知这种坐法实际上也是一种礼节,是表示尊重对方的,如果把“跪”改成了“踞”,伸开腿坐,露裆了,那就难免要惹祸了。嗯,这是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往往是双方对跪,而且如果有一方有事儿起身则要马上走开,回来时在原地尽快跪下,懂些礼貌的往往还会鞠一个躬然后跪坐。如果你回来之后就对方面前站定,低着头看着他,甚或用脚拨弄拨弄对方的膝盖,嗯,那也是要惹祸的。古人讲究正襟危坐,就是要把衣襟垫在膝盖下面,如果衣襟宽大呢,那就尽量对称的平铺在两旁,腰杆挺直,或许还要挺胸抬头,这才坐得精神。倘或立股而跪,就是大腿没贴着小腿而是竖起来了,这往往是遇到了大人物,想坐不敢坐,想跑又不敢跑,随时准备听使唤,不怠慢;或者坐不住,如坐针毡,小孩子多动症,没耐性不稳重,这种人因为跪坐的时候大腿总是竖起来的,总准备起来玩儿,就被叫做“竖子”,嗯,我瞎猜的;另外行刺的和感觉到自己有危险的也会如此跪坐,这样方便操刀,此时具体叫什么词儿《史记》里有,我忘了。
  另一种。如果一方站着或者坐着另一方跪,则就会给人的感觉是矮人一截自降身份的效果了。这种效果在某些场合也不会让人感到刺眼,比如说在封建等级时代,三纲五常,晚辈儿给长辈儿下跪,这是懂辈分;徒弟给师傅下跪,这是懂规矩;下级给上级下跪,这是懂尊卑。现在时代变了,一些老礼儿人们也不讲究了,或许会觉得那个很迂腐,或许干脆就觉得那是在逢场作戏或者小题大做。可在一些传统的行当,徒弟给师傅下跪这是抬举,这是面子,这不是自讨其辱的事儿,这说明以后在行业内混能有哪位爷照着,而且人家确实有真本事,给有真本事自己真佩服的善知识下跪也是心诚的表现,别人说三道四实为不懂规矩少见多怪的。我收徒弟的时候我只让他们单跪即可,我心里知道我的半斤八两。另外就是朝拜的时候对着神像下跪,也是行大礼,有人说“心意到了不跪也罢”,不过我感觉如果心意真到了那份虔诚的时候,一时还真的很难想出用什么其它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尊敬了。说给钱捐款,可钱是死的,是流通用的,终不是自己的,要表达强烈的情感,没有礼节这个社会行为工具的帮助,大概只能使人们烦躁郁闷死了。发乎情止乎礼么,礼节的存在是有其必要的社会功能的,全世界的人类活了几千几万年得到且保存了跪这种用肢体来表达感情的礼节,这样,也不能不说跪乃是人类文明精华之一所在了。
  可说,跪可是跪,不能见谁都上前去跪,既然是大礼就要稀罕着,如果对方并没有做出什么让我感到应该尊重他的事儿来,或者做出来了但我没经历没体会或者没领悟到,总之是没有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那我是肯定不会跪的,这也是发乎情止乎礼么,情有多强礼有多大。上大学时候我欠我们宿舍人十块钱后来我把这事儿忘了,到了年底他跟我提起这事儿我煞是惭愧,便连连鞠躬赔不是,这是情到那个地方了。后来一想十块钱也不是很多,当时那么鞠躬是有点儿过激,可情到那个地方了就得找礼来表达么,也是应该。我对宗教经典往往是佩服,但还没有达到强烈的尊敬把它当命的那个地步,所以我也没跪拜过,顶多是站着许愿来着。而跪于人前,我好像也没有过,多少也是有一些不好意思的心绪在里面,顶多是深鞠躬了。说人这辈子活得没有过深刻的敬畏心也是可悲的,我是感到了的。常施礼的人活得踏实,时不时跪个菩萨或者苍天,别人看着感觉他愚昧不可理喻,其实他心里踏实,因为他示弱了,他是心存敬畏的。敬畏了,就会示弱,就会多行善事,就会体恤他人,就会有人味儿,说来这也是宗教的礼节与思想的一体性的表现。当然也不排除有拿这些形式作幌子的假慈悲假善人了。
  查看一些动物行为学方面的书可以知道,四足的哺乳动物受到了惊吓感到恐惧的时候就会后腿弓起来,像是向后坐,一种随时准备逃跑的姿态,又像是准备发力向前扑的样子,这种姿势很灵活可进可退,如果同时炸起了毛,就会显得浑身的体积比以前豁然大了好多,也起到了恐吓对方的作用。这种反应被人类理智的用于情感上,就形成了跪这样的礼节了吧。我是瞎猜的。
  上面这两种并没有降低自己的身份,并不是卑贱耻辱的,封建等级社会,辈分规矩尊卑在那里明摆着呢,这或许让我们这个平等的社会的人们不好理解,总之他们的跪并不都是受强迫的,也有发乎情止乎礼的成分在内,也有理当如此的意思在内。有礼在先,“不礼”也是“礼”,说哪个好汉到了大堂上就是不跪,也是发乎情止乎礼的不跪。嗯,可是在我们这个宣扬平等的社会里非传统的原因下如果也来下跪,这种那就有些,呵,让我不好理解了。
  至于自我下贱耻辱,有些时候是有一定政治意义的,说某国总理到某某国烈士墓前下跪,这是代表民族赎罪;有些是犯了大罪过,杀人放火贪赃枉法,犯人悔过求原告饶恕,下跪,这是不下跪就于心不安了;有些是对方救了自己家人村人一命,大恩大德又无以回报,此时不但有下跪的,还有造庙烧香磕头的呢,说这是愚昧也成,可终归是表示出来了于情于理于心也安。这个还好想得通。
  还有就是行乞的,我就开始不理解了,为啥不凭着自己力气挣饭吃,或者申请国家福利,偏要去下跪,给路人磕头。如果在早先,社会福利保障还不很健全时,还可以理解,求口饭吃,活下去,不过我还要问活下去干什么?有一口气就应该去争口气的。更有把下跪当职业,拿耻辱当饭吃的,这就有些辱没礼节了,没骨气。更有给女朋友下跪的,给外企老板下跪的,给政府下跪的,给拆房工人下跪的,给军人下跪的,能够站着说话的偏不站着说,仿佛只有膝盖软了,才有说话的份儿,才能打动对方,当然这些也可以理解为是权宜苟且之策。也有的是被迫下跪的,你本站得很直,后面有人踹你膝盖窝子一脚,你不跪也要跪,你必须跪,这就是站着的人不对了,为啥偏要对方下跪呢?眼看着对方低你一截很过瘾么?我感觉这种不平等社会里的跪的动作在现在这个平等的社会里仍然是人们心目中尊卑的表达方式,人们并没有因为社会平等了就放弃了跪这条刑罚,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如此看这个平等的社会也只是貌似平等罢了。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国外,因为我不了解其他国家的国情我也就说不上什么话,可是发生在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了。
  想当年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个响亮的声音使广场上群情雷动,通过广播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洲各国,邻里相传家喻户晓,其豪迈其骄傲其雀跃其鼓舞,成为了一句名言。这是有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换回来的,是多少中华儿女日思夜盼的,是多少劳苦大众在建国后用血汗付诸实践的。这是一个标志一个表示,我感到也是一句誓言,它告诉大家在新中国,我们就不会再倒下。可仍旧有很多人倒下了,而且大多是跪倒的。文革批斗的时候牛鬼蛇神们跪着,去省里县里或者进京上访的时候农民们跪着,学生运动的时候大学生跪着,武警围攻村民的时候他们的亲属跪着,外企老板发怒的时候白领们跪着,为计划生育扒屋迁房的时候居民们跪着,某老师到某学校演讲的时候师生们跪着,还有家长跪着、司机跪着、警察跪着、砖窑的人跪着,一些小学进行国学教育索性把跪当成了一门必修课,不再罚站,而是罚跪。今天上午我又看到了一条跪着的新闻,说某村众村民跪求政府归还占用土地。给我一个感觉中国现在可能是世界上人民下跪最多的国家,不知道是不是一个错觉。人民仍然是要跪的,终是没有站起来。那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岂不成了个笑话?当然,要细说,这样的笑话还有很多。
  我无意说中国如何或者中国人如何,不能诚实却一个劲儿的说大话,好听是好听,而且还好笑呢。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并非只有跪这么一条算礼,而据我的观察我国的诸多礼节现在却很少有人会行了,比如说书信语言怎么使用?谦辞和敬辞怎么使用?信封怎么个写法?等等,这许多礼节的润滑都缺失了,最后就认得了一个跪,也算是硕果仅存了吧。西方的礼节在中国慢慢的多了,鞠躬代替了请安,婚纱代替了红盖头,遇到行礼的事情先看国外的标准如何,该握手的握手,该拥抱的拥抱,实在找不到方法了,发乎情止乎礼么,情感非常强烈了,又不能全靠性交来发泄,怎么办?唯一的只剩下下跪了,那就下跪吧。看了人艺的八出话剧,出出都有跪,跪仿佛成了中国话剧表演的基本功了。《阮玲玉》里阮玲玉给她的丈夫下跪,《茶馆》里给康顺子老太监下跪,《骆驼祥子》里车夫给刘四爷下跪,车夫互相跪,《蔡文姬》里几乎处处都有跪,《北京大爷》里不孝的儿子给老爹下跪,《雷雨》里四凤给鲁侍萍下跪,周萍给蘩漪下跪,《咸亨酒店》是根据鲁迅众小说改编的,跪戏很多,《天下第一楼》里那俩儿子给老掌柜的下跪,做烤鸭的给稽查的下跪。都在跪,无跪不成戏了。而在其他的文艺演出影视剧作里,跪也是比比皆是的,如此耳濡目染,不跪好像还不成礼了。这种自我下贱耻辱,豁出面子的乞求和强烈的感激,我感觉在中国已经超出了礼节的范围,已经不再是《说文》中的“拜也”了,它真真的成了一个民族传统、民族特色、民族标志了。所以在奥运会会徽上设计出一个戴帽子下跪的人,并没有给我过大的震撼,我佩服那个作者的勇气,以及政府实事求是的精神,直白的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并没站起来,我们中国人都是跪着的,也是光明磊落。
  跪看得多了吧,那种源于礼节的慈悲与震撼也就麻木了,不但是大官员们疏于理睬,就是我等小民仿佛也起了不仁之心。跪着就跪着吧,如果跪着能够管事儿能够成事儿呢,那你就跪着吧。一个人走到我面前猛的往下一跪,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又伸出手来,这怪动作,果然吓了我一跳。呵,教授都跪得你怎么跪不得?跪着就跪着吧,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时间

星期一, 三月 03, 2008

时间

青青草网友ZR说我的观点是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我的回复:

哦,我还有幸成了个“主义者”哈,有意思。

千万别给谁贴什么标签,并且最重要的是别给自己贴什么标签。嗯,一贴标签就难免扣帽子,给别人扣帽子呢,别人难免不领情,给自己扣帽子呢,其实说话也不方便。又不是建筑工地,何必戴安全帽呢?

老毛把帽子引进到了中国,他搞王明和刘少奇的时候都是先扣帽子,再骂帽子。这个《矛盾论》啊,《论持久战》啊,我看就是在开帽子商店,有各种各样的帽子留给顾客们选。各位高高兴兴选上了,欢欢喜喜戴上了,谁不小心戴到了个“金箍”,那就坏啦,上级只要念起了“紧箍咒”,他们就得头疼好几年。到后来帽子店开不下去了,人人都有顶不冷不热的帽子了么,怎么办?就强迫你戴,满街抓人,抓到了就给扣上一个,你不戴也得戴。

如今好多了,只不过国人却也都养成了戴帽子的习惯。不戴帽子好像就不能凸现出他还有脑袋,就不敢说话了。其实谁心里都明白,谁也不欣赏别人脑袋上的帽子,对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是否欣赏呢,我就不知道了。有些帽子戴久了就长在头脑骨肉里了,想摘也不容易摘下来,只要既来之则安之了哈。

时间

星期日, 三月 02, 2008

时间

我感到我的头脑中
能够想到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算是意志微弱么?
上网看了些闲言碎语
即使想说话也说得不像话
本来今天可以去看姑娘的
要不就是会有姑娘来看我
可都没有发生,我还是
在沙发上看了篇儿有人叫好的
半死不活的差劲小说
中午找人吃了顿饭,还好
饭局里我本来想说什么
可后来我发现我什么也没说

时间

星期六, 三月 01, 2008

时间

昨晚上黄站受到启发
自己跟自己玩儿sm
把鸡巴塞进矿泉水瓶子里后勃起
我靠,还是蛮困难的
把瓶子上下抽动的时候
阴茎血回流
突然感到非常疼痛
检查发现包皮有两处血管被挤破
马上收兵生怕如此就废掉了
一晚上小弟弟没有反应
人工elp了一下前列腺胀疼
到现在裤裆里还发凉呢
这种游戏确实够刺激
我觉得那些自虐玩儿怪的
恐怕都是彻底豁出去了的

时间